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番茄土豆牛肉+肉末蒸蛋+蒜蓉蒸金針菇+藜麥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番茄土豆牛肉+肉末蒸蛋+蒜蓉蒸金針菇+藜麥飯
圖片來自豆果美食網

健康低卡的家常菜,非常適合用蒸和燉的方式,不需要太多調味品,就能完成美味的一桌菜。 這次用的是北鼎蒸燉鍋,加上新出的蒸燉配件,大陶瓷蒸燉盅和豬豬盒,下燉上蒸,特別方便快捷,輕鬆就能完成低卡美味的一餐!

番茄土豆牛肉的用料

  • 【 燉盅 ——番茄土豆牛肉】 牛肉一塊
  • 土豆2個
  • 胡蘿蔔1根
  • 番茄2個
  • 蒜4瓣
  • 雞蛋4顆
  • 豬裡脊一小塊
  • 小蔥少許
  • 大米+藜麥2人分
  • 金針菇1捆
  • 蒜3瓣

番茄土豆牛肉的做法

  1. 牛肉泡一下血水,切成小塊; 番茄,土豆和胡蘿蔔備好洗淨; 牛肉冷水入鍋,焯水洗淨; 放入北鼎新配件——陶瓷大燉盅,加幾瓣蒜,加入適量水,不需要特別多,淹沒食材1/2的高度即可[1]
  2. 燉盅放入蒸燉鍋里, 選擇【燉】的模式,設置 1個小時; 番茄,土豆和胡蘿蔔切好備用。
  3. 程序結束後牛肉已經非常軟爛,加入番茄和胡蘿蔔,繼續設置30分鐘; 大燉盅採用隔水燉煮,能更好的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水分也不會特別快的蒸發; 土豆比較好熟,後面再放。
  4. 【 藜麥飯 】 藜麥和大米提前泡好水,混合之後倒入北鼎新款配件豬豬盒裡,加入剛剛高出米0.5厘米的水量; 【蒸蛋羹 】 4顆雞蛋打散在豬豬盒裡,加少許鹽混合均勻;
  5. 加入適量是溫水,比例大致1:1.5; 用漏勺過濾多餘的起泡; 用保鮮膜覆蓋後扎幾個小孔;
  6. 30分鐘結束後在燉盅里加入土豆; 北鼎蒸燉鍋選擇【 蒸】的模式,放入藜麥飯,設定30分鐘; 在最後15分鐘放入蛋羹; 蒸燉鍋的二層蒸架,正好放2個豬豬盒; 蒸的時候也炒一下肉末。
  7. 一個蒸燉鍋,飯,肉,蛋羹就都完成了。 我還想蒸一個金針菇,用北鼎配置的蒸盤,簡單做了一份蒜蓉金針菇。
  8. 完成啦! 番茄土豆牛肉+肉末蒸蛋+藜麥飯+蒜蓉金針菇,用一個鍋就全部完成。 北鼎蒸燉鍋雙層大容量,配着大燉盅和豬豬盒,上蒸下燉,一次輕鬆完成2菜1湯,還能替代電飯煲,蒸好米飯。
  9. 番茄牛肉,加鹽和黑胡椒,撒些香菜,就可以吃啦,清爽的牛肉味,非常好吃。 陶瓷大燉盅,2升大容量,非常適合一家人的用量, 隔水燉,不會蒸發掉特別多的水分; 食材中的水分還會很完整的保留在湯汁中; 保溫性能好,吃到最後湯還是熱乎乎的。
  10. 蒸燉的火力特別穩定,蛋羹蒸的特別好; 把炒好的肉末到在蛋羹上,撒蔥花; 肉末和雞蛋混合非常好吃。
  11. 蒸出來的藜麥飯,特別好吃Q彈,營養滿滿。
  12. 豬豬盒是陶瓷飯盒,比玻璃飯盒輕,容易清洗不串味; 耐冷耐熱,耐高溫,很安全。
  13. 一家三口一桌菜,輕鬆完成; 做法簡單,健康低卡; 快捷好吃。

馬鈴薯百科:

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 L.),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馬鈴薯又名山藥蛋洋芋洋山芋洋芋頭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陽芋地蛋土豆等。馬鈴薯在不同國度,名稱稱謂也不一樣,如美國愛爾蘭豆薯、俄羅斯稱荷蘭薯、法國稱地蘋果、德國稱地梨、意大利稱地豆、秘魯稱巴巴等。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並稱為世界五大作物。馬鈴薯塊莖含有大量的澱粉,能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熱量,且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尤其是其維生素含量是所有糧食作物中最全的,在歐美國家特別是北美,馬鈴薯早就成為第二主食。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人工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2]

名稱由來

  • 「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谿縣志食貨》。中國東北、河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薯仔,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帶被稱為「土豆」。
  • 英語potato來自西班牙語patata。據西班牙皇家學院稱,此西班牙詞彙由泰依諾語batata(紅薯)和克丘亞語papa(馬鈴薯)混合而來的。在拉丁美洲,「馬鈴薯」的西班牙語用papa一詞。

歷史起源

  1.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十六世紀中期,馬鈴薯被一個西班牙殖民者從南美洲帶到歐洲。那時人們總是欣賞它的花朵美麗,把它當作裝飾品。
  2. 1586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擊敗西班牙人,從南美搜集煙草等植物種子,把馬鈴薯帶到英國,英國的氣候適合馬鈴薯的生長,比其它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 後來一位法國農學家——安·奧巴曼奇在長期觀察和親身實中,發現馬鈴薯不僅能吃,還可以做麵包等。從此,法國農民便開始大面積種植馬鈴薯。
  3. 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並且已經傳播到中國,馬鈴薯傳入中國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說是華僑從東南亞一帶引進的,在21世紀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位。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布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由於馬鈴薯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裸燕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普及,馬鈴薯和玉米、番薯等從美洲傳人的高產作物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植株形態

鬚根系。地上莖呈菱形,有毛。初生葉為單葉,全緣。隨植株的生長,逐漸形成奇數不相等的羽狀複葉。小葉常大小相間,長10 ~ 20 cm;葉柄長約2.5 ~ 5 cm;小葉,6 ~ 8對,卵形至長圓形,最大者長可達6 cm,寬達3.2 cm,最小者長寬均不及1 cm,先端尖,基部稍不相等,全緣,兩面均被白色疏柔毛,側脈每邊6 ~ 7條,先端略彎,小葉柄長約1 ~ 8 mm。傘房花序頂生,後側生,花白色或藍紫色;萼鐘形,直徑約1 cm,外面被疏柔毛,5裂,裂片披針形,先端長漸尖;花冠輻狀,直徑約2.5 ~ 3 cm,花冠筒隱於萼內,長約2 mm,冠檐長約1.5 cm,裂片5,三角形,長約5 mm;雄蕊長約6 mm,花葯長為花絲長度的5倍;子房卵圓形,無毛,花柱長約8 mm,柱頭頭狀。果實圓球狀,光滑,綠或紫褐色,直徑約1.5 cm。種子腎形,黃色。

塊莖形態

果實為莖塊狀,扁圓形或高15 ~ 80 cm,球形,無毛或被疏柔毛。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長圓形,直徑約3 ~ 10 cm,外皮白色、淡紅色或紫色。薯皮的顏色為白、黃、粉紅、紅、紫色和黑色,薯肉為白、淡黃、黃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

品種分類

彩色馬鈴薯有紫色紅色黑色黃色馬鈴薯,七彩馬鈴薯等。中國已培育出以紫色、紅色為主的彩色優質馬鈴薯,將紫、紅色馬鈴薯老品種與優良高產馬鈴薯品種雜交,改良篩選出100多份不同品系的彩色馬鈴薯。與老品種相比,改良後彩色馬鈴薯芽眼小,外觀好看,抗病性強,畝產可達到1000至1500公斤。彩色馬鈴薯還可作為特色食品開發。由於其本身含有抗氧化成分,因此經高溫油炸後彩色薯片仍能保持天然顏色。另外,紫色馬鈴薯對光不敏感,油炸薯片可長時間保持原色。

黑色馬鈴薯之所以呈現黑紫色,是因為其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而花青素具有抗衰老作用。同時,還具有主稈發達、分枝少、生長勢強、抗病性強的特點,畝產達1500公斤,比普通馬鈴薯品種增產20%左右。同時,由於該品種抗病性的提高,在生產中大大降低了農藥的使用劑量,有利於生產出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食品。

產量分布

  1. 2005年11月,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上,秘魯常駐代表提出一項尋求將世界關注重重點轉移到馬鈴薯對糧食安全以及增強發展中國家對於馬鈴薯種植的重要性的提議,此提議在當年獲得通過,聯合國宣布認定2008年為國際馬鈴薯年。在2010年,馬鈴薯的世界產量已經達到了3億2418萬1889噸,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世界第一產量大國,將近7500萬噸。
  2. 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
  3. 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甘肅定西市寧夏固原市、西南、內蒙古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使甘肅省定西市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馬鈴薯最佳適種區之一。甘肅省定西市已成為全國馬鈴薯三大主產區之一和全國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製品加工基地。被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鄉」。每年向全國各省市提供大量的馬鈴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