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梅峰學校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梅峰學校是一家事業單位的企業,位於湖州市梅峰馬頭灣,目前處於註銷狀態,經營範圍包括實施義務教育[1],促進本區域基礎教育發展。初中、小學學歷教育[2]及相關教育工作管理等。

目錄

校園諮詢

民革湖州市委會梅峰學校結對助學紀行

五十年前,一盞小小的桔燈用希望與樂觀將黑暗潮濕的山路照亮;五十年後,當大面積的降雪開始侵襲南方各省市時,由民革湖州市委會發起的結對助學活動卻正如火如荼。1月26日下午,大雪飄落在通向梅峰學校那蜿蜒的山道上,三十餘人的車隊緩緩而駛,融融的愛心與暖意流淌在積雪覆蓋的山路上,消融積雪、傳遞真情。

14:00,民革湖州市委會與吳興區埭溪鎮梅峰學校結對助學聯繫點掛牌儀式正式舉行。市政協副主席、民革湖州市委會主委張雪樵,市委統戰部副部長任玉林,市委會副主委嚴格、錢旻、周少翌,吳興區教育局、埭溪鎮等有關領導及民革黨員代表、黨員中的民營企業家共36人參加了掛牌儀式。張雪樵與梅峰學校鍾校長共同為結對助學聯繫點揭牌。沒有精緻的背景,也沒有華麗的演說辭,但卻有一股暖流,在這座九年一貫制的山村學校簡樸的會議室里暗暗涌動。

梅峰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地處山區,條件相對艱苦。學校師生一直秉承艱苦奮鬥的理念,克服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品學兼優的棟樑之才。長期以來,民革湖州市委會充分發揮聯繫廣泛的優勢,認真致力於社會服務工作,把結對送溫暖工作與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相結合,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因地制宜、紮實有效地開展幫扶活動,取得一定的成效,在社會上產生積極影響。為更好地響應市委統戰部部署各民主黨派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市委會積極尋找社會服務新載體,整合資源,集合全體黨員的力量,以設立結對幫扶點為依託,引導和組織黨員開展以扶貧、助學公益事業為主的社會服務活動。

民革湖州市委會以奉獻愛心、助學扶困、回饋社會、共促和諧為宗旨,在全體黨員中發起號召,經過廣泛動員,大家以高度的熱情參與到此項活動中來。在短短几個月內,有100多位黨員積極參與,紛紛捐款、捐物、捐書。在上午舉行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廣大企業家以滿腔熱忱,爭獻愛心,紛紛慷慨解囊,捐贈善款,表達他們關愛弱勢群體,支持扶貧助學事業的熱情。在結對聯繫學校揭牌儀式上,民革湖州市委會向學校捐贈書架四隻、圖書1134冊(價值10000元),建立英士圖書室。同時,向25名學生提供每人500元獎學金,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困難。此外,還向學生們贈送童裝53件、練習本2000冊本。今後,民革市委會還將通過結對聯繫的方式,加強交流,拓展內容,開展送教下鄉、送醫下鄉等活動,進一步為梅峰地區提供服務。

張雪樵主委在揭牌儀式上動情地說,這個聯繫點的建成,包含了廣大民革黨員的愛心與真情,他代表市委會向慷慨捐贈的黨員們表示最衷心、最誠摯的感謝。當今社會需要越來越多具有使命感、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組織和個人,民主黨派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起此責任。民革湖州市委會通過整合力量,以開發式扶貧為重點內容,依靠教育扶貧提高貧困人口的自身素質,輔以科技、醫療、法律扶貧,形成造血功能,為改善當地經濟社會面貌貢獻力量。民主黨派的力量有限,在進行結對扶貧活動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承諾,做到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集腋成裘,持之以恆。以實辦事,把事辦實,使結對學校和地區得到恰如其分的幫助。通過我們的工作績效,來擴大社會影響,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使其成為一項具有一定特色與知名度的扶貧助學品牌。

窗外的雪越下越緊,但徜徉在這座山村學校中的卻是一股暖徹心扉的熱流。在接過捐贈物的學生那一張張稚嫩的臉上,我們看到的是無限的希望在閃爍。「民革湖州市委會聯繫學校」的金色銘牌,在雪光的映襯下,傳遞着溫暖煦人的訊息,將民革黨員結對助學的真情長久地留存於此,紮根生芽,蘊育出參天的愛心之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