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琉璃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琉璃河鎮北京市房山區下轄鎮,東經115°58′53"~116°13'14",北緯39°33'59"~39°39′22"。地處房山區東南端,東隔永定河與大興區西紅門鎮龐各莊鎮榆垡鎮相連,南與河北省涿州市東仙坡鄉、碼頭鎮、義和莊鄉接壤,西與韓村河鎮相連,西北與石樓鎮相連,北與竇店鎮為鄰,東北與長陽鎮毗鄰。是"首都的南大門"。鎮域面積107.42平方公里。

1956年,成立琉璃河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成立琉璃河人民公社,轄竇店、交道、東南召、窯上、琉璃河5個工作站。1960年,各工作站分別改稱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為鄉。1990年2月,改鄉為地區辦事處。2002年,東南召鎮與窯上鄉併入,形成今轄域範圍。 截至2018年末,琉璃河鎮有戶籍人口有60683人。 截至2019年末,琉璃河鎮下轄5個居委會和4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洄城村南。

2011年,琉璃河鎮地方財政收入13713.6萬元,比上年增長123%。稅收完成18975萬元,比上年增長20.7%。農業總產值達到4.3億元,比上年增加8.5%,農業增加值0.5億元。[1]

建制沿革

西周為燕國的都城所在地。戰國為燕國中都屬地。明代為燕谷里。清代為琉璃河鎮。

民國五年(1916年),琉璃河鎮屬良鄉縣第六南一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琉璃河鎮屬良鄉縣三區。

1949年,琉璃河鎮屬良鄉縣七區。

1951年,琉璃河鎮屬良鄉縣三區。

1956年,琉璃河鎮屬良鄉縣。

1958年,琉璃河鎮屬周口店區琉璃河人民公社。

1960年,琉璃河鎮屬房山縣琉璃河人民公社。

1966年,設琉璃河鎮。

1968年,併入琉璃河人民公社。

1980年,恢復琉璃河鎮。

1983年,琉璃河公社改鄉。

1989年,琉璃河撤鄉設琉璃河地區辦事處。

2000年,在琉璃河地區辦事處設琉璃河鎮(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2002年,合鄉並鎮,東南召鎮與窯上鄉併入琉璃河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末,琉璃河鎮下轄5個居委會和47個行政村, 鎮政府駐洄城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琉璃河鎮位於東經115°58′53"~116°13'14",北緯39°33'59"~39°39′22"。地處房山區東南端,東隔永定河與大興區西紅門鎮、龐各莊鎮、榆垡鎮相連,南與河北省涿州市東仙坡鄉、碼頭鎮、義和莊鄉接壤,西與韓村河鎮相連,西北與石樓鎮相連,北與竇店鎮為鄰,東北與長陽鎮毗鄰。是"首都的南大門"。鎮域面積10.742平方公里。

水文

琉璃河鎮地處大石河、小清河、永定河沖積平原,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地下水資源豐富。境內主要河流有大石河、小清河、挾括河等。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北系和大清河水系。河流總長度22千米,河網密度0.2千米/平方千米。

土壤

琉璃河鎮西部地區主要為大石河流域,土質肥沃,多為壤土和黏土,適宜糧食和林木生長;鎮東部地區,尤其是小清河與永定河之間地區,土質多為沙土,適宜林果生產。

人口

截至2018年末,琉璃河鎮有戶籍人口有60683人。[3]

經濟

農業

2011年,琉璃河鎮農業總產值達到4.3億元,比上年增加8.5%,農業增加值0.5億元。

2011年,琉璃河鎮糧食生產28226.9噸,人均0.8千克。蔬菜播種面積17293畝,產量54297.8噸,其中食用菌播種面積380畝,產量829.3噸。

2011年,琉璃河鎮生豬出欄96589頭,年末存欄64314頭。羊出欄10651隻,年末存欄9974隻。肉牛出欄245頭。

2011年,琉璃河鎮生產肉類17578.7噸,鮮奶2927噸,禽蛋659.5噸,畜牧業總產值2.6億元。

截至2011年末,琉璃河鎮累計造林3.9萬畝,林木覆蓋率35%。

2011年,琉璃河鎮水果種植面積3萬畝,產量24625.3噸,其中蘋果1736.5噸,梨16625噸,桃3846.5噸,葡萄678噸,柿子 446.2噸,鮮杏432噸。

2011年,琉璃河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3103. 2元。

工業

2011年,琉璃河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工業增加值1.8億元。

截至2018年末,鎮域內工業企業15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家。

商業

截至2011年末,商業網點208個,職工1040人。

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9852萬元,比上年增長16.8%。

2011年,地方財政收入13713.6萬元,比上年增長123%。稅收完成18975萬元,比上年增長20. 7%。

2011年末,各類存款餘額51.6億元,比上年增長368% 。[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琉璃河鎮共有幼兒園20所,在園幼兒1161人,專任教師121人。小學11所,在校生2019人,專任教師2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鎮域內有完全中學3所,在校生1740人,專任教師12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6% 。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社區成人職業學校1所,全年培訓5000餘人次,專任教師8名。

2011年,區級以上教育經費達771.8萬元,鎮級教育經費達1618.5萬元。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琉璃河鎮共有文化藝術團體18個,會員60個。文藝演出團體40餘個,演職人員1200人,劇院4座,座位3000個,年演出60餘場次,觀眾達3萬人次。電影院48座,座位5500個,年放映2000場次,觀眾達10萬人次;公共圖書館(室)48個,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藏書2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00餘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水泥廠評劇團、燕都藝術團、祖村評劇團、薛莊金夢藝術團等。

截至2011年末,琉璃河鎮共有體育場地70處,體育社團16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60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乒乓球賽、籃球賽、趣味運動會等。100%的城市社區和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3.6%。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琉璃河鎮鎮域內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4個,其中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3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8個,病床20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8張,固定資產總值27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25人,其中執業醫師103人,執業助理醫師89人,註冊護士3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8人、執業(助理)醫師3.2人、註冊護士 0.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4萬人次。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琉璃河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6戶,人數308人,支出164.4萬元,月人均444.8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32戶,人數1083人,支出474萬元,月人均364.7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4人,支出10.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2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88.9萬元,比上年增長12%。

2011年,新增就業人員620人,有62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56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99 人。

基礎設施

截至2011年年末,琉璃河鎮共有鎮級公路39條,總長79.2千米。

截至2011年末,琉璃河鎮共有郵政網點110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0千米,鄉村通郵率100%。

琉璃河境內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2.5萬戶, 移動電話用戶5.8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000萬元。[5]

交通運輸

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廣鐵路自東北向西南斜穿過境。京廣鐵路設有琉璃河火車站,有鐵路支線通往周口店、城關等地。有鎮級公路39條,總長79.2千米。

歷史文化

綜述

琉璃河鎮歷史悠久,境內有很多重要文物古蹟。商周遺址是我國已發現的重要遺址之一,對研究我國商周時代的文化和北京建城史具有重大意義。該遺址中心部位在董家林、黃土坡村一帶,已發現商周時代的古城遺址和同時代的200餘座墓葬,現已發掘的墓葬60餘座,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青銅器、陶器。這裡被認為是西周初年召公奭的始封地,是燕國最初的都城所在。

西周燕都遺址

是西周燕國的都城,建於公元前1045年,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周遺址的發掘將北京建城的歷史向前推進了2000餘年,西周燕都遺址是北京城的發源地,琉璃河因此被稱為"北京之源"。

遺址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公里。包含居住址、古城址和墓葬區三部分遺存。這處古文化遺址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發掘,通過對出土器物的分析和研究,認定屬商周二代的古文化遺存。

琉璃河大橋

琉璃河大橋位於琉璃河段的京石公路上,是房山區境內最大的石橋,其規模僅次於盧溝橋。琉璃河又名大石河,古稱聖水,流經這裡東行,匯入拒馬河,每到汛期,原建木橋常被沖毀。嘉靖十八年(1539年),修此橋。嘉靖二十五年建成。石橋南北向,橫跨琉璃河上,全長165.5米,寬10.3米,高8餘米,共11孔,中孔最大。拱券正中雕有精美的獸頭。橋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砌築,橋上建有實心欄板和望柱,其上均雕有海棠線等紋飾。嘉靖四十年(1561年),向南北兩方督修路堤。堤寬19.8米,高近4米,總長約2000米。堤面鋪以巨型條石。為傳說中的五里長街。從修橋到路堤建成,前後20餘年。琉璃河石橋,是北京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古代石橋之一。

2013年3月,琉璃河大橋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岫雲觀

岫雲觀是奉明世宗敕命而建成的,行宮落成不久,世宗皇帝便於行宮駐蹕。行宮坐北朝南,規模宏大,占地近百畝。中軸線主宮殿群五進規制,東有側院,西有御花園,後有菜圃。四周有高大的宮牆。最前端是一個小廣場,東西兩側各有一座高大的宮門,呈城樓狀。東接南北通衢,西望村煙曠野。

小廣場正南有戲樓一座,北面為內宮門,左右門房各3間。進內宮門是一座木牌樓,北有正殿3間東西配殿5間。其後又正殿3間,兩側有便門通向後邊的院子,院子正北有涼亭一座,兩側接迴廊。涼亭以北,院兩側有東西配殿各3間,正殿為皋殿,此殿略成方形,十分宏敞,面闊3間15.43米,進深3間。

清末民初,末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宮內的太監也被逐出,一部分流落到岫雲觀內,所以當地人便稱這座歷盡滄桑的明代離宮為"老公廟"。大約在1957年前後,良鄉離宮開始遭到破壞,現僅存皋殿和五進殿。

金門閘

乾隆三年(1738年)移建減水石壩於今之位置,其名仍沿用舊稱。永定河水性湍悍,挾沙而行,沙淤河高,河高壩下,故必數年一小修,其間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道光四年(1824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均為大修。唯宣統元年(1909年)之重建的金門閘,是廢草閘而建石壩之一百七十年後,又復還其閘,並保存到如今。金門閘是清代200多年間治理永定河的重要水利工程,上有乾隆御筆題詩。

2006年5月25日,金門閘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窯上英烈園

窯上英烈園位於房山區琉璃河鎮窯上村南,窯上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中,八路軍七分區主力部隊七十五、七十六團駐此。

1948年後,於今窯上中學西側建烈士公墓,即窯上英烈園。

陵園面積552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周砌有圍牆。

英烈園內1992年8月1日建設一座碑亭,即窯上革命烈士紀念碑亭,英烈園碑亭後面有6座青石雕磨的石棺墓,依次為韓國亮烈士、崔振春烈士、常庭文烈士、無名烈士、張晉齡烈士、李景森烈士。

英烈園為琉璃河鎮(地區)文物保護單位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其他古蹟

琉璃河鎮立教村有元代梁斗南(都運官)墓和後世建的天主教堂。

地名由來

琉璃河鎮名稱來歷因境內琉璃河而得名。[6]

風景名勝

琉璃河梨花節

琉璃河鎮自古就有"京南梨鄉"之稱,這裡的京白梨大家族主題公園是一片百年梨樹園是華北地區面積最大、最古老的梨園。園中百年老梨樹17000餘棵,樹齡最長在300年以上,最粗的直徑有80多厘米。每年清明前後,梨花競相綻放,且看枝頭銀白,枝幹蒼鬱,花朵瑩潤,素潔中別有一番清麗。2007年起,琉璃河開始舉辦梨花節,到2019年已經是連續舉辦了12屆。

北京農業生態谷

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是北京市重點農業示範項目之一,同時也是房山區新城建設的重點項目。總投資額約300億元人民幣,總占地17200畝(11.4平方公里)。園區為集"一二三"產相融合的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是一家集高端綠色種植示範、農業研發和創新、國際農業交流、大健康產業以及電子商務為一體的、聚集國內外農業高科技人才、國際領先的、田園牧歌式的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