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日鄉野之美(孫同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秋日鄉野之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秋日鄉野之美》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秋日鄉野之美

九月,蘇中的田野上已是一片秋色。

南方回來的妻子,仰望天空說:「家裡的天空就是好啊,你看這天多空曠,多遼闊,那雲多白,多美。」我抬頭看天,那藍天白雲跟往常沒有什麼兩樣,只是天空似乎比平日更藍了。我說:「是你一直生活在城市,回到鄉下,便覺得天空開闊了。」

第二天傍晚,我叫妻子一起去村子裡看看。妻子說,又不是從哪山東海外來的人,有什麼好看的。我說,你真是「老黃曆」了,新農村建設多快呀,一天一個樣,幾天不看就有大變化。

我帶妻子走向居民小區後面的小樹林。

這片樹林大約三四十畝光景,園子裡栽的都是些當地不曾有過的新樹種——紅櫸,紅櫸到底是紅椐,還是紅椇?我沒有認真考證過。紅櫸的樹葉和樹幹都跟本地的老榆樹差不多,聽人說這是一種製作家具的上佳材料,材質可與花梨木媲美。除了紅櫸,林子裡還有香樟、女貞、紫薇等本地稀有樹木。香樟和女貞身上透着香氣,紫薇樹上有花,有白色的,有粉色的,還有紫色的,一簇簇的,整個園林好看又好聞。

紅櫸樹林是前幾年村里為申報省美麗鄉村而建成的,村里想藉助這片樹林打造一個體育公園,因此,園林里的小路兩側設置了不少體育器材,森林體育公園的牌子還沒有掛起來,但健身活動已經得到開展,附近的不少中老年人,閒暇的時候,就到樹林裡來,散步,或者在跑步「機」上「跑」上一陣,或者在雙槓上晃悠幾下,也或者在吊環下拉幾個來回……

樹林的最大優點是空氣好,果然有天然氧巴的感覺,妻子的腿腳受過傷,走過一陣,就得歇歇,她坐在小道旁邊的小亭子裡,一邊休息一邊做着深呼吸。

秋風颯颯,樹葉沙沙。一陣風過後,地上掉下幾片樹葉。我對妻說:「秋風掃落葉啊,來得真夠及時的。」妻子沒有回答我,只是側着頭似乎在聽什麼,哦,我也聽到了,在林子深處傳來吱吱的蟬聲,不過,那可是唯一的蟬聲了,顯得孤獨悽厲。

秋天黃昏的風帶着幾多溫柔,悄悄地吹在我的身上,雖然只是那麼輕輕一吹,卻帶給我們絲絲涼意,風吹在臉上和在身上,感覺卻在心裡,內心裡立時就有了一種清爽和愜意。

我們從樹林的南端走進去,一路慢慢地走着。小路的兩側除了設置了健身器材,還有村裡的污水處理場和垃圾處置中心等設施,這些設施都埋在地下,地面上並沒有多少裝置,跟其他地方差不多,也是紅花綠草,通幽的曲徑……妻子感嘆說:「現在的鄉下,其實跟城裡的公園已經沒什麼兩樣!」

終於走到林子的北頭出口,從樹林裡鑽出來,我們終於看到了鄉野秋光。

秋天的鄉野是最美麗的。

秋風悄悄地吻着小河,河面上泛起一波又一波的漣漪,河邊的蘆葦揚着蘆穗,在微風中顯得很得意,搖頭晃腦;秋風暗暗地吻着小河邊上的垂柳,風兒順便帶走枝條上一兩片葉子,長長的柳枝好像在配合着風兒,搖曳飛舞;秋風輕輕吻着稻田,稻田推起層層波浪,正在灌漿的稻穗沙沙着響,似在向秋風深深致意;秋風粗魯地吻着玉米地,枯黃的玉米葉發出索索的響聲,好像是在向這個世界告別……秋風,仿佛一位高超的藝術家,吻着這吻着那,讓田野變得生動美麗起來。

我和妻子繼續前行,爬上正在建設中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路基幾乎高出附近人家的屋頂,我們站在上面,視野更為開闊。

遠眺田野,已經很難看到曾經的秋景,附近的稻田很少,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村里今年秋天種植的成片的葵花,夕照下的葵花地,一眼望不到盡頭,葵花早已過了花期。我對妻子說,可惜你回來遲了幾天,錯過了看葵花的季節,那些天前來看葵花的人可真不少。你知道嗎,中央電視台還報道了我們村的這片葵花花海呢!哦!妻子面對行將成熟的葵花,深情地看着,看着,不料,妻子並沒有一句讚揚的話,說出的卻是自己的擔心:「葵花雖是好看,但這麼多葵花怎麼收穫呢?還像當年一棵一棵地摘,那要摘要打到什麼時候呀!」我怔怔地望着妻子,她想的總是跟別人不同,時時懷着一顆憂國憂民的心。我寬慰說:「這不用你擔心,村里肯定早就有了安排。」

或者是因為站得高,迎面吹來的風顯得更強勁了。妻子不無感慨地說:「如果是前些年,該是拾棉花的高潮了,人們白天要搶着挖花生、刨山芋,晚上要帶晚拾棉花,哪裡還有時間像我們這樣背着手,在村道上溜達。」

是的,如今鄉村的秋天,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忙了,有了欣賞美的閒心。鄉村的秋天太美了,這美,不僅美在清闊的天空,美在和煦的秋風,美在溫馨的秋陽,美在多彩的田野,美在不要人力的收穫季節,更多的是美在農人的心裡。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