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知道您不在那裡(雪夜彭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知道您不在那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知道您不在那裡》中國當代作家雪夜彭城的散文。

作品欣賞

知道您不在那裡

春分晝夜,穀雨未下,蟬未唱,布穀未來。

黃花漸落,小蒜瘋漲,石蒜只是簡單地伸長一字型的葉。

當然,桐花也未開。

但桐樹明明還在那裡,依然禿着枝。其實,沒有葉春色照樣鬧,春上的桐枝和冬天的桐枝畢竟是不一樣的。

掛紙錢吧,一把火全燒了沒意思。油嘴金牙的商家,弄出許多大額的冥幣,動不動就是50億元,100億元,面額一萬圓的都是稀罕物。出手就是一大沓,差不離就是一萬億了。桐樹下安息的人,生時全是窮人,一分錢重似一扇磨,一塊錢一張的也不曾消費過這麼厚一沓。如今送來這麼多,真能送到,那不直接就把仙們歡喜得暈了?

當然送不到的。

紙錢要掛,一張兩張地鋪排,用土疙瘩壓着,在仙人居面上壓那麼幾排。壓的時候,看到小蒜,看到石蒜,看到蛇藨兒欲紅還黃。就記起仙門喝粗皮茶滴黃豆汗的景象,感時草濺淚。

爺爺,之後有父親,在這個時節,他們也曾一遍遍買三幾刀草紙,一小匝燃香,一盒洋火。草紙是黃色的,帶着淡淡的綠洇兒,有店鋪裡帶來的糖果香,爺爺或父親都會把草紙對摺再對摺,不用刀子就把草紙裁成四方塊,之後一小疊一小疊放桌角或凳角旋轉着磨壓,每一疊紙就變成從圓心向四周發射的扇狀。腰子籃已備好,水煮蛋一個、兩個都對開,酒是從鋪子裡打來的,盛了半瓶子。爆竹也有幾掛,小籽爆竹,比洋火棒大丁點,矮丁點,一掛有一百或兩百響。一把鍬,一擔土箕,動身。桐樹下,茶叢邊。甚至過壟去,古塘堘,有家族裡的一個仙居群。

爺爺或是父親帶着我們,提腰子籃,將磨壓得好看的紙花兒,一張一張地掛在仙居上,噼噼啪啪的小爆竹響了,白白的煙霧瀰漫,火硝的芬芳和紫丁香的香味探進人的鼻孔。小孩童其實並不認得仙居的人。不認得不要緊,心裡幻想着那親人好看可親的臉,歲歲年年。

後來爺爺、奶奶、父親相繼住到桐樹下蔭涼的地方去了。我們是提籃子辦供品還負責為仙居添土的主兒。

使勁燒,一萬億,幾萬億,爆竹是圓餅裝的,動輒幾千、上萬響的「雷公」炮。還有什麼什麼的,酒是好酒,家醸;煙是好煙,西源黃煙絲。

爺呀,家家、嫲嫲,拿錢去用。

忽然起風,紙錢在燒,好灼人。哎呀,這不好,大風就是惡鬼,搶劫的,把錢搶走了。

圍着,圍着,圍不住呀。

這很假。

人去如燈滅,哪裡還能用陽間人送來的錢。即如真有陰間,陽間來的錢陰間也接不到呀。要說,陰間若真有,豈可亂了法度。一如陰間人,為陽間人送不來一個真能跌出響聲的銅板。

假事兒也還得做啊。

我的仙人們啊,給你酒,你也喝不了,好酒也一樣,那得灑在您仙居地,酒真香,香了俗世人的鼻子,香不了你們。

臘肉祘粑你們也不會吃。

其實,我知道,你們的形骸已香消玉殞,魂魄兒去了遠方。這個桐花年年開的地方,早已沒有了你們。

我知道,過了奈何橋,那個丑婆子給你們喝了湯。想到這個事心裡就難受。那丑婆子算什麼嘛?弄個破缽,裝神弄鬼,橫眉豎眼地欺負俗世里來過橋的人。我的仙人們,我曾狠勁想象或親眼目睹過你們叱詫風雲,想不到你們要到這個開了老鴉蛋花(彼岸花)的地方來,得先受這丑娘們欺負。恨不得,狠狠揍這丑婆子一頓。總是幻想,你們根本沒有喝那湯,至少不是每一位仙人都喝了那湯,比如我爺,那麼聰明睿智的一個人,那麼一輩子充滿自信、驕傲光輝的人,多半就沒有喝,喝了他也不怕,他那麼厲害的一個打師(武師),一碗臭湯迷不了他。當年在浮梁,他一個人喝了一瓶李渡高粱,夜闖黑風嶺,鬼、怪見了都讓道。我爺我知道,他決不是隨便將就的人,不是隨便屈服於強權的人。你一個丑婆子算個鳥!

所以我想,我爺該是去了一個好地方。他在那地方做手藝,打穀籮、打篩子,曬墊、床簟、腰子籃,全都俏得起灰。還打拳,依舊是岳家功,耍敗棍,敗棍不敗,一如楊六郎。

多半我爺找着我爺爺奶奶了,我爺用一把秀巧的篾鍬,把爺爺胸口那顆日本人掃蕩留下的彈片取出來了,吹口氣,傷口就平平整整,血痕兒也不曾留下。他們笑着走在春風裡,一人一頂草帽,一人一個臘肉粑,邊走邊吃,看許多青山綠水,白煙裊裊,哇,滿山的有綠洇的黃錢紙,原來真是大鈔呢,斫得肉,買得酒。從容踏一路青,撿一沓鈔票,搖船吧,過橋吧,唱:

發棵,發棵

割麥栽禾

田裡冇水

叫我車水

……

這也是假的,因為,哪怕他們當中有一個沒有喝孟婆那湯,他們記得前世的事,必然會跋山涉水,不畏艱難,從某條路上來。會在某個我正思念他們的早上或黃昏,忽然敲開我的門,取下斗笠和蓑衣,說:俺自某山某水來……俺前世是你血緣上的人呢。

沒有,真沒有。

仙人們,真的走得遠了,或許他們真的在天堂。

這桐花,不再為他們開放,這小蒜不再為他們生長,這老鴉蛋不再有針對他們的詭異和怪笑。

這就是個閒地兒。

明年,我下狠心不買紙花,不買紙錢,當然也不買爆竹,我從那麼遠的都市來這裡做什麼,顛沛流離,淨做些假事兒。白燒了紙,白添了土,白敬了酒,白放了爆竹,白祝了福。

我早知道,他們不在那裡。

那麼明年,春分之後,一周再一周,我去哪裡呢?

油桐花下,茶叢邊。

不來這裡去何處?!

我什麼都不做不行嗎?我奉一束紫丁香,站在哪裡使勁想不行嗎?

那個誰說:心裡記得他們,他們就還活着。是啊,是啊。

他們肉吃不吃,酒喝不喝,錢收不收,真不是事兒。 [1]

作者簡介

雪夜彭城,本名劉鳳蓀,男,江西省都昌縣人。 發表關乎鄱陽湖文化的小說、詩歌、散文200萬字以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