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愛新覺羅·莽古爾泰

愛新覺羅·莽古爾泰(1587年-1633年1月1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五子,努爾哈赤的第二位福晉富察氏所生。領正藍旗。天聰六年(1632年)莽古爾泰逝世。死後被揭發有謀上之罪,被追奪其封爵。曾和代善阿敏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

1612年,在討伐烏拉部的戰役中,莽古爾泰初露鋒芒,授正藍旗游擊,1616年遂成為四和碩貝勒之一,協助其父處理政務,四貝勒以職位高低為序,排列如下: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這四位貝勒在1619年大敗明軍的戰役中,以及隨後在遼東、朝鮮戰役中都起了重要作用。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四貝勒皇太極繼位,阿敏同另兩位大貝勒代善、莽古爾泰與皇太極共執。皇太極因此而成為名義上的首領。在一切朝會上他們三人與皇太極平起平坐。

莽古爾泰在天聰五年圍大淩河時,在太守御前露刃,犯下了大不儆罪從此遭了厄運。莽古爾泰"露刃犯朕"事件,使他與皇太極之間的矛盾表面化,也使女真貴族內部的權力爭奪的鬥爭激化。這次事件發生的兩個多月後,給予莽古爾泰的處分是:「取消王(兄)之(稱號)而降為和碩貝勒, 收五牛錄之奴僕給其弟德格類[1]在進一步商討中,代善說了一句笑談,嘲諷三位領導人平起平坐「真象三尊菩薩」。會議同意以後將代善及莽古爾泰的座位低於皇太極,分列左右。這一作法始於1632年初。翌年(天聰六年)十二月,莽古爾泰卻"以暴疾卒",年四十有六。[2]莽古爾泰在1633年初死去之後,被控生前蓄意謀反,他那一旗即不再由他家世襲執掌。這使人相信莽古爾泰確有自立為帝的圖謀,皇太極命令處決莽古爾泰的兒子、妹妹(莽古濟),他的同母異父兄長昂阿拉亦作為同謀處決,同時又將莽古爾泰和德格類從宗室中除名。幾個月後,皇太極改元稱帝,建立絕對的統治。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