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獨斷是漢代蔡邕撰寫的一本關於皇室對服飾等級的規定,以及對重要節日的釋義和漢代歷代皇帝更迭的始末和封諡的記述性資料。為後世研究漢史提供了有力考據。

目錄

簡介

《獨斷》二卷,漢蔡邕撰。王應麟《玉海》謂是書間有顛錯,嘉祐中,余擇中更為次序,釋以己說,故別本題《新定獨斷》。擇中之本今不傳。然今書中序歷代帝系末雲,從高祖乙未至今,壬子歲三百一十年。壬子為靈帝建寧五年,而靈帝世系末行小注乃有二十二年之事,又有獻帝之諡,則決非邕之本文,蓋後人亦有所竄亂也。是書於禮制多信《禮記》,不從周官。若五等封爵,全與大司徒異,而各條解義與鄭玄《禮注》 合者甚多。其釋大祝一條,與康成《大祝注》字句全符,則其所根據,當同出一書。又《續漢書》輿服志樊噲冠廣九寸,高七寸,前後出各四寸,是書則謂高七寸,前出四寸,其詞小異。劉昭《輿服志注》,引《獨斷》曰,三公、諸侯九旒,卿七旒,今本則作三公九,諸侯、卿七。建華冠注引《獨斷》曰,其狀若婦人縷鹿。今本並無此文。又《初學記》引《獨斷》曰,乘輿之車皆副轄者,施轄於外乃復設轄者也。與今本亦全異。此或諸家援引偶訛,或今本傳寫脫誤,均未可知。然全書條理統貫,雖小有參錯,固不害其宏旨,究考證家之淵藪也 。

全文

漢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詔,史官記事曰上,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乗輿,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後曰省中,印曰璽,所至曰幸,所進曰御,其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

皇帝皇王后帝皆君也。上古天子庖犧氏神農氏稱皇,堯舜稱帝,夏殷周稱王,秦承周末,為漢驅除,自以徳兼三皇功包五帝,故並以為號。漢髙祖受命,功徳宜之,因而不改也。

王者至尊四號之別名

王:畿內之所稱王有天下故稱王。天王:諸夏之所稱天下之所歸往故稱天王。天子:夷狄之所稱父天母地故稱天子。天家:百官小吏之所稱天子無外以天下為家故稱天家。

天子正號之別名

皇帝:至尊之稱。皇者煌也,盛徳煌煌,無所不照;帝者諦也,能行天道,事天審諦,故稱皇帝。

朕:我也。古者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堯曰朕在位七十載,皋陶與帝舜言曰朕言惠可底行,屈原曰朕皇考,此其義也。至秦天子獨以為稱,漢因而不改也。

陛下者,陛階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執兵陳於陛側以戒不虞。謂之陛下者,羣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上書亦如之。及羣臣士庶相與言曰殿下閣下執事之屬,皆此類也。

上者尊位所在也,太史令司馬遷記事:當言帝則依違。但言上,不敢渫瀆。言尊號,尊王之義也。[1]


乘輿出於律。律曰敢盜乘輿服御物。謂天子所服食者也。天子至尊,不敢渫瀆言之,故托之於乘輿。乘猶載也,輿猶車也,天子以天下為家,不以京師宮室為常處,則當乘車輿以行天下,故羣臣托乘輿以言之。或謂之車駕。

天子自謂曰行在所,猶言今雖在京師行所至耳,巡狩天下,所奏事處皆為宮。在京師曰奏長安宮,在泰山則曰奏奉髙宮。唯當時所在,或曰朝廷,亦依違尊者所都,連舉朝廷以言之也。親近侍從官稱曰大家,百官小吏稱曰天家。

禁中者,門戶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孝元皇后父大司馬陽平侯名禁,當時避之,故曰省中。今宜改,後遂無言之者。

璽者印也,印者信也,天子璽以玉螭虎紐。古者尊卑共之,月令曰:固封春秋左氏傳曰:魯襄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問璽書,追而與之。此諸侯大夫印稱璽者也。衛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紐唯其所好。然則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羣臣莫敢用也。

幸者宜幸也。世俗謂幸為僥倖。車駕所至,民臣被其徳澤以僥倖,故曰幸也。先帝故事,所至見長吏三老官屬親臨軒作樂,賜食皂帛越巾刀佩帶。民爵有級數,或賜田租之半,是故謂之幸,皆非其所當必而得之。王仲任曰:君子無幸而有不幸,小人有幸而無不幸。春秋傳曰:民之多幸,國之不幸也。言民之得所不當得,故謂之幸。然則人主必慎所幸也。御者進也,凡衣服加於身,飲食入於口,妃妾接於寢,皆曰御。親愛者皆曰幸。幸說從上章。

策書:策者簡也。禮曰:不滿百丈不書於策。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篆書,起年月日,稱皇帝曰,以命諸侯王三公。其諸侯王三公之薨於位者,亦以策書誄諡其行而賜之。如諸侯之策,三公以罪免,亦賜策文,體如上策而隸書,以一尺木兩行。唯此為異者也。

制書: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詔,三公赦令贖令之屬是也。刺史太守相劾奏申下土遷書文亦如之。其徵為九卿,若遷京師近宮,則言官具言姓名,其免若得罪無姓。凡制書有印使符下,逺近皆璽封。尚書令印重封。唯赦令贖令,召三公詣朝堂受制書。司徒印封,露布下州郡。[2]

詔書者:詔誥也,有三品,其文曰告某官。官如故事,是為詔書。羣臣有所奏請,尚書令奏之,下有制曰天子答之曰可。若下某官云云。亦曰詔書,羣臣有所奏請,無尚書令奏制之字,則荅曰已奏。如書本官下所當至,亦曰詔。戒書戒勅,刺史太守及三邊營官被勅文曰有詔勅某官,是為戒勅也。世皆名此為策書,失之逺矣。

凡羣臣上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

章者,需頭稱稽首上書謝恩陳事詣闕,通者也。

奏者,亦需頭其京師官,但言稽首。下言稽首以聞其中者,所請若罪法劾案,公府送御史台,公卿校尉送謁者台也。

表者,不需頭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誠惶誠恐稽首頓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臣某甲上。文多用編兩行,文少以五行。詣尚書通者也,公卿校尉諸將不言姓,大夫以下有同姓官別者言姓。章口報聞公卿,使謁者將大夫以下至吏民,尚書左丞奏聞報可,表文報已奏如書。凡章表皆啟封,其言密事得帛囊盛。

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若台閣有所正處而獨執異議者曰駁議。駁議曰某官某甲議以為如是,下言臣愚戇議異其非駁議,不言議異。其合於上意者,文報曰某官某甲議可。

漢承秦法,羣臣上書皆言昩死言。王莽盜位,慕古法,去昩死曰稽首。光武因而不改。朝臣曰稽首頓首,非朝臣曰稽首再拜。公卿侍中尚書衣帛而朝曰朝臣,諸營校尉將大夫以下亦為朝臣。

王者臨撫之別名

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之令長古之諸侯),百乘之家曰百姓(百乘之家子男之國也)。

天子所都曰京師。京水也,地下之眾者莫過於水,地上之眾者莫過於人。京大師眾也,故曰京師也。 京師:天子之畿內千里,象日月日月躔次千里。

天子命令之別名 命:出君下臣名曰命 令:奉而行之名曰令 政:著之竹帛名曰政。

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常以春分朝日於東門之外,示有所尊,訓人民事君之道也。秋夕夕月於西門之外,別隂陽之義也。

天子父事三老者,適成於天地人也。兄事五更者,訓於五品也。更者長也,更相代至五也,能以善道改更已也。又三老:老謂久也舊也壽也,皆取首妻男女完具者。古者天子親袒割牲執醬而饋三公,設幾九卿正履使者安車輭輪送迎而至其家,天子獨拜於屏。其明旦三老詣闕謝,以其禮過厚故也。又五更或為叟,叟老稱,與三老同義也。

三代建正之別名

夏以十三月為正,十寸為尺,律中太簇,言萬物始簇而生,故以為正也。

殷以十二月為正,九寸為尺,律中大呂,言隂氣大勝助黃鍾宣氣而萬物生,故以為正也。

周以十一月為正,八寸為尺,律中黃鍾,言陽氣踵黃泉而出,故以為正也。

三代年歳之別名

唐虞曰載,載嵗也,言一歲莫不覆載,故曰載也。夏曰歲,一曰稔也。商曰祀。周曰年。

閏月者,所以補小月之減日以正歳數,故三年一閏,五年再閏。

天子諸侯后妃夫人之別名。 天子之妃曰後,後之言後也。諸侯之妃曰夫人,夫人之言扶也。大夫曰孺人,孺之言屬也。士曰婦人,婦之言服也。庶人曰妻,妻之言齊也。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

皇后赤綬玉璽,貴人緺綟金印。緺綟色似綠。

天子後立六宮之別名 三夫人:帝嚳有四妃以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為正妃,三者為次妃也。九嬪:夏後氏増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春秋天子取十二,夏制也。二十七世婦:殷人又増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八十一御女:周人上法帝嚳,正妃又九九為八十一,増之合百二十人也。天子一取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夫人九嬪。諸侯一取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

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

王者子女封邑之差 帝之女曰公主,儀比諸侯。帝之姊妹曰長公主,儀比諸侯。王異姓婦女以恩澤封者曰君,比長公主。

天子諸侯宗廟之別名。 左宗廟:東曰左。帝牲牢三月在外牢,一月在中牢,一月在明牢。一月謂近明堂也。三月一時已足肥矣,徙之三月,示其潔也

右社稷:西曰右。宗廟社稷皆在庫門之內,雉門之外

天子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七。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王考廟皇考廟顯考廟祖考廟皆月祭之。諸侯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五。五廟一壇一墠,曰考廟王考廟皇考廟,皆月祭之。

大夫以下廟之別名 大夫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三。三廟一壇,考廟王廟,四時祭之也。士一廟,降大夫二也。上士二廟一壇,考廟王考廟,亦四時祭之而已。自立二祀曰門曰行。下士一廟曰考廟,王考無廟而祭之,所謂祖稱曰廟者也,亦立二祀,與上士同。府史以下未有爵命,號為庶人,及庶人皆無廟,四時祭於寢也。

周祧文武為祧,四時祭之而已。去祧為壇,去壇為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去墠曰鬼壇,謂築土起堂。墠謂築土而無屋者也。 薦考妣於適寢之所祭。 春薦韭卵,夏薦麥魚,秋薦黍豚,冬薦稻鴈。制無常牲,取與新物相宜而已。

天子之宗社曰泰社,天子所為羣姓立社也。天子之社曰王社,一曰帝社,古者有命將行師,必於此社,授以政。尚書曰:用命賞於祖,不用命戮於社。

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之社曰侯社。

亡國之社:古者天子亦取亡國之社以分諸侯,使為社,以自儆戒。屋之奄其上使不通天,柴其下使不通地,自與天地絕也。靣北向隂,示滅亡也。 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大夫不得特立社,與民族居。百姓已上則共一社,今之里社是也。

天子社稷土壇,方廣五丈。諸侯半之.

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天子為羣姓立七祀之別名 曰司命,曰中霤,曰國行,曰國門,曰泰厲,曰戶,曰灶。

諸侯為國立五祀之別名。 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

大夫以下自立三祀之別名。

曰族厲,曰門,曰行。

五祀之別名

門:秋為少隂,其氣收成,祀之於門。祀門之禮:北靣設主於門左樞戶。春為少陽,其氣始出生養,祀之於戶。祀戶之禮:南靣設主於門內之西行。冬為太隂,盛寒,為水。祀之於行,在廟門外之西,拔壤厚二尺廣五尺輪四尺,北靣設主於拔上。一作軷壤。

灶:夏為太陽,其氣長養,祀之於灶。祀灶之禮:在廟門外之東,先席於門奧西東,設主於灶陘也。 中霤:季夏之月,土氣始盛,其祀中霤。霤神在室。祀中霤,設主於牖下也。

五方正神之別名 東方之神,其帝太昊,其神勾芒。南方之神,其帝神農,其神祝融。西方之神,其帝少昊,其神蓐收。北方之神,其帝顓頊,其神玄冥。中央之神,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六神之別名 風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風。雨師神,畢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雨。明星神,一曰靈星,其象在天。舊說曰靈星火星也,一曰龍星,火為天田,厲山氏之子柱,及后稷能殖百穀以利天下,故祠此三神以報其功也。漢書稱髙帝五年初置靈官祠后土祠,位在壬地,社神蓋共工氏之子勾龍也,能平水土。帝顓頊之世舉以為土正,天下賴其功。堯祠以為社。凡樹社者,欲令萬民加肅敬也。各以其野所宜之木以名其社,及其野位在未地。稷神蓋厲山氏之子柱也,柱能殖百穀,帝顓頊之世舉以為田正,天下賴其功。周棄亦播殖百穀以稷五穀之長也,因以稷名其神也。社稷二神功同,故同堂別壇,俱在未位。土地廣博不可徧覆,故封社稷。露之者必受霜,露以達天地之氣,樹之者尊而表之,使人望見則加畏敬也。先農神:先農者,蓋神農之神。神農作耒耜,敎民耕農,至少昊之世,置九農之官如左:

春扈氏(扈止也):農正,趣民耕種(鴣鳥)夏扈氏:農正,趣民芸除(切玄)秋扈氏:農正,趣民收歛(切藍)冬扈氏:農正,趣民蓋藏(切黃)棘扈氏:農正,常謂茅氏,一曰掌人百果(切丹)行扈氏:農正,晝為民驅鳥(唶唶)宵扈氏:農正,夜為民驅獸(嘖嘖)桑扈氏:農正,趣民養蠶(切脂)老扈氏:農正,趣民收夌(鷃鷃)。 疫神:帝顓頊有三子,生而亡去為鬼,其一者居江水,是為瘟鬼。其一者居若水,是為魍魎。其一者居人宮室樞隅處,善驚小兒,於是命方相氏黃金四目,蒙以熊皮玄衣朱裳,執戈揚楯。常以嵗竟十二月從百隸及童兒而時儺,以索宮中敺疫鬼也。桃弧棘矢土鼓鼓旦,射之以赤丸,五穀播灑之,以除疾殃。已而立桃人葦索儋牙虎神荼鬱壘以執之。儋牙虎神荼鬱壘二神: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木蟠屈三千里,卑枝東北有鬼門,萬鬼所出入也。神荼與鬱壘二神居其門,主閱領諸鬼。其惡害之鬼執以葦索食虎,故十二月嵗竟常以先臘之夜逐除之也,乃畫荼壘,並懸葦索於門戶,以御凶也。

四代臘之別名 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曰臘。

五帝臘祖之別名 青帝以未臘卯祖(青帝大昊水行)赤帝以戌臘午祖(赤帝炎帝火行)白帝以丑臘酉祖(白帝少昊金行)黑帝以辰臘子祖(黑帝顓頊水行)黃帝以辰臘未祖(黃帝軒轅后土土行)。

天子大蜡八神之別名

蠟之言索也。祭曰索此八神而祭之也。大同小異,為位相對向,祝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豐年若土,歳取千百。

先嗇 司嗇 農 郵表綴 貓虎(貓食田鼠,虎食田豕,迎其神而祭之)坊 水庸 昆蟲。

五祀之別名(祀臣五義)

法施於民則祀,以死勤事則祀,以勞定國則祀,能御大災則祀,能扞大患則祀。

六號之別名 神號尊其名更為美,稱若曰皇天上帝也。鬼號若曰皇祖伯某。祗號若曰后土地祗也。牲號:牛曰一元大武,羊曰柔毛之屬也。齊號:黍曰薌合,粱曰香萁之屬也。幣號:玉曰嘉玉,幣曰量幣之屬也。

凡祭宗廟禮牲之別名

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剛鬛,豚曰肥腯,羊曰柔毛,雞曰翰音,犬曰羮獻,雉曰踈趾,兔曰明視。

凡祭號牲物異於人者,所以尊鬼神也。脯曰尹祭,槀魚曰商祭,鮮魚曰脡祭,水曰清滌,酒曰清酌,黍曰薌合,粱曰香萁,稻曰嘉疏,鹽曰咸鹺,玉曰嘉玉,幣曰量幣。

太祝掌六祝之辭

順祝:順豐年也,年祝求永貞也,告祝祈福祥也,化祝弭災兵也,瑞祝逆時雨寧風旱也,筞祝逺罪病也。


右詩三十一章,皆天子之禮樂也。

五等爵之別名(一本雲周制也) 三公者,天子之相。相助也,助理天下。其地封百里。侯者候也,候逆順也,其地方百里。伯者白也,明白於徳,其地方七十里。子者滋也,奉天王之恩徳,其地方五十里。男者任也,立功業以化民,其地方五十里。

守者,秦置也。秦兼天下,置三川,守伊河洛也,漢改曰河南守。武帝會曰太守,世祖都洛陽改曰正。

諸侯大小之差 諸侯王:皇子封為王者,稱曰諸侯王。徹侯: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徹侯,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朝侯:諸侯有功徳者,天子特命為朝侯,位次諸卿。

王者耕耤田之別名 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

三代學校之別名 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天子曰辟雍,謂流水四靣如璧,以節觀者。諸侯曰頖宮,頖言半也,義亦如上。

五帝三代樂之別名

黃帝曰云門,顓頊曰六莖,帝嚳曰五英,堯曰咸池,舜曰大韶,一曰大招。夏曰大夏,殷曰大濩,周曰大武。天子八佾,八八六十四人。八者象八風,所以風化天下也。公之樂六佾,象六律也。侯之樂四佾,象四時也。

朝士卿朝之法

左九棘孤卿大夫位也,羣臣在其後。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也,羣吏在其後。三槐三公之位也,州長眾庶在其後。

唐虞曰士官。史記曰:皋陶為理。尚書曰:皋陶作士。夏曰均台,周曰囹圄,漢曰獄。

四夷樂之別名:王者必作四夷之樂,以定天下之歡心,祭神明和而歌之,以管樂為之聲。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