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湖南通道轉兵紀念館

湖南通道轉兵紀念館

中文名;湖南通道轉兵紀念館

地址;湖南省西南邊陲通道侗族自治縣

占地面積;3025.16㎡

紅軍文物;300餘件

湖南通道轉兵紀念館位於湖南省西南邊陲通道侗族自治縣,是為了更好地弘揚長征精神,保護革命文物,紀念通道會議而建設的紀念館。1934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徑湖南通道,召開了通道會議,決定轉道貴州。

2010年8月,紅軍長征通道會議舊址成功入列第二批全國紅色經典景區開發項目。

2014年12月12日,通道轉兵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吸引了眾多"紅軍迷"前來參觀。

目錄

序言介紹

1934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徑湖南通道,召開了通道會議,決定轉道貴州,不僅為之後遵義會議的召開打下了重要基礎,還在危急關頭挽救了中國革命。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先後有三路紅軍從通道過境。

第一路由鄧小平張雲逸等同志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1930年7月從廣西右江革命根據地出發、向江西中央蘇區進軍途中,於1930年12月19日從廣西三江縣林溪進入坪坦等地。然後途經黃土、馬龍、隴城、雙江、菁蕪洲、下鄉、臨口、杉木橋等地,12月24日進入綏寧境界內。

第二路由任弼時、王震、肖克等同志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共八千人,受黨中央和中央工農民主政府的派遣,執行長征先遣任務,於1934年7月底,從湘贛革命根據地永新出發,向紅軍第三軍活動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前進,9月14日至18日途徑通道。9月14日從綏寧縣黃桑坪進入杉木橋地區。9月15日,紅軍在杉木橋的小水、駕馬,與前來堵截的國民黨湘敵李覺部隊相遇,經過五個多小時的激戰,我軍擊潰前來堵戳之敵,經溪口、臨口、下鄉、菁蕪洲等地,向當地的通道縣城縣溪進軍。9月18日,紅軍在運動中出敵不意地占領了縣溪。9月18日,紅軍兵分兩路,經深度和杆子溪向靖縣新廣進軍。當天上午,在紅軍離開縣溪後,桂敵廖磊和湘敵李覺兩部,分部從縣溪的南北方向追趕紅軍,在縣溪附近的龍尾巴相遇。由於霧大看不清楚,各自都誤認為追上了「紅軍」,雙方猛烈開火,互相廝殺起來,正當他們打得激烈的時候,紅軍已進入靖縣新廠地域。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紅軍組織了有名的新廠戰役,擊潰了敵人一個縱隊。 第三路由黨中央直接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中央紅軍)共八萬六千多人,1934年從福建的長汀和江西的瑞金、於都出發,開始長征。在突破敵人的四道封鎖線後,於1934年12月9日從湘桂邊境分左、中、右三路進入通道。右路為一軍團的二師、十五師的九軍團,1934年12月9日從城步的長安營進入木腳、溪口、平水等地。接着經石岩、石壁、臨口、下鄉、菁蕪洲到達縣溪、地陽坪、江口,再經縣溪的深度、杆子溪向靖縣新廠進軍,然後從新廠分兩路向貴州前進。左路為三軍團,1934年12月10日從廣西龍勝縣的獨境、廣南城出發,分兩路前進,一路(主力)到文南寨後,翻過龍坪山進入傳素和長安堡;一路經普團、西腰進入隴城。再從長安堡、隴城兩地經馬龍、坪坦、雙江、黃土、牙屯堡、團頭、獨坡、地陽坪到達播陽,然後從播陽直取貴州黎平。中路為中央一、二縱隊和一軍團的一師、軍團部。1934年12月10日,紅一軍團的一師和軍團部,從廣西龍勝縣的廣南、平等出發,從寨江沖翻越廣西壕,經平溪、雷團進入流源地域。後經雙江、牙屯堡、地陽坪於12月12日行至播陽,12月13日從播陽向貴州黎平進軍。中央一縱隊(又名紅星縱隊,是首腦機關,當時的中央主要領導、中央軍委機關及幹部團都編在這個縱隊)。於1934年12月11日從廣西龍勝縣龍坪出發,沿一軍團一師和軍團部的行軍路線進入平溪、雷團,行至流源宿營。同一天,中央二縱隊(又名紅章縱隊,由黨中央機關、政府機關、後勤部隊、衛生部門、總工會、青年團、擔架隊等組成)從廣西龍勝的廣南城出發,經南斜走盤胖翻越涼傘界進入傳素,經長安堡行至馬龍的辰口宿營。12月12日,中央一、二縱隊分別從以上兩地進至芙蓉和金殿宿營,中共中央軍委主要負責人朱德周恩來、博古、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以及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在芙蓉古廟木林庵緊急召開會議,史稱 "通道轉兵會議" 。12月13日,中央一、二縱隊從芙蓉、金殿出發,經牙屯堡爐溪村、通坪村,地陽坪進入播陽陳團、新團、上寨等地,當晚宿營於播陽所。12月14日,中央一、二縱隊分別從播陽的寨什和猛洞分兩路的貴州黎平挺進。

後衛為五、八軍團,1934年12月11日至十二日從廣西的廣南地域沿着三軍團的路線行軍。中央紅軍於1934年12月10日進入通道境內行軍七天七夜,於1934年12月17日全部離境。

建設歷史

為了建設好轉兵紀念館,陳列布展組先後赴貴州、廣西、江西及周邊地區,收集了300餘件紅軍長征過通道時的相關資料和紅軍文物,並邀請湖南省內知名藝術家參與策劃創作,如期完成了紀念通道會議80周年陳列布展工作[1]

建築布局

通道轉兵紀念館占地面積3025.16㎡,整個陳列布展分戰略轉移、通道轉兵、走向勝利、紅色印記四大板塊,圍繞"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長征精神"這一主題,採用了圖文、繪畫、雕塑、沙盤、聲光電、情景復原等手法,真實客觀地再現了紅軍長征"通道轉兵"這一輝煌歷史

與此同時,1930年12月至1934年12月間,中國工農紅軍紅七軍、紅六軍團和中央紅軍三路紅軍,途經通道時發生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也在轉兵紀念館得以首次展示。

現實意義

通道轉兵紀念館的成立是侗鄉兒女獻給'通道會議'召開80周年的一份特殊禮物

相關視頻

通道轉兵紀念館:「告民眾書」歷經80多年風雨洗禮依然保存完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