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統計四大工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統計四大工程是一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錄

名詞解釋

統計「四大工程」,是指基本單位名錄庫、企業一套表制度、數據採集處理軟件系統和聯網直報系統建設。統計「四大工程」是一個有機整體,基本單位名錄庫是基礎,企業一套表制度是核心,數據採集處理軟件系統是載體,聯網直報是手段。簡單地說,統計「四大工程」建設就是基本單位名錄庫中的法定調查單位,按照企業一套表制度規定的調查內容,採用統一的數據採集處理軟件,將原始數據通過互聯網直接報送全國統一的數據中心,實現各級統計機構在線同步接收、審核和共享原始數據,確保數據的真實準確、完整及時。

統計四大工程的主要內容

統計「四大工程」包括基本單位名錄庫、企業一套表制度、數據採集處理軟件和聯網直報系統等四方面的內容。

(一)建設真實完整、及時更新的基本單位名錄庫。堅持「全國統一管理、專業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信息資料共享」的原則,按照「統一標準、一庫在線、分級維護、及時更新」的模式,以經濟普查資料為基礎,充分利用部門行政記錄和專業統計信息,把作為統計調查對象的各類單位,包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等整合在一起,為各類以基本單位為對象的常規統計調查提供科學完備的調查單位庫和抽樣框,並根據企業的變化情況及時更新名錄。

(二)建立統一規範、方便填報的企業(單位)一套表制度。按照「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調查單位、統一布置」的原則,將對企業分散實施的各項調查整合統一到一起,統一布置報表,統一採集原生性指標數據,統一不同專業報表中相同指標的涵義、計算方法、分類標準和統計編碼,建立既能有效滿足各級黨委政府、各類經濟體和社會公眾統計需求,又能滿足專業統計和國民經濟核算需要,便於企業填報、減輕企業和基層統計機構負擔的統一規範的企業一套表制度。

(三)建設功能完善、統一兼容的數據採集處理軟件系統。按照「功能完善、方便使用、標準統一、友好兼容」的總體要求,以規範的統計業務流程為依託,以解決現有數據採集處理軟件多亂為重點,以滿足各項統計調查數據採集處理、實現不同專業數據共享為目標,建設能夠對統計調查制度進行統一電子化設計和布置,具備數據統一管理、錄入、審核、編輯、報送、匯總等功能,性能優良、便於操作的數據採集處理軟件系統。

(四)建設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的聯網直報系統。在信息化硬件設施、數據採集處理軟件系統和原始數據庫建設的基礎上,實現調查對象和調查人員通過互聯網直接向全國數據管理中心報送原始數據、各級統計機構在線共享的工作模式,轉變基層統計隊伍工作重點,從過去繁重的數據收集匯總、報表填報轉向對原始數據的核查和企業基礎統計工作的督導,有效消除可能存在的中間環節對統計數據的干擾,提高數據匯總效率和生產過程的透明度與可控性。

統計四大工程的意義

統計「四大工程」建設是統計理念的重大革新,是統計調查流程的系統再造,是統計數據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是在現有體制條件下破解統計工作難題,提高統計能力,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提高政府統計公信力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舉措,具有重大意義。一是減輕企業負擔。過去各專業分散地給企業布置報表和調查任務,企業分散地填寫紙介質報表。聯網直報推行後,企業通過網絡直接上報數據,各級、各專業同時在線共享原始數據,既不再重複給企業布置任務,也不再讓企業重複報送報表,有效減輕企業負擔。二是提高統計工作效率。過去企業填報紙介質報表,先報送縣(鄉)級統計機構進行錄入,再通過逐級匯總上報,費時費力,效率低。聯網直報模式下,企業網上填報並提交電子報表,數據直接報送到國家數據中心或國家認可的分中心,各級統計機構實時共享原始數據,同時在線查詢和審核,提高了效率,縮短了數據報送和生產的時間。三是推進統計工作規範化水平。過去,調查單位名錄庫是由各個專業單獨建立,報表由各個專業單獨設計,數據生產過程雖然大同小異,但各個專業之間仍存在差異,規範化水平不高。四大工程推行後,通過統一的名錄庫、規範的業務流程、統一的一套表制度和軟件,大大提高了統計工作的規範性和統一性。四是提高統計數據質量。通過建立統一的名錄庫能夠部分解決虛假企業和跨專業、跨地區重複問題;企業數據直接「裸奔」到國家數據中心和國家認可的分中心,有效消除可能存在的中間環節對統計數據的干擾,提高數據生產過程的透明度與可控性。

按照整合資源、統籌規劃、協同運作的一體化理念,改革統計生產方式,實現由各專業獨立設計轉變為統一設計,由各專業分散布置轉變為統一布置,由各專業自行確定調查單位轉變為統一確定調查單位,由間接採集轉變為直接採集,由層層上報轉變為同步共享。一是統一設計調查制度。研究制定一套表統計調查核心指標體系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元數據標準,規範統一以企業(單位)為對象的統計調查指標名稱、涵義、計算方法、分類標準、統計編碼和使用要求。在此基礎上,統一設計企業(單位)調查表式、統計範圍、調查方法、調查頻率和報送時間,形成體系完整、方便填報的統計調查制度。二是統一規範業務流程。對現行各專業統計業務工作流程進行再設計,由以往全過程的分專業實施轉變為依託信息化技術及現代管理手段,實現統計制度設計、數據採集、數據處理、統計分析等環節的統籌管理,規範統計業務流程和操作規程,確保各業務環節有效對接、相關數據自動流轉,工作流程環環相扣。三是統一認定調查單位。按照「先進庫、再報數」的要求,以基本單位名錄庫為基礎,確定一套表的統計調查單位。由國家統計局統一組織各省級統計部門定期認定年、定報統計調查單位,保證各行業(專業)統計數據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四是統一實施聯網直報。利用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的聯網直報系統,統一組織採集企業數據,實現企業通過互聯網直接向統計機構報送原始數據,強化對源頭統計數據的集中管理。五是統一編制處理軟件。以規範的統計業務流程為依託,以解決數據處理軟件多亂為重點,以實現各級統計機構數據共享為目標,開發建設一套表數據處理軟件系統,統一規範數據加工過程,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共享性。

統計四大工程的重要成效

通過改革,國家統計局建成了真實完整、及時更新的基本單位名錄庫,建立了統一規範的一套表制度,開發了較為方便適用的數據採集處理軟件,建立了較為安全高效的聯網直報系統。目前,聯網直報的實施範圍已經擴展到工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開發和服務業等行業統計和調查單位、勞動工資、能源、投資、科技、價格、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勞動力、人口變動、農村、住戶、交通運輸郵電業等專業統計,涵蓋100多萬家規模以上全面調查企業、280多萬家抽樣調查企業、60多萬個村、300多萬個住戶和11萬多個消費價格采價點。推行聯網直報後,基層統計隊伍工作重點發生重大轉變,從過去繁重的數據搜集匯總、報表填報轉向對原始數據的核查和企業基礎統計工作的督導,對提高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提升統計工作整體效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