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狹耳坭竹

中文學名:狹耳坭竹

拉丁學名:Arundinaria chino (Franch. et Sav.) Makino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木蘭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屬:青籬竹屬

狹耳坭竹,拉丁文名:Bambusa angustiaurita W. T. Lin 禾本科,簕竹屬植物。竿高8-10米,尾梢稍彎,下部略呈「之」字形曲折;幼時貼生暗棕色小刺毛,後變無毛,竿壁厚;節處稍顯露,主枝較粗長,竿下部分枝上的小枝偶爾有短縮為軟刺的。籜鞘早落,厚革質,背面近基部疏被貼生暗棕色刺毛,而其上部則近無毛或有極疏散的貼生暗棕色刺毛,干時縱肋隆起,先端近截形或呈稍不對稱的寬拱形;籜耳不相等,兩表面均無毛,先端漸尖具粗糙鑽狀尖頭,基部近圓形或楔形。花枝未見。

目錄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1]

形態特徵

竿高8-10米,直徑3-6厘米,尾梢稍彎,下部略呈「之」字形曲折;節間長30厘米左右,幼時貼生暗棕色小刺毛,後變無毛,竿壁厚;節處稍顯露,老竿在基部第一至三節於籜環之上方均環生一圈灰白色絹毛;分枝常自竿基第二至第五節就開始,每節單枝或以3至數枝簇生,主枝較粗長,竿下部分枝上的小枝偶爾有短縮為軟刺的。籜鞘早落,厚革質,背面近基部疏被貼生暗棕色刺毛,而其上部則近無毛或有極疏散的貼生暗棕色刺毛,干時縱肋隆起,先端近截形或呈稍不對稱的寬拱形;籜耳不相等,線形,邊緣具長約3毫米的波曲狀縫毛,大耳長1.5-2厘米,寬2.5-3毫米,小耳長約1厘米,寬2毫米;籜舌高3-4毫米,齒裂,被短流蘇狀毛;籜片直立,狹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腹面近基部的脈間密生暗棕色小刺毛,先端漸尖具銳利硬尖頭,基部稍作圓形收窄,其基底寬度約為籜鞘先端之半,邊緣近基部密生纖毛。葉鞘被糙硬毛,背部具脊,縱肋隆起;葉耳微弱或為半圓狀,具少數捲曲細長繸毛;葉舌圓拱形,高0.5毫米,近全緣;葉片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8-16厘米,寬13-23毫米,兩表面均無毛,先端漸尖具粗糙鑽狀尖頭,基部近圓形或楔形。花枝未見。

生長環境

本種詳細植物詳細描述。

分布範圍

產廣東,栽培於廣州華南農業大學竹園(引自廣東懷集縣)

參考資料

  1. 狹耳坭竹.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