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猴頭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猴頭菇(學名:Hericium erinaceus (Bull.) Pers.)是齒菌科、猴頭菇屬真菌。

子實體中等、較大或大型,直徑3.5-10(30)厘米,肉質,外形呈頭狀或倒卵狀,似猴子的頭,故名"猴頭"。

基部着生處狹窄,人工栽培猴頭菇基部常因長於瓶口或塑料袋口內而呈柄狀。

除基部外,周體外被覆菌刺。菌刺長1-5厘米,針形,粗1-2毫米。

孢子生於菌刺表面,球形,直徑(5.5-7.5)微米×(5-6)微米,內含油滴,孢子堆白色 。

猴頭菇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主要分布在北溫帶的闊葉林或針葉、闊葉混交林中,如西歐、北美、日本、俄羅斯等地。

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北大、小興安嶺,西北天山、阿爾泰山,

西部的喜馬拉雅山及西南橫斷山脈的林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河南、陝西、山西、甘肅、

四川、湖北、湖南、廣西、雲南、西藏、浙江、福建等省級自治區 。

猴頭菇在中國既是食用珍品,又是重要的藥用菌。猴頭菇是中國八大"山珍"之一,

自古就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說,與熊掌、海參和鯊魚翅並列為四大名菜,肉嫩味香,

鮮美可口,營養豐富,色、香、味上乘。另外,猴頭菇也是中國傳統的貴重中藥材,

具有滋補健身、助消化、利五臟的功能。現代研究表明,

其含有多肽、多糖、脂肪和蛋白質等活性成分,對消化道腫瘤、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胃炎、腹脹等有一定療效。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2018年5月)--易危(VU)。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猴頭菇[1]

拉丁學名:Hericium erinaceus (Bull.) Pers.

別名:猴頭菌、猴頭蘑、刺蝟菌蝟菌猴菇

界:真菌界

門:擔子菌門

綱:層菌綱

形態特徵

猴頭菇(學名:Hericium erinaceus),外形似猴子的頭,因而得名。

孢子透明無色,表面光滑,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大小約 6.5 - 7.5 & micro; m×5×5.5 & micro;m。

菌絲細胞壁薄,具橫隔,有鎖狀聯合。菌絲直徑為10-20µm。是四大名菜(猴頭、熊掌、海參、魚翅)之一。

子實體呈塊狀,扁半球形或頭形,肉質,直徑5-15cm,不分枝(與假猴頭菌的區別)。

新鮮時呈白色,乾燥時變成褐色或淡棕色。子實體基部狹窄或略有短柄。

菌刺密集下垂,覆蓋整個子實體,肉刺圓筒形,刺長1-5cm,粗1-2mm,每一根細刺的表面都布滿子實層,

子實層上密集生長着擔子及囊狀體,但子上着生4個擔孢子,並且野生的猴頭菇一般成對生長。

營養價值

在菌類蔬菜裡面,[1]是比較少見的一種,也是一種名貴的食用菌,被列入八大山珍之一。猴頭菇具有很好的使用功效,具有營養與藥用的結合。

古有「山中猴頭,海味 燕窩」之說。猴頭與魚翅、熊掌、燕窩並譽為四大名菜。

猴頭是深山老林中的一 種大型肉質菌,喜歡生長在闊葉樹幹斷面或樹洞中。

幼小時呈白色,成熟後則變 成毛茸茸的黃棕色,從形色上看很像毛猴的腦袋,

故而得名。猴頭菇為齒菌科植物猴頭的子實體。我國華北、東北、中南和四川、雲南、甘肅、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夏秋季採收。

人工培育的子實體待菌齡到3個月以上,子實體長成時取下,曬乾或鮮用。性味:味甘,性平。功能 :補脾益氣,助消化。

營養與藥用 猴頭菌的營養成分很高,每百克含蛋白質 26.3 克,是香菇的二倍。

它含有氨基酸多達 17 種,其中人體所需的占 8 種。

每百克猴頭含脂肪 4.2 克,是名副 其實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另外還富含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猴頭菇有增進食慾,增強胃粘膜屏障機能,

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提升白細胞等作用。故可以使人體提高對疾病的免疫能力。

猴頭還是良好的滋補食品,對神經衰弱、消化道潰瘍有良好療效。

近年來,在抗癌藥物篩選中,發現其對皮膚、肌肉癌腫有效。 所以常吃猴頭菇,無病可以增強抗病能力,有病可以其治療疾病的作用

功效作用

經常吃猴頭菇可以預防食道癌。猴頭菇又稱猴頭菌,是一種長得很像猴頭的菌類植物。

菌類植物一直備受中國人的喜愛,因為其獨特的口感和鮮美的味道,使得其在美食家的眼中具有不錯的地位。

猴頭菇可以促進人的食慾,減少厭食帶來的困擾。

猴頭菇還能增強增強食道粘膜屏障機能,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

提升白細胞等作用。所以,猴頭菇可以提高食道以及胃部對於疾病的免疫能力。

猴頭菇不僅僅是一款良好的滋補食品,還是一款良好的防癌藥品。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