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頰紅嘴蜂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頰紅嘴蜂鳥是蜂鳥的一種,(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圭亞那、蘇里南、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1]

物種名稱

中文名:白頰紅嘴蜂鳥

英文名:White-chinned Sapphire

繁殖方式

蜂鳥婚配為一夫多妻制。雄鳥僅在繁殖期與雌鳥互動。雄鳥不提供親代撫育。一般由雌鳥單獨構巢、孵卵和撫育後代。雄鳥用鳴唱、虹彩羽毛以及炫耀飛行等方式吸引雌鳥。 大多數蜂鳥的巢穴呈杯狀,少數構建半球形巢(半球巢比杯狀巢保護性更好)。鳥巢由地衣苔蘚、枯葉、樹皮和蜘蛛網等構成,內墊以羽毛、毛髮和植物纖維。巢被置於距地面幾厘米到10-30米不等的高度。蜂鳥築巢期5-10天,鳥巢可常年重複使用。 蜂鳥在花蜜盛產期繁殖。每窩產卵2枚,卵為白色橢圓形,表面無光澤。由於一些蜂鳥會將卵產在其它蜂鳥巢中,所以有每窩多於2枚的情況。兩次產卵間隔48小時。卵大小由吸蜜蜂鳥的8×11毫米到巨蜂鳥的12×20毫米不等,平均重量0.4-1.4克。孵卵期通常為16-19天。育雛期23-26天。初生幼鳥晚熟性,全身無毛,眼不能睜,也無法調節體溫,由雌鳥約每小時兩次餵食花蜜和節肢動物,雛鳥被哺育7-12天左右能控制身體溫度;雛鳥羽毛豐滿可離巢活動時,仍由雌鳥餵食18-25天。 條件允許,每年可繁殖兩次,如果胎仔喪失,蜂鳥會重新築巢。蜂鳥的平均壽命為6-12年。在人工飼養下,蜂鳥壽命可達17年;野外記錄的藍胸蜂鳥的壽命僅有7-8年。年存活率難以估計,猜想北美地區蜂鳥的年存活率為30-45%。[2]

物種學史

蜂鳥的體型太小,骨架不易保存成為化石,它的演化史至今仍是個謎。蜂鳥大多生活在中南美洲,在南美洲曾發現100萬年前的蜂鳥的化石,因此科學家認為蜂鳥是源自更新世。然而在德國南部科學家卻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蜂鳥化石,距今已有3000多萬年的歷史,由此可知,蜂鳥的祖先遠在漸新世的時候就已經出現。 研究表明,估計最近的所有現代蜂鳥的共同祖先,2240萬年以前就已經住在南美洲的某些地區。這是這種現代鳥類相當近期的的家族,特別是考慮到很多現在還活着的物種,揭示這些鳥在到達南美洲後,以極快的速度經歷多樣化。 由於現代的蜂鳥只發生在美洲,它們怎麼從歐亞大陸到南美的,考慮到它們強烈的能源需求,研究人員認為,它們可能隨着白令陸橋從亞歐大陸到北美,然後繼續南美之行。一旦到達南美,這些靠花蜜餵養的鳥類就此落戶,並利用許多不同的棲息地,提供給它們花蜜資源,然後迅速多樣化,分為九個主要類群(或組)含有上百種。大約12萬年前該鳥兒再移回北美,然後在大約500萬年前(至少5次)侵入加勒比海地區。 新的物種似乎在這些生物區迅速變化增長(例如北美與南美)。然而,在其2240萬年的進化中,新的蜂鳥物種出現在安第斯山脈的速度與出現在非棲息地的新物種的速度非常相似,這表明山區對物種的多樣化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發現與一些研究安第斯山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具有一致性。 遺傳分析表明,蜂鳥的多樣性今天繼續在上升和增長,新物種的產生率超過滅絕速度。[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