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上 崔道融
原文
譯文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連高處的田裡也存滿了一片白茫茫的水,為了搶種,農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來田裡耕作。
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盡的時候,天還遠遠未亮呢。
賞析
這首詩寫一位農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勞耕作的情形。詩的開頭寫久旱逢甘霖,夜裡下了一場大雨。「雨足」一句,是說雨水很多,就連高處的田地也積了許多水,而成為一片水白色。作者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強調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農夫耕田將會倍加艱難和辛勞,為下文作了鋪墊。「披蓑半夜耕」一句,乍看之下,讓人想到不合情理。哪裡有農夫披着蓑衣半夜裡耕地的呢?但細細品來,此句卻是蘊意深含。可能是由於雨水過多,農夫們耽誤了播種的時間,泥水裡,又是冒着雨,耕田的吃力是可想而知的。
後兩句用「力俱盡」與「殊未明」作鮮明的對比,反映了農民早出晚歸、不知疲倦的辛苦勞動生活。雖然「人牛力俱盡弦,但勞動的時間還很長,天亮之前和天亮之後農民將如何堅持下去,這是留給讀者想象的內容了。這首小詩十分通俗,明白如話,雖然是反映農民辛苦的,但它是通過耕作情形的具體而又細緻的描駑來表現的,它取的是一位農民最平常的一個勞動鏡頭。風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樣出力,全詩語言清新明快,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會,尤其是在動亂年代,地方水利失修,農民靠「天」吃飯的這一事實,也是封建社會裡的中國農民的勞動生活寫照。
這首詩純用白描,立意新穎,語言通俗流暢,僅短短二十個字,就準確地描繪了農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農夫苦難生活的滿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現實性。
創作背景
此詩為作者身在鄉村,在一個雨夜中,偶觀一位老農冒雨耕作的樣子,不由想到眾多勞動人民而作。
簡析
《田上》是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寫農民天還沒有亮便冒雨耕田,「力俱盡」與「殊未明」相對照,反映了農業經濟社會中原始勞作工具的簡陋以及農民早出晚歸、不知疲倦的辛苦勞動生活。全詩語言清新明快,形象生動,表達了詩人對農夫苦難生活的滿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現實性。
崔道融
崔道融(?—907年),唐代詩人,自號東甌散人。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乾寧二年(895年)前後,任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縣令,早年曾遊歷陝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後入朝為右補闕,不久因避戰亂入閩。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於永嘉山齋集詩500首,輯為《申唐詩》3卷。另有《東浮集》9卷,當為入閩後所作。與司空圖、方干為詩友。《全唐詩》錄存其詩近八十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