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報佳音網 的圖片

罪性受審判,基督之死所帶來第二個重大的好處,是使信徒的罪性受到審判(羅6:1-14)。如上所述,稱義可彰顯於聖潔的生活中,而聖潔生活的基礎與稱義的基礎,都是基督的死。

受難節是紀念耶穌受難[1]的節日。據《聖經·新約全書》:耶穌於復活節前三天被釘在十字架而死[2]。這天在猶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規定復活節前二天星期五為受難節。基督教多數教派都紀念這一節日。

目錄

簡介

保羅在前一章語出驚人「所賜之義」(羅5:17),而導致六章1節的問題,若義是恩賜,那繼續犯罪,以使恩典顯多,豈不更好嗎?若救恩是靠行為而得,就永不會產生這個問題,因為人不要不斷行善才能賺取救恩。但若救恩是因恩典而得的,那麼人為何不可盡情犯罪,以使恩典顯多呢?保羅強烈地加以否定。他提出兩個原因,指出為何稱義的人不應繼續陷在罪中:1.罪性受審判使我們脫離罪的權勢(羅6:2-10);2.罪性受審判使我們脫離罪的轄制(羅6:11-14)。

聖經

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成,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一共27卷。《舊約全書》即猶太教的聖經,是[[]]基督教承自猶太教的,但《舊約全書》和《希伯來聖經》有所差異,書目的順序也不同。

視頻

罪性受審判 相關視頻

8.2 世界三大宗教補補
舊約里的故事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