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這裡,仰望一座名城(鄧貴環)
作品欣賞
站在這裡,仰望一座名城
來到揭陽榕城,是一個意外驚喜,更是上帝在額頭的輕輕一點:去吧,去那裡享受瑟瑟冬日裡依然還在的煦暖,感受一座歷史名城的溫婉深厚。
這座南海之濱的溫暖之城,果然讓我沉醉。
東興淡浦文化站,其實是一座普通的建築。說它普通,是因為無論是外觀,還是建築內飾,都不是我想看的潮汕特色的建築風格。那只是一座稍顯陳舊的辦公樓房。有所不同的是,房間裡處處掛滿了出自這個文化站人之手的巨幅字畫;有供自己和來客舞文弄墨的筆墨紙硯;有品茶論道的功夫茶具。它們,為這個普通的所在,增添了不普通的氣息。
潮汕習俗,無論客人來自哪裡,也不管是否相識,進入室內,主人就會端坐一側,為客人燒水泡上一杯熱氣騰騰清香四溢的茶水,這裡的人稱之為:「功夫茶」。水是新燒的滾水,茶葉多是[[鐵觀音]、正山小種或者本地出產的鳳凰茶。客人們往往紛至沓來,經常是上一撥人剛剛起身離去,下一波人又已經落座。一壺水則會滾過每一個茶碗,倒掉,再斟上新泡的茶水,來客便可以放心地啜飲,品味。這樣的「流水席」場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熱忱」、「淳樸」、「相信」等一些珍貴的詞眼。
潮汕地區經濟發達,商賈雲集,三兩人圍坐,說不定其中幾人或者全部就是腰纏萬貫的富商巨賈。人們在忙碌之餘坐下來泡上一壺茶,聊聊天,放鬆勞累疲乏的身體和心靈。三五文人墨客聚在一起,喝喝茶,談詩論藝,切磋切磋,也無比開懷舒心。一家人晚飯後,會聚在一起泡一壺茶來喝,一家老小柔情蜜意其樂融融。為了宗族的事務聚集起來的族人們,也會喝上一壺茶,來商討規劃本族的大小事宜。一碗深褐色的茶湯,端在手中,喝進嘴裡,暖暖地進入身體,融匯的是鄉鄰的和睦相親,親人的綿綿情意和宗族的滾滾盛大的力量。
茶沒喝完,卻被一聲聲歡呼吸引,原來一眾文友看到寫字檯上筆墨紙硯一應俱全,大家躍躍欲試,準備「秀書法」才藝了。懷抱利器的作家們,都不吝惜展示自己的才華,揮毫潑墨,你方唱罷,我又登台。寫字檯上龍飛鳳舞,觀眾席上一片喝彩。來自陝西的著名作家、《延河》雜誌的副主編、張口就來一嗓子原汁原味秦腔的姚逸仙老師,書法蒼勁古樸,一股西北漢子的豪情和來自大地深層的厚重氣息撲面而來;西安的作家白來勤老師,字跡端莊典雅,字里蘊含的文氣和雅致讓人驚嘆;山西垣曲的作家董俊高老師的字剛勁樸拙,渾厚大氣,從字里就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位書法家的赤子之心。
最後出場的,是東興淡浦文化站站長蔡漢順先生,人稱蔡老爺。他是揭陽著名的書法家,也是本次筆會的東道主。只見他左手一支煙,右手一支筆,氣定神閒地看着鋪在面前書桌上的宣紙。他在沉思着如何把那些從心中不可遏止地蹦出來的詩文布局到紙上更為和諧美觀。說起老爺的字,那真是舒展流暢而又遒勁秀麗,一筆一划都能見到真功。聽說他從七八歲開始練習書法,風雨無阻幾十年的錘鍊,的確算得上是有硬功的書法家了。蔡老爺為人真誠,待人友善,無論哪位文友去求字,他都笑臉相迎有求必應。「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的詩句如滔滔榕江水從蔡老爺的筆端傾瀉而出,引得觀眾席上一片讚嘆。其實老爺打開的宣紙就是人間那半畝清清的方塘,那裡映照出來的是中國幾千年書法藝術的天光雲影。若要問如何才能使得筆下漢字如此風流婉轉輕盈飄逸,答案就是謙遜謹慎地借鑑學習和年長日久的苦練。這學習和苦練,是朱熹詩里那不竭的源頭活水,如今在老爺的筆底奔流不息。
老爺寫字都是現來,他根據每個人的性格或者其他特點,現場為其「量身定做」。他為文友梅子寫的是「紅梅品格」;為幾位恬淡自如的文友寫的是「不容易」、「凡心所向」;為一位希望激勵上進、需要激發一下鬥志的文友寫的是「會當擊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總之,他有一本唐詩一本宋詞放在心中,信手拈來;他有一顆善心一番美意,隨時捧出。這字,這情,總能讓看的人驚嘆,讓得的人歡喜。
就職於淡浦文化站的黃俊波是香港德園藝術館會員,他現場展示了畫蝦的精湛技藝。全神貫注畫蝦的黃老師仿佛喝醉了酒,搖頭晃腦,左看右看,然後三筆兩畫,一隻活靈活現的蝦便躍然出現在眼前。畫完簽上名、蓋上章,帶着含有醉意的笑容捧送到求畫人的面前。黃老師不僅畫蝦功夫好,潮劇也唱得有滋有味,一板一眼、一招一式,頗有名家風采。
聽說蔡少弟先生的篆刻,蔡郁瑜先生猜燈謎,都有獨門絕技。
這裡其實是一處藏龍臥虎之地。
早聽聞潮汕古民居值得一看,於是參觀潮汕古民居,成了我此行的另一個目的。之前查閱資料,得知潮汕傳統民居的主要特點就是坐北朝南;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的建築。
大致說來,一路所見的古民居建築,印證了之前的了解。通過實地觀察,我覺得,潮汕古民居與北方古民居最大的區別在於,其建築可能有很廣的占地,但它通常顯得較為低矮,其內部空間也較為仄小;而北方建築,多呈現房舍高大,空間上有曠闊豪邁之感。這可能是因為潮汕地區距離海洋較近,經常遇到劇烈颱風,為安全考慮吧。也或許是因為潮汕人自古就較為低調,人們將這種低調也體現在了建築上面也未可知。其次,在色彩上亦少見北方的朱漆大門和大紅等鮮艷的外牆、門柱裝飾,而以黑油漆門、深灰青黑等深色調為主的外牆居多,但在內部,卻往往注重雕樑畫棟和裝飾屋頂和檐口。再次,它通透。每一個房間都注重通風采光,這樣據說既有利於建築材料的去潮防朽、延長壽命,更是着眼於潮州長夏無冬的自然氣候條件下,居住活動舒適涼快。民居建築內部空間很講究聚氣和遮陽,樑柱架疊,層層推進,重線條分割而纖細秀麗。與江南民居比較,建築結構布局和格調上強調氏族聚居的特點,而江南,即使是四合院,更多則是獨門獨戶的結構。
的確,在潮汕地區,城鄉居民均有濃厚的氏族觀念,體現在建築上就是以姓氏宗祠為中心的圍寨格局。
據清府縣誌載:「望族營建屋廬,必建家廟,尤為壯麗」。「雕樑畫棟,池台竹樹,必極工巧。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夸壯麗,不惜貲費。」潮汕農村多聚族而居,而整個村寨,都依其宗族觀念、風水觀念、生產生活、防禦功能以及某些美學觀念來營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獨特的理想風水人居環境。而且這些民居都有形象生動的名字如「百鳥朝凰」、「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等等,從這些名字,也能看出房屋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的高低。
在淡浦,我們參觀的蔡氏宗祠,是潮汕地區古民居建築的代表。蔡姓是淡浦人口最多的姓氏,蔡氏宗祠也是當地最大、建築最為完備的宗祠,不久之前,該宗祠進入榕城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蔡氏本族人現在雖然不在這裡日常起居,但紅白喜事,家族聚會,仍然在蔡氏宗祠里進行。
幾天的時間裡,我們還參觀了丁日昌故居、孔廟、城隍廟、揭陽樓等地。在丁日昌故居里,我們習染了民族英雄的浩然正氣;在孔廟裡,我們薰陶了綿延千年的教化力量;在城隍廟,我們入鄉隨俗,為各路神仙敬了香許了願,也感受到了前來朝拜的人的虔誠內心;在揭陽樓,我們又領略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理念結合的大氣雄渾。每到一處,都能深入一次地品悟到這個地方文化底蘊的深厚。同行的文友大多在文學和做人的方面已經「得道」,他們自有一身的正氣,有滿腹的經綸,有虔敬的內心,有永不滿足的腳步,但他們依然說,揭陽榕城,是一座需要高看一眼厚愛三分的城市。
於是我也在這裡,朝着這座歷史文化的名城,仰望。[1]
作者簡介
鄧貴環,湖北秭歸屈原故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