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皇甫繼明(934-996),冀州蓚(今河北景縣)人。《宋史•卷二百五十九•列傳第十八•張廷翰傳》後有附傳。 [1]

皇甫繼明
歷史人物
出生 934
冀州蓚(今河北景縣)
逝世 996
國籍 後唐
職業 高陽關部署

皇甫繼明(934-996),冀州蓚人。父濟,汾川令。繼明身長七尺,善騎射,以膂力聞郡中。刺史張廷翰以隸左右,薦於太祖,補殿前指揮使,歷左右番押班都知,後官至洋州觀察使,充環慶路馬步軍都部署。年六十三卒,詔贈彰武軍節度。 [2]

目錄

人物生平

皇甫繼明,父濟,汾川令。繼明身長七尺,善騎射,以膂力聞郡中。刺史張廷翰以隸左右,薦於太祖,補殿前指揮使,歷左右番押班都知。

太宗即位,累遷至捧日軍都指揮使、領檀州刺史。太平興國七年,坐秦王廷美事,出為汝州馬步軍都指揮使。雍熙三年,召入為馬步軍副都軍頭。四年,復為捧日右廂第三軍都指揮使、領澶州刺史。

田重進北征,繼明為前鋒,以功加馬步軍都軍頭。端拱二年,轉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領羅州防禦使。

即日命副高瓊為並代部署。淳化二年,又副范廷召為平虜橋砦兵馬都部署,改高陽關部署。

至道元年,改領洋州觀察使,充環慶路馬步軍都部署。繼明謹愿,御下嚴肅,士卒頗畏憚之。二年,受詔護送輜重赴靈州,繼明已先約靈州部署田紹斌率軍迎援,

適被病,裨將白守榮謂繼明曰:"君疾甚,不可行,恐失期會,守榮當率兵先往。"繼明宿將,慮守榮等輕佻,與戎人接戰,因謂之曰:"我疾少間。"遂矍鑠被甲上馬,強行至清遠軍,卒,年六十三,詔贈彰武軍節度。遷其子懷信為供奉官。

傳記

繼明的父親皇甫濟曾作汾川縣令。但皇甫繼明卻沒有沿着父親的軌跡從文,他身長七尺,擅長騎馬射箭,在州郡以臂力強勁聞名。

蓚縣歸冀州(治今河北冀州)所轄,時任冀州知州張廷翰把繼明召到身邊,做了親隨,後將繼明推薦給宋太祖,繼明進京,做了禁軍殿前司所屬部隊的指揮使,歷任皇帝侍衛「左右番押班都知」。    宋太宗即位,繼明經屢次提拔,升任禁軍「捧日軍」都指揮使,遙領檀州刺史,成為中級軍官。

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繼明受到宋太宗的弟弟、秦王趙廷美「謀害」宋太宗一案牽連,離開京城汴梁,出任汝州(治今河南汝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將繼明召回,任命繼明為禁軍侍衛司「馬步軍副都軍頭」。

四年,改任禁軍「捧日軍」右廂第三軍都指揮使,遙領澶州刺史。當年大將田重進北征遼國,繼明為前鋒,因功升任「馬步軍都軍頭」,宋太宗端拱二年(989),轉任禁軍「龍衛」、「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遙領羅州防禦使,在上任的當天,即出京轉任並、代二州駐軍部署(部署,宋軍職名,略似今之軍分區司令,資歷深者為都部署,資歷淺者為部署),做了主將高瓊的副手。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繼明由山西轉戰河北,作為主將范廷召的副手,任平虜橋砦(今河北肅寧)兵馬部署,後改任高陽關(今河北高陽)路部署。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繼明轉戰陝西,改任環慶路馬步軍都部署,遙領洋州觀察使。繼明謹慎誠實,御下嚴肅,軍兵很畏懼他。二年,繼明接到宋太宗的詔書,命令他護送輜重到靈州。

繼明預先與靈州都部署田紹斌約定,由田紹斌率軍接迎。但在出發前,繼明患病,裨將白守榮對繼明說:「您的病挺重,不能行軍,但部隊不出發又怕耽誤與靈州的約定日期,我率兵先去。」繼明是老將,擔心白守榮等不穩重,在運送糧草的途中與西夏接戰,就對白守榮說:「我的病很快就會好。」

強打精神披甲上馬,勉強走到清遠軍(治今寧夏同心縣東,一說當在今同心縣東南預旺附近,在群山之口,當環州、靈武間衝要),繼明病重而亡,享年六十三歲。朝廷下詔,贈予繼明彰武軍節度使榮譽職銜,並升繼明之子皇甫懷信的職銜為皇帝侍衛「供奉官」。

《宋史》傳後之「論」說,皇甫繼明帶病奮力護送糧草,淳樸忠誠,有勇氣有節操,值得讚美。

皇甫繼明的傳記雖然附於發現他老上司張廷翰傳之後,但其傳的文字卻多於張廷翰傳,傳後之「論」對他的評價也高於張廷翰。

《宋史》是宋朝的敵國元朝所修,但按照修史的通例、幾千年一以貫之的評價歷史人物的道德、價值標準,對皇甫繼明、岳飛甚至與元朝對抗、寧死不降的文天祥等忠於宋朝、為國獻身的忠勇之士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種價值觀、修史理念,值得後人尊重、繼承。

家族成員

父親:皇甫濟

兒子:皇甫懷信

參考來源

  1. 皇甫繼明 ,天涯社區網
  2. 皇甫繼明 ,360搜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