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燭之武退秦師 曉之以利動之以益

燭之武退秦師 曉之以利動之以益,民間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燭之武


 
原圖鏈接秦穆公

公元前630年,秦國和晉國聯合進攻鄭國。當時,秦軍駐紮在鄭國都城的東邊,晉軍駐紮在鄭國都城的西邊。處於團團包圍之中的鄭國十分危急,鄭國君主文公連夜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對策。


有個大臣說:『『面對兩大強國的左右夾攻,我國的情勢真是危在旦夕!但是,只要我們能夠說服秦國退兵,剩下的敵人只有晉國,那麼我國就能夠轉危為安。」


鄭文公急切地問他:「您看派誰去勸退秦軍比較合適呢?」


那人推薦說:「大夫燭之武可以。」


半夜時分,外面黑漆漆的。在城東,鄭文公親自將燭之武送到城樓上,命令士兵拿來一隻大筐,上面用繩子吊着,讓燭之武坐進筐中,把他徐徐下放到城外的牆根處。


燭之武偷偷地跑到秦營,被帶進大營之後,一看到秦穆公就傷心痛哭。


秦穆公看到他這樣,便怒喝道:「你是什麼人?深更半夜跑來這裡哭什麼?」


燭之武說:「我是鄭國大夫燭之武,在哭我們鄭國快要滅亡了。」


秦穆公說:「你哭你們鄭國,為什麼要跑到我們的軍營里呢?」


燭之武說:「我也是為你們秦國而哭啊!」


「你這是什麼意思?」聽了他的話,秦穆公感到很奇怪,「我們秦國快要打敗你們鄭國了,為什麼你還要來哭我們秦國呢?」


燭之武說:「我們鄭國的國土和貴國並不相連。我們在東,你們在西,中間還隔着一個晉國。因此,在我們鄭國被滅之後,只能被晉國占領。那時候,晉國就會比以前更加強大,而貴國的國力也會弱於晉國。為別人打仗爭奪土地,最後又拱手將打來的土地送給人家,這是明智之舉嗎?況且,晉國的侵略野心哪裡有滿足的日子,它東邊滅了鄭國,難道就不想向西邊的秦國擴張了嗎?」


聽了他的話,秦穆公沉思良久,說:「你說得對。」


燭之武說:「您如果同意解除對鄭國的包圍,我們鄭國從此一定心向貴國,做個『東道主』,貴國使者在東方道上往來經過的時候,我們鄭國一定盡東道主的責任,好好招待貴國的貴賓,希望您能好好地考慮這件事情!」


聽了燭之武的話,秦穆公十分滿意,便立即答應撤兵,並且和燭之武歃血立盟。秦軍悄悄班師回國,還留下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將軍,帶領兩千秦兵,幫助鄭國守城。後來,晉國文公看到秦穆公不辭而別,只得也下令撤軍。鄭國轉危為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