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碑

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碑建築面積950平方米,紀念碑高20米,碑體由三把劍和三面盾組成,象徵漢、傈僳族、怒族團結抗英的事跡。1986年,英國併吞緬甸以後,企圖打通緬甸北上四川、西藏和中國內地的走廊。光緒十二年(1886年),英國強迫中國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利用清政府的-和訂約使臣對片馬地形與歷史的無知,先以欺詐手段在條約中製造混亂,以武力威脅清政府以高黎貢山分水嶺劃界,挑起各種事端,並於宣統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元1910年12月26日),英軍2000餘人武裝欺占了片馬。

在片馬危機之中,當地各族民眾在各寨頭人帶領下進行了頑強抵抗。他們聯合了一隻由傈僳族、怒族、景頗族茶山人和獨龍族組成的100多人隊伍,身披蓑衣,手拿弩弓、毒箭、長刀、長矛和少量的-,在原始森林中神出鬼沒地伏擊侵略者,給英國侵略者造成很大的傷亡,迫使撤回古浪。這支隊伍被當地的民眾稱之為「蓑衣兵」。

消息從保山傳到昆明、北京,全國輿論一片譁然,雲貴總督和清政府向英國提出嚴重抗議,並命瀘水各土司組織民團前往片馬抗英。怒江兩岸的各民族青壯年農民舉起弩弓、大刀組成了400多人的抗英「弩弓隊」,並與「蓑衣兵」匯合,採用夜襲、投毒、斷水的方法襲擊敵人,迫使英國政府在同年4月向中國政府照會,承認片馬、古浪、崗房是中國領土。辛亥革命後,雲南陸軍第二師師長愛國將領李根源率兵進駐怒江,挫敗了英國侵略者進犯怒江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