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翰·戈特弗里德·赫爾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翰·戈特弗里德·赫爾德(德語:Johann Gottfried Herder,姓或譯赫德;1744年8月25日-1803年12月18日),德國哲學家、路德派神學家、詩人。其作品《論語言的起源》(德語:Abhandlung über den Ursprung der Sprache;英語:Treatise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成為浪漫主義狂飆運動的基礎。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1]。此三種宗教之所以能成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三個各自被一部分國家列為國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歐美的一些國家、伊斯蘭教在中亞和西亞一些國家、佛教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分別被列為國教[2]

簡介

1744年赫爾德出生於普魯士王國莫倫根(今波蘭莫龍格),1803年死於薩克森-魏瑪。赫爾德成長於貧困家庭,從他父親聖經及歌本中自學。 在1762年以17歲的內斂青年進入當地的柯尼斯堡大學,成為康德的學生,同時成為約翰·格奧爾格·哈曼的門生。

他是天才型思想家,涉獵廣泛,著述豐富,主要貢獻於文獻學、文化人類學。康德、哈曼兩位思想巨匠,均對赫爾德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康德的影響一是對傳統形而上學的懷疑,二是倫理學的反認知主義;而哈曼的影響則為藝術氣質和宗教情懷,尤其關於人格和靈魂整全的思想

赫爾德強烈反對體系化的哲學,追求生動活潑的自然文風。反對傳統上排斥的和壓制經驗的形而上學,提倡經驗主義的理性化,也即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力求論證的合理性和清晰化,是追求思想的自然融洽和完整。他認為人不是純粹理性的,而是歷史中的人,說着歷史的語言,受着歷史的影響。赫爾德的哲學思想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他的歷史哲學和精神哲學對黑格爾辯證哲學產生的影響,美學對歌德、士來馬赫和尼采產生的影響。政治哲學對穆勒,人文學科思想對狄爾泰產生的影響等。他是解釋學、語言學、宗教人類學和《聖經》研究的開創者。

視頻

約翰·戈特弗里德·赫爾德 相關視頻

天主教次經/馬加比書_誠心呈義_莊政誠
天主教徒首次來到中國,為規勸皇帝皈依天主教,煞費苦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