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羅少偉(1918-1950),男,漢族,陝西漢陰人,中共黨員,出生在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生前系中國人民解放軍六軍十六師(農十三師前身)副師長。

羅少偉
羅少偉
原圖鏈接 來自360網
出生 (1918-01-01) 1918年1月1日(106歲)
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蒲溪鎮
逝世 1950年4月1日(1950-04-01)(32歲)
國籍 中國
職業 軍人
信仰 共產黨

目錄

人物簡介

羅少偉13歲時被抓丁,補充進了陝西警備二旅,。1935年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不久編入八路。在部隊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團長、副師長等職。1940年,羅少偉在冀魯豫抗日前線夜襲曹縣韓村集時,他獨自攀上日軍指揮所屋頂,用手榴彈了炸毀敵指揮部。軍區司令員楊得志簽署命令通報表彰,並號召根據地全體軍民學習他的英勇事跡。1946年8月,羅少偉率部隊偷渡無定河,殲敵800餘人,勝利完成了迎接王震南下支隊北返延安的任務。王震讚揚說:"有這樣的部隊,我可以再打一個來回。"1947年3月,胡宗南指揮20萬大軍圍攻陝甘寧邊區。羅少偉率領教導旅一團分三道防線阻擊敵人,浴血奮戰七晝夜,為保衛黨中央、保衛延安立下了不朽的功勳。1949年,羅少偉任六軍十六師副師長,隨部隊進駐新疆哈密。1950年4月1日,在從了墩到七角井檢查部隊防務的途中,突遭40餘名土匪襲擊,不幸犧牲,年僅32歲。

人物生平

羅少偉,1918年出生,當他剛記事起,家境十分貧困。父母因病相繼而亡。年僅八歲的羅少偉,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1932年,他被抓了壯丁,分在當時楊虎城的警二旅四團一營三連三排當兵。在楊虎城的部隊裡,羅少偉也接觸到不少地下共產黨員,這些黨員對這個農村來的放牛娃非常同情和愛護。教他懂得了不少愛國和革命道理。1935年初,他在地下共產黨員沈啟先帶領下,和所在的三排離開了楊虎城的軍隊,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陝南抗日第一軍。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羅少偉所在部隊整編為國民革命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隨一二九師深入敵後,開闢冀魯豫抗日根據地。1939年編為八路軍冀魯豫支隊一大隊,他隨隊與日寇屢屢展開浴血奮戰,大小戰鬥不計其數。1939年夏隨隊夜襲金鄉城,搗毀縣政府;襲擊徐莊日軍車隊,殲敵200名,燒毀全部汽車……他由於作戰勇敢頑強,1940年就已成為一名年輕的連長。在敵後殘酷的抗戰歲月里,他帶領部隊不斷襲擾和打擊日寇,戰鬥經驗不斷增長,仗越打越好,不久,他即被提任為冀魯豫軍區教七旅營長。以後又提任教導第四旅十一團團長。 1946年2月,為歡迎美國特使馬歇爾到延安,中央決定由教導旅組成一支訓練有素的儀仗隊,代表我軍列隊歡迎。旅決定由一團團長羅少偉任營長,魏志明任教導員,精選了500名年青、精悍、英俊的戰士,編成三個連,開赴延安訓練。這就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支儀仗隊。 1947年2月13日,胡宗南率十五個整編旅,十四萬之眾,向延安撲來。教導旅一團由羅少偉率領,在清泉溝以東之九龍泉、南泥灣、馬坊一線組織防禦,打響了保衛延安的第一仗。 1949年2月,教導旅改稱六軍十六師,羅少偉任副師長,他又指揮部隊,相繼參加了春季戰役,陝中戰役、扶眉戰役、蘭州戰役等。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部隊奉命西進駐東疆重鎮哈密。解放大西北的硝煙才剛剛消散,他又要踏上剿匪的戰場,為解救新疆各族人民親赴前線。 1950年3月26日羅副師長向五連的全體指戰員扼要傳達了師黨委會議的精神,進行了動員,下達了剿匪命令,並詳細檢查了剿匪的準備工作。 1950年4月1日在七角井剿匪時遭到了土匪的突襲,除司機外,羅少偉和其他五人壯烈犧牲,噩耗傳來,全師指戰員無不痛哭失聲。

人物紀念

1951年12月24日,駐哈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為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新疆剿匪戰鬥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在哈密城東約一公里處修建了一座烈士紀念塔。哈密萬名軍民舉行烈士紀念塔落成典禮,王震等軍區領導送來輓聯,十六師師長吳宗先、政委關盛志聯名為羅少偉同志致輓詞:

嗚呼烈士,生我家貧。衣食無源,獨立自生。坎坷無路,備嘗艱辛。既長有知,洞察人生。毅然奮起,捨身為民。披艱歷險,出死入生。英雄長劍,大放光明。群賊授首,萬民歡騰。暴政傾倒,祖國新生。

各方建設,頻傳佳音。恰當斯時,烈士隕身。仰望蒼天,俯察四鄰。晴空萬里,少偉何存?痛悼烈士,此心如焚!

羅少偉偉大光輝的一生,像天山雪蓮,傲霜鬥雪,清香長存,永遠激勵着哈密各族人民。瓜鄉兒女一定要弘揚羅少偉烈士的高貴品德,常懷感恩之心,在建設小康哈密的道路上,拼搏奉獻,爭創奇蹟,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