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親釣魚(仰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親釣魚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父親釣魚》中國當代作家仰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親釣魚

我父親生前不僅刻字手藝精湛,而且還有兩個特長愛好,一是下棋,他與人下象棋可厲害了,善於用馬、困吃死車,真可謂「河界三分闊、智謀萬丈深」。二是釣魚,父親垂釣技術與眾不同,除長杆釣魚外,夏秋季節他喜歡拿着一米五左右長的釣魚小竹杆,站在小溪的淺水激流中踢水釣魚,就好像是在變魔術,鈎鈎下水不落空,條條魚兒入囊中。

平時,父親常去宣平(柳城)曹門五洞坑水渠釣魚,此渠寬不足三米,水深三四十公分,水源來自浙中牛頭山脈常年不斷的清泉,匯聚至城西豬頭潭,經堰壩水道流入解放初期新建的柳城水力發電站。經過發電的騰泄,這汩汩泉水繞行五洞坑水渠流向縣前水碓,然後奔往滔滔的甌江。

他站在水中,手持小魚杆,邊用腳踢水,邊把潤濕的麥麩魚餌放入水中。隨着「嘩、嘩」踢水聲,魚兒爭先恐後來搶食,當飄流的浮標一下沉,父親便輕輕一揮魚杆,那咬鈎的魚便在空中隨釣魚線舞了一圈,就被抓住放進身邊的竹篾魚簍里。釣起的小溪魚不大,以小白魚、切鰱螞(音)居多。

釣魚之前,父親先準備好線鈎漁具。選擇釣魚鈎是有講究的,不同的鈎適應釣不同的魚,所以他通過郵購,從蘇州、無錫等地魚鈎廠買來型號規格大小不同的鋼質釣魚鈎。

小時候,我好奇地站在旁邊,看着父親整理釣魚線鈎漁具。父親告訴我,踢水釣魚的鈎不宜過大,用尼龍線作釣魚線,縛住釣魚鈎的結要紮緊,打結須扎在鈎頂內側,離鈎二三公分處的釣魚線上須固定好小錫砣,再用細針把釣魚線穿入鴨毛實心白杆的二三小段當浮標即可。

父親還手把手地教我揉捻麥面精,只見他把麵粉放在手心,用水拌勻,揉成麵團,反覆揉捻,達到一定的粘軔度後,再用清水洗淨,留在手中的那一部分就是麥面精,然後擠掉水份撕成小塊用鹽一拌裝入小瓶內。父親還自己動手用人造革縫製好腰袋,用來裝放麥麩魚餌。

一切準備就緒,父親下班後就背着魚簍,手握小魚杆,我跟其後,走往離家不遠的五洞坑。傍晚時分,主婦們紛紛在水渠邊的石板上搓洗衣服,小孩們在渠中嬉水玩耍洗澡,這些並不會影響我父親釣魚。他不慌不忙,站在水中,口含一小塊麥面精,手撕一小粒掛在魚鈎上,從腰袋裡取出一點潤濕的麥麩連同魚鈎一起放入涓涓流水中。接着,他抬起右腳慢慢地連續踢水,發出有節奏的「嘩、嘩」踢水聲,釣魚線上的浮標在水面上隨波逐流,貪吃的魚兒要食不要命地前仆後繼,在我父親的手腳並用下,一條接着一條的小魚被釣起裝入魚簍。玩水的小孩們見狀紛紛前來圍觀,洗衣的婦女們也停下洗衣在觀看,有的婦女只顧觀賞,卻忘了洗衣,甚至連自己在洗的衣服被水沖走也全然不知。

有一天,父親正在釣魚,一位婦女開玩笑地說:「觀松叔,你釣魚技術這麼好,魚送一點給我,行嗎?」我父親爽快地答應了,說:「這樣好了,你趕快回家去拿剪刀,然後回到這裡,我把釣上來的魚丟給你,你用最快速度剪開魚肚,我釣完魚之後,剪開魚肚的魚歸你,沒剪過魚肚的魚歸我。」那婦女聽了,以為是天上掉餡餅,笑哈哈地急忙跑回家,拿來一把剪刀。於是,父親站在水中釣魚,把一條條釣上來的魚丟上岸。那位婦女連撿魚都來不及,所以剪過魚肚的魚當然就少了。這剪魚分魚的事,成了當地人茶餘飯後閒聊中的一個笑料。

我小學畢業時正逢文革,輟學在家跟父學藝,因耳聞目睹,自然也學了釣魚。秋冬春寒季節,早晨天蒙蒙亮,我和父親便早起,趕往東溪、下橋頭,這路邊的廣播喇叭剛剛響起了衛星傳遞的東方紅序曲。一到了溪邊堰坎,父親幫我用少許大米散往目標水域,叫我記住下魚餌的方向位置,他自己則另選釣魚水域。我握着長杆放線先試水的深淺,然後把蚯蚓穿在魚鈎線上,揮杆讓魚鈎線拋到大米魚餌散發處,耐心地等待前來吃早餐「自願」上鈎的魚兒。

天剛亮,是釣魚的最佳時候,那鴨毛杆浮標沉下去不見了,一般釣上來的魚多是鲶魚或黃刺魚。而浮標一沉一浮,釣上來的大多是鯽魚。這「生薑還是老的辣」,每次父親釣上來的魚總比我多。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自己逐漸喜歡上釣魚,有一天夜裡熟睡中,我夢見釣到一條大魚,便在夢中手舞足蹈,嘴裡還大聲喊叫着「我釣到大魚了!」,而且情不自禁地一揮手,結果碰翻了床邊桌上的一隻果子桶,「嘭」地一聲摔落在地上,驚醒了父母,成了笑柄

那時,全家六口人,只有三人享有居民戶待遇,母親和姐姐妹妹下放農村因無法落實而成了「黑戶口」,因此憑票供應的糧油豆根本不夠全家人吃。傍晚,父親把釣來的溪魚剪洗乾淨後用點鹽一拌,再把鐵鍋燒熱不放一滴油,然後把一條條小魚依次放在熱鍋上,讓余火自然烘乾。次日中午,頭夜烘乾的魚里放點姜蒜椒在鍋里一炒,便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有時,父親釣上幾條大鯽魚,母親會在魚肚中放點瘦肉,放在鍋里清蒸,那清蒸出來的鯽魚,味道特別鮮美,是我們小時候最愛吃的,而父親總是把魚頭尾巴背刺的部分先取給自己吃,然後用筷子把魚肉多的部分夾到我們兄弟姐妹的碗中。

[1]

作者簡介

仰忠,男,原名,李洋洋。曾用筆名;李漁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