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人無行」說開(周波)
作品欣賞
由「文人無行」說開
「文人無行」,出自曹丕《與吳質書》:「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主。」作家們行為不檢,有欠自重,名聲敗壞,貽人笑柄,在文壇上的這類醜聞,確是從來不絕。
明代的沈德符描寫過:「詞臣日偃戶高臥,或命酒高會而已。」此說的是古代一些御用文人,輕鬆、瀟灑,除喝酒做詩外,就是睡大覺了。其實不然,能巴結到統治者身邊的文人,絕對是拍馬屁,哄皇帝開心的高手,而且要鞏固住御用的地位,必無所不用其極地上拍下踹,獨領皇帝對他的恩幸,還不遺餘力地做皇帝在文化界的耳目,以誅殺同類來邀寵討好。
魯迅先生在《辯「文人無行」》中說:「輕薄,浮躁,酗酒,嫖妓而至於鬧事,偷香而至於害人,這是古來之所謂文人無行。」魯迅先生所指斥的,倒也是被世人物議的無良文人們的典型表現。
進入改革開放時期,文壇活躍,文人們寵寵欲動。什麼首發式、研討會,一定要住星級賓館,不然就會失眠,一定要有左擁右抱的三陪才會詩興大發,一定要麻將打到天亮眼球通紅走出房間的文人,相對於古代文人的表現來說,是小小不言的無行了。
當然,如今的作家中,有教養者愈來愈多,所謂無行的文人,總的來說在減少着,應是不爭的事實。進入中國式現代化的當下,文明進步,歷史必然,作家整體素質的提高,那是無庸置疑的。
一個文人,如一門心思琢磨怎麼樣走門子,拜碼頭,串高門,攀名流,研究如何去拍馬屁,當走狗,賣靈魂的話,這樣無行下去,文壇便真的成了鬼魅的世界了。
作為一個作家,那應該是最有文化的。作家的文化是表現在知識的豐富和做人的成熟這兩個方面。因此,切莫在知識上和行為上都不及格,為文,為人,對作家來講,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否則,一個打折扣的「浮躁淺露」的作家,總是會被人所不齒。
作於2025.1.26.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