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粒狀珠光體

粒狀珠光體是由鐵素體和粒狀碳化物組成.它由過共析鋼經球化退火或馬氏體在650℃~A1溫度範圍內回火形成。其特徵是碳化物成顆粒狀分布在鐵素體上。

目錄

簡介

珠光體是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機械混合物!侵蝕以後可以觀察到兩種不同的形態。片狀珠光體和球狀珠光體(也稱粒狀珠光體)。在球化退火條件下,珠光體中的滲碳體可呈粒狀,這樣的珠光體稱為粒狀珠光體。球狀珠光體組織的特徵是在亮白色的鐵素體基體上,均勻分布着白色的滲碳體顆粒,其邊界呈暗黑色。硬度HB160-190。80~200℃馬氏體分解,當鋼加熱到約80℃時,其內部原子活動能力有所增加,馬氏體中的過飽和碳開始逐步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馬氏體中碳的過飽和程度不斷降低,從而形成過飽和程度較低的馬氏體和極細碳化物的混合組織;常見於高、中碳鋼及高Ni的Fe-Ni合金中;當最大尺寸的馬氏體片小到光學顯微鏡無法分辨時,便稱為隱晶馬氏體。在生產中正常淬火得到的馬氏體,一般都是隱晶馬氏體在低、中碳鋼及不鏽鋼中形成,由許多成群的、相互平行排列的板條所組成的板條束。空間形狀是扁條狀的,一個奧氏體晶粒可轉變成幾個板條束(通常3到5個);亞共析鋼中的慢冷鐵素體呈塊狀,晶界比較圓滑,當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0.77%的含碳量)時,鐵素體沿晶粒邊界析出。(共析:兩種或以上的新相,從母相中一起析出,而發生的相變)。

評價

  • (1)片狀滲碳體的表面積大,界面能高,球化退火時,將會自發球化。
  • (2)與滲碳體尖角接壤處的鐵素體碳濃度 Cα-k 大於與平面接壤處的碳濃度,在鐵素體內將引起碳原子擴散,結果界面碳濃度平衡被打破,為維持碳濃度平衡,滲碳體尖角處會溶解,而平面處會向外生長,最後形成各處曲率半徑相近的粒狀滲碳體。
  • (3)滲碳體片內亞晶界的存在,會產生界面張力,為保持界面張力平衡,在亞晶界處會出現溝槽。由於溝槽兩側曲率半徑較小,此處滲碳體將溶解,而使曲率半徑增大,破壞了界面張力的平衡,為恢復平衡,溝槽將進一步加深,直至滲碳體溶斷。
  • (4)當奧氏體化不充分時,也會以未溶顆粒狀滲碳體作為形核核心,直接形成球狀珠光體。。[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