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福建政和佛子山地質公園

福建政和佛子山地質公園是位於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境內,公園總面積146.24平方千米,主要地質遺蹟分布面積35.01平方千米。2011年12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獲得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資格。該公園主要為火山地質地貌遺蹟,包括火山岩石地層單元剖面,常見火山岩、火山碎肩岩、沉積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熔岩典型露頭,火山地質構造、火山機構、火山岩地貌等。[1]

目錄

簡介

佛子山景區位於福建省政和縣境內,已進入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佛子山景區範圍面積137.3平方公里,由地下、地面及立體空間組成,東至旺樓,西至蛙岩,北至銅盆山,南至鎮前鯉魚溪,分為獅峰核心景區(11.5平方公里)、旺樓二級景區(3.8平方公里)、七星溪二級景區(6.5平方公里)、銅盆山景區。

景點

銳峰

銳峰是佛子山的一大看點,公園內千米以上銳峰林立,仙頂崗尤其明顯。銳峰是由火山熔岩構成的山峰,山脊尖狹而高聳,海撥1363米,是公園內最高峰,是一處穹狀火山口岩鍾。分別屬於三種不同岩層:粗面岩、安山岩和流紋岩。在低溫下噴溢由粘稠岩漿冷卻形成銳峰形象。

石峰

石峰呈石柱狀、是佛子山的一大特色,以峰叢地貌著稱於中國東南,火山岩峰叢地貌之雄偉,素有小黃山之稱,(獅峰景區)砂礫岩峰叢地貌之靈秀人們以小張家界之喻,(將軍岩峰叢)這裡石峰眾多,百峰奇立,嚴然像一個石頭陣地,(筆架山)佛子山的雄偉在於石峰高聳,母獅峰相對高度達188.3米,,峰頂海撥1167米,獅峰相對高度達171.6米,峰頂海撥1213米,赤壁千刃、直刺天穹,令世人驚嘆不已!有多少遊人被它的雄秀而傾倒在腳下,佛子山的峰叢之秀麗,在於石峰中景中有景,步移景換,過去佛子山成了深山佳麗是因為山勢險峻文人曇客難以涉險,而今人們將開始精心拉開它的面紗,展露它的顏容。

疊嶂

事實上佛子山各種形態的山峰都是在嶂的基礎上形成的。呈環狀分布、厚度在數千米以上的火山岩層系形成的佛子山疊嶂,顯然有別於其他名山的斷崖絕壁。

嶂的特徵就是山體陡立,石壁如屏障。因為佛子山由多次火山噴發溢流形成岩層疊置,所以稱為疊嶂。由於水平層次十分清晰,疊嶂是觀察火山地質的極好材料,從疊置次數就可知熔岩噴溢的次數,其中橫紋、曲紋為岩漿流動的印記,縱紋為垂直岩層的節理(縫隙)。佛子山疊嶂雄秀並蓄,環視、平視、仰視俯視姿態各異。佛子山著名的疊嶂有稠坃峽谷到仙頂崗的疊嶂,高度1000多米,疊置層次清晰,曲紋縱紋印記具全,巍峨奇異。而鷹嘴洞嶂谷和小獅岩嶂谷,天空僅露數米,於谷口仰望,天空如月。給人以坐井觀天之感,鳴聲如瓮。

石門

環狀分布的岩嶂又形成箱形峽谷,稱為嶂谷;嶂谷口往往形成石門。石門是佛子山的又一奇觀,石門又稱門闕,兩岩對峙如門,流水破嶂而出,門內谷中別有天地。佛子山石門有天門、始信門、;獅谷門、鷹嘴門,母獅門,佛子門等。高100多米,寬僅數米,「舉目不見日月」,登門如下地獄。

洞穴

無岩不洞,無洞不奇,佛子山還多古洞奇穴。山洞多、山洞怪異是佛子山的一大特點,山洞成因有五種類型,一是裂隙型,這類山洞是水流沿裂隙流動,把裂隙漸趨擴大而形成,這類山洞狹長深不可測,如山羊洞,鷹嘴洞步行10餘分鐘還不見底,神秘莫測,二是火山熔岩洞穴,這類洞穴生在岩壁和岩槽中,是火山岩鈣鹼性包裹體和圍岩風化的差異性及水流作用下形成的洞穴。

如肚臍洞,水簾洞,蝙蝠洞,天洞,鬼洞等,這類山洞高懸崖壁,形態精巧,是仙人雕琢,圬奪天工。三是河湖相沉積砂礫岩類洞穴,這類洞呈洞和岩槽成群分布崖壁上,以丹崖又有別干丹崖,因為丹崖的定義是紅砂岩,而這裡的岩石卻是灰青色的,這些洞穴岩槽形態各異,有的像嘴巴,訴說着佛子山天翻地覆的滄桑地質歷史,岩洞有的口小伙肚子大像葫蘆,這葫蘆還真不知裝的什麼藥,洞內有蛇窩,有鳥窩,有松鼠窩,有蟲子窩,給人以神秘感和幾分後怕,有些洞是岩石錯落崩坍形成的,如將軍洞,閩浙紅軍在這裡生活戰鬥,有些洞成因是砂礫岩石含可溶性鈣質礦物,在風、溫差片狀風化及水流侵侵蝕綜合作用下而形成,有的是蟲子性分泌物腐蝕形成,但有些怪異之洞卻難以上述理論解讀。四是堆石洞,這類洞是疊石間空隙多,堆石體下空隙相互連通,形成洞中有洞、洞套洞,有數公里長,人進入其間好似進了地下迷宮;有的山洞洞室大流水淳淳,洞中冬曖夏涼,是消暑的好去處,(如盆石洞)

石地縫

由於火山噴溢的熔岩結構上的差異形成地縫。如裁心縫,是佛子山地縫的代表,地縫寬僅幾十厘米只容一個人擠過,能通過者算標準心材。構造裂隙在水流作用下形成的地縫,如筆架山地縫,小獅岩地縫等。

山脈

佛子山山脈受北向和西向斷裂構造控制,山脈延綿橫垠,巍峨挺撥。以銅盆山脈,稠嶺山脈,墓林下山脈為代表。

峽谷:公園內由於構造發育,流水豐沛,形成眾多的深切峽谷,主要有稠坃峽谷,深切1000米,雲霧漂浮,謝家山峽谷,兩岸懸崖壁百丈,澗水長流,昌歧洋峽谷群,青山碧水,別具特色。

斷崖:由於地殼運動抬升切割,在公園內形成眾多斷崖,有的形如刀削,峭壁千愣,如山羊洞斷崖、銅盆山斷崖、黃嶺後斷崖。

瀑布

靜的山與動的水結合,才構成「山水」。佛子山「萬條流泉千條瀑」,流水不僅是佛子山的造型師,自身也成絕景,瀑、溪、澗、潭、湖、俱全,尤以瀑布為一絕。佛子山瀑布多為條形飛流,懸空而瀉,因風作勢綽約多姿。梅子坃瀑布白練當空,氣勢磅礴,蛙岩瀑布類似壼口勝似壼口,氣令山河,珍珠瀑布空懸百丈,紫氣橫生,三折瀑散水瀑濺珠潑玉一波三折落天崖,天成岩瀑布,綽約多姿因風作勢;佛子山瀑布使觀者「大開平生眼界」,遊人無不稱絕。

瀑布是因為岩石的抗蝕性不同而形成的。當流水從抗蝕岩石向下衝擊下層的弱岩石時,低抗侵蝕性的弱岩石不斷被掏空,位置後退下陷形成瀑布。我們在珍珠瀑布下部潭邊可以清楚看出岩層下陷後退的痕跡。三折瀑則是流水經過三個岩層單元構成的,侵蝕形成蛇影形瀑布而天成岩瀑布卻是水流風漂後侵蝕半圓桶狀,漂漂撒撒像雪片一樣晶瑩,可領略盛夏觀雪情景。佛子山瀑布深陷,非深入境地不能見其真面目,以至於瀑布就藏身在崖谷中,卻把包括文人黒客在內的眾多遊客瞞了一千多年,直至現在才向世人初露真容。

歷史文化

佛子山地質公園,是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組合,是「天人合一」的偉大創造。這裡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滲透在雄奇秀美的自然山水之中,構成了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遍布園區內的崖刻、古寺院、古戰場、古隘口、古亭、古橋、古墓,古四平戲、古樹名木,為佛子山的千年歷史留下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遺蹟,是地質公園內重要的人文旅遊資源。如今,當人們走進這個地質公園時,不僅可以領略到火山地質遺蹟的恢宏奇特和野生物種的豐富珍稀,而且可以深刻感悟到我們這片山水中山民悠久歷史文化的絢麗多彩,感覺到該地質公園的豐富內涵。

古採礦遺蹟

位於黃龍溪和上坪坑交口處,見有四個洞,沿礦脈開釆,有釆空區、天井,洞與洞相通;是古人開釆金銀礦遺址和錦屏寶豐古礦場同屬一個範圍,該釆礦場始於宋,廢於明;這裡曾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釆礦基地,號稱商賈四仟、礦工八萬;中國歷代農民起義領袖葉宗留就是從這方土地上帶領礦工揭竿而起,由礦工組成的起義軍,英勇奮戰一路攻入江西境內,震撼朝庭,在中國農民起義的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古木拱廊橋

木拱廊橋是前人交通道上橫跨溪澗的一種橋的類型,存留於浙南、閩東北一帶,這種橋利用當地大木頭作拱架,不用一釘一鉚,飛架於大溪深澗之上;這種橋牢固耐久,使用年限數百年之長,能遮風擋雨也稱風雨橋,可供行人休息,供奉神靈;這種橋造形美觀、結構精巧,屬中國歷史文物遺產,是國家歷史保護文物;該橋單拱跨度長28.6米,在拱橋種類中算是中國大跨度單拱木廊橋之一。

胡路隘

該隘口位於北斗村至百林村中途,是閩江和福安江分水山嵴的岙口;有一建於清朝的完整石拱建築存留,造形獨特、結構堅固,頂部用條石拱砌,有四個望風口,有門樁企口,其用處防衛望風、休息乘涼,連接地脈,是一處保存較好的獨特建築遺址,有一石碑刻名為「豐都亭」。

旺樓古墓葬

墓地位於旺樓村西面獅子岩洞穴中,岩石狀如雄獅頭,岩性為水相沉積紅砂礫岩,含可溶性鈣質岩,沿水平層理裂隙溶蝕成洞室,洞穴中有近500個裝有先人遺骨的陶罐;傳說古時有人將自家祖先屍骨葬於此岩洞,被吞入洞中不見蹤影,是獅子口風水寶地,故事傳開後,山民們自此一代接一代將祖先的遺骨紛紛安置於此岩洞中,企盼風水沃家族,祈求後輩財丁兩旺、人才輩出;體現山民對這塊風水寶地的認同,是民族文化傳承在這山野中的印證;從墓地類型、規模以及墓地歷史痕跡看,觀之震撼;目前還未見如此大規模陶罐墓葬的報道,是一處古墓葬遺址,全國罕見,具有歷史文化價值。

朱森古墓:朱森是朱熹的爺爺,埋葬在銅盆山腳鳳林村,鵝卵石子砌築,地脈旺,有筆架山相稱,據說朱熹成了一代文豪與這座墓葬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古廟

獅峰廟;又名陳公老庵,位於獅子峰山腳。相傳古時魏家有一陳姓長工,誠信性憨;而魏家夫人乖戾苛刻,給長工飯菜從不灑鹽,陳長工從無怨言,依舊任勞任怨起早貪黑勞作。三年後,魏家男主人知悉此事,深感愧疚,逐將陳長工奉同自家族親長輩留於家中侍候,後陳長工年老病逝,魏家在獅子峰下築庵以示敬意。這是一曲美麗動聽的社會勞動關係和諧之音,從遠古傳來而悠長,這是民族文化給予人們的啟迪。

古民居

公園內古民居特具特色、形貌古樸。

古戲

流落在政和和閩東的四平戲國家物質文化遺產,是戲劇的活化石。

形成原因

佛子山地層是一部中國東南沿海環太平洋火山岩帶中生代火山活動史書,該火山先後經歷了4期噴發,形成了由下而上的6個地層單元,和一個侵入單元。區內出露火山岩地層,自老而新可厘定為中晚元古界馬面山群龍北溪組(Pt2-3l)變質岩系、上侏羅統南園群鵝宅組(J3e)中酸性火山噴發岩系和赤水組(J3ch)中酸—酸性火山岩系、晚白堊統石帽山群黃坑組(K1h)紫紅色陸相沉積—中酸性火山噴發岩系和寨下組(K1z)紫紅色碎屑沉積—酸偏鹼性火山噴發岩系、以及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層次清楚、露頭清晰,火山活動時間跨度上億年,地層完整;火山物質如此豐富,地貌景觀如此奇特這在環太平洋火山岩帶中是稀有的。

地質構造運動

由於地殼板塊運動,公園地塊形成裂陷斷裂構造體系,如果說佛子山中生代古火山複合爆發是形成地貌奇觀的基礎,那麼地殼運動所形成的斷裂構造無疑是形成山脈、斷崖、幽谷的主要原因;大型地貌的直接成因是內動力作用,佛子山能有如此壯麗風光,是因其地質環境非常獨特,它正好處於北北東向浙江餘姚—麗水—福建政和—廣東大埔深大斷裂帶上,同時也處於寧德—浦城大斷裂帶上,屬於兩條區域性大斷裂帶交叉位置;景區內構造格架基本上由上述兩條區域性斷裂控制。

由於地殼運動差異抬升,塊狀斷裂構造及節理切割,從而形成了佛子山眾多的斷崖、奇峰怪洞和秀美山川峽谷,氣勢壯觀。這裡的山脈、峽谷、斷崖、等無不印證着地質構造形跡。[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