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由蜀國大將魏延被殺想到的(盧乃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由蜀國大將魏延被殺想到的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由蜀國大將魏延被殺想到的》中國當代作家盧乃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由蜀國大將魏延被殺想到的

近日,重讀《三國演義》,為蜀國赫赫有名的大將魏延被殺而深感惋惜。曾幾何時,這個曾經「事業心、責任感」都很強的「中高層幹部」,最後為何由理想動搖、信念喪失、起兵謀反乃至最終走上「不歸之路」呢?思索良久,覺得魏延的悲劇除了其個人原因外,與諸葛亮在用人上的不公,實實在在有着難以擺脫的「干係」。

實事求是地講,從大戰文聘那時起,魏延已有「棄暗投明」之心;而且,論功名,他與「五虎上將」黃忠之間恐怕難分伯仲,這些都是群眾「公認」的。但是諸葛孔明卻認為魏延年紀太大,長得鬍子拉渣,加上說話「沒個數」,便多次做老魏的「思想工作」,「哼哼」教導他服從大局,不要「計較」。魏延原本是個只知道拉車,不懂得「看路」的人,既然「首長」都這麼說了,哪還能有「意見」呢?每逢作戰尤其是碰到大仗、惡仗、硬仗時,諸葛亮都讓魏延先出面「咋咋唬唬」,然後便裝作落荒而逃,達到誘敵深入的目的關鍵時刻,再有趙雲出面「搞定」敵軍。於是每次戰後慶功,領獎台上的趙雲贏得的都是鮮花掌聲,而魏延這個「敗將」只能默默無聞地坐在角落里。

不甘人後的魏延,也曾多次要求一馬當先來個「斬首」行動,力求摘掉「敗將」的帽子。每當這時,諸葛亮便「語重心長」地開導說:分工不分家,這只是個「革命分工」問題,你老魏還是要有「一盤棋」意識;不能只顧個人搶彩頭,出風頭。儘管到頭來,魏延有時着實憋了一肚子氣,但還是心甘情願地服從了「組織安排」。

其實魏延之所以如此「淪落」,還是緣於同諸葛亮的第一次見面。當初,號稱「臥龍」的「諸葛村夫」,一看見魏延,便得出了「不是好鳥」的結論,「想當然」的理由,竟然是魏延的腦後有塊「反骨」。從此,魏延便背上了這個莫須有的「遲早要造反」的罪名,終生難以洗刷。在不信任、冷漠,甚至壓制中,魏延逐漸被「邊緣化」,這個真心真意想干點事業的「英雄」,內心時常無比壓抑、苦悶和無助,事業心責任感也由此受到了巨大的頓挫。在這樣的「政治生態環境」下,「很受傷」的魏延終於在「半夢半醒」之間認識到,要麼平平淡淡地「過日子」,碌碌無為地「拿工資」,要麼就得重新「浪跡天涯」,尋找新的「出路」。果然,在諸葛亮去世後,魏延逐漸變得「不聽招呼」,最後不得不「鋌而走險」,被少壯派馬岱「做掉」了。

「是非成敗轉頭空」,「英雄」末路,自然有其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缺失和蛻變等方面的主觀原因。但客觀上講,用人不公、扼殺人才、打壓個性等所造成的遺害亦留下了足以讓人警醒的教訓。正如一篇文章所說的:「幹部的事業心責任感不是憑空產生的,增強事業心責任感也不是輕而易舉的,既需要個人的主觀努力,也需要客觀環境的薰陶;既需要領導的長期教育,也需要組織創造有利的條件;既需要內在的自覺,也需要外在的督促。這些,就是幹部事業心責任感的源泉和保證。」

記得一位名人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可事實上,自古以來,更多的人卻因為缺乏「支點」而難有建樹,終老林泉。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用人上的「厚此薄彼」,有欠公允。有的基層幹部感嘆:條件差點,生活苦點,工作累點,所有這些加起來,都不如心情好那麼一點點。誠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公平公正,才能啟人自覺,催人奮進;「不拘一格」,才能生機勃勃,百舸爭流。千年之後,重讀「冤大頭」魏延,留給現實的啟示,依舊值得回味。[1]

作者簡介

盧乃紅,河南濟源人,現在浙江溫州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