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滇紅工夫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滇紅工夫茶

中文學名: 滇紅工夫茶

門: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亞綱: 五椏果亞綱Dilleniidae

科: 山茶科Theaceae

種: 茶葉

分布: 雲南的臨滄、保山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目: 杜鵑花目Ericales

屬: 茶屬Camellia L.

亞種: 滇紅工夫茶

滇紅工夫茶,屬於紅茶類,它和滇紅紅碎茶主銷俄羅斯、波蘭等東歐各國和西歐、北美等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內銷全國各大城市。滇紅的品飲多以加糖加奶調和飲用為主,加奶後的香氣滋味依然濃烈。沖泡後的滇紅茶湯紅艷明亮,高檔滇紅,茶湯與茶杯接觸處常顯金圈,冷卻後立即出現乳凝狀的冷後渾現象,冷後渾早出現者是質優的表現。

主要特徵

滇紅工夫因採制時期不 同,其品質具有季節性變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條索肥碩,身骨重實,淨度好,葉底嫩勻。夏茶正值雨季,芽葉生長快,節間長, 雖芽毫顯露,但淨度較低,葉底稍顯硬、雜。秋茶正處乾涼季節,茶樹生長代謝作用轉弱,成茶身骨輕,淨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 滇紅工夫茸毫顯露為其品質特點之一。其毫色可分淡黃、菊黃、金黃等類。鳳慶、雲縣、昌寧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菊黃,勐海、雙江、臨滄、 普文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金黃。同一茶園春季採制的一般毫色較淺,多呈淡黃,夏茶毫色多呈菊黃,唯秋茶多呈金黃色。 滇紅工夫內質香郁味濃。香氣以滇西茶區的雲縣、鳳慶、昌寧為好,尤其是雲縣部分地區所產的工夫茶,香氣高長,且帶有花香。滇南茶區工夫茶滋味濃厚 ,刺激性較強,滇西茶區工夫茶滋味醇厚,刺激性稍弱,但回味鮮爽。

分級特徵

特級特點:滇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結,肥碩雄壯,干茶色澤烏潤,金毫特顯,內質湯色艷亮,香氣鮮郁高長,滋味濃厚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嫩亮,中國國內獨具一格,系舉世歡迎的工夫紅茶。

一級特點:滇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結,肥碩雄壯,干茶色澤烏潤,金毫特顯,內質湯色艷亮,香氣長,滋味濃厚鮮爽。葉底紅勻嫩亮,國內獨具一格,系舉世歡迎的工夫紅茶。

二級特點:滇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結,肥碩雄壯,干茶色澤烏潤,金毫少顯,內質湯色明亮,香氣鮮郁高長,滋味濃厚鮮爽,刺激性稍弱,但回味鮮爽。

三級特點:滇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結,肥碩雄壯,干茶色澤烏潤,金毫少顯,內質湯色明亮,香氣鮮郁高長,滋味濃厚鮮爽,有刺激性。香高似蜜糖香,又蘊藏有蘭花香,葉底嫩飲紅亮。

產地特點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地理位置在東經97º—106º,北緯21º9′—29º15′之間。主產茶區基本上分布在橫貫東西的北緯23º27′附近。這條在北回歸線附近不超過3º的緯度範圍內,被科學家稱為「生物優生地帶」。全省128個縣有120個縣產茶,23個重點茶產縣的海拔高度,均在1000—2000米之間。雲南有雨熱同季和乾涼同季的氣候特點,全年平均氣溫保持在15º—18℃之間,晝夜溫差平均超過10℃以上。從3月初到11月底,一年可采9個月的茶葉。

雲南六山五水構成山嶺縱橫,河谷淵深,錯綜複雜的地形地貌,這種帚形地系、水系,使雲南西北高東南低,即可抵擋西北大陸性氣候的入侵,又可接受來自印度洋、太平洋溫暖季風,隨地形產生溫度水平、垂直的變化,形成獨特的高原氣候和山地氣候。茶區山巒起伏,雲霧繚繞,溪澗穿織,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多紅黃壤土,腐殖質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茶葉生產的自然條件。

按地理位置,雲南劃分為滇西、滇南、滇東北三個茶區。滇紅產於滇西、滇南兩個自然區。滇西茶區,包括臨滄、保山、德宏、大理四個州(地區),種茶麵積占全省的52.2%,產量占全省總產的65.5%,系滇紅的主產區,其中風慶、雲縣、雙江、臨滄、昌寧等縣,占滇紅產量的90%以上。滇南茶區,是茶葉發源地,含思茅、西雙版納、文山、紅河四個州(地區),面積占全省的32.7%,產量占全省的30.8%,滇紅產於西雙版納和景洪、普文等地。

沖泡說明

(1) 茶具的選用:個人靜泡自己喝,取紫砂壺、杯或白色透明的玻璃杯都行;請客多人喝時可採用鐵 觀音的茶具(全套)和沖泡方法,用內壁為白色的瓷蓋碗泡茶。

(2) 先放入適量茶葉(5g左右),用100℃的開水沖泡。第一次泡 茶水絕不能喝,倒掉!這是洗茶!!再次沖入開水,待湯色略至紅艷即可飲用。

(3) 此茶極耐泡。可泡飲一天,不必換干茶重沏。就這 樣喝一個人一天也不一定能喝完(脫香、脫色),所以,紅茶與黑茶一樣,適合多人一齊暢飲。 總之,沖飲紅茶簡便易行,省茶、省錢、 保健。

建議保質期:個人在乾燥的杯境下,將茶葉桶封好可存放半年至一年。因為凡屬發酵類茶都能長期陳放 ,發酵的程度越重,陳放的時間也就越長。 [1]

參考資料

  1. [1],滇紅工夫茶的特點和鑑別方法 普洱茶網 ,201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