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溫詩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溫詩鑄
溫詩鑄
出生 (1932-11-02) 1932年11月2日(91歲)
國籍 中國
籍貫 江西豐城
民族
母校 清華大學機械製造系
職業 機械學專家
研究領域
潤滑理論、摩擦磨損機理與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溫詩鑄[1]

機械學專家。1932年11月2日生於江西豐城。195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製造系。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教授。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潤滑理論、摩擦磨損機理與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背景

1951年9月~1955年7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 1955年7月,清華大學留校任教,先後擔任清華大學機械設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主講《機械設計》課程,並進行高速軸承研究。
  • 1956年,參與國家科學規劃制定 。
  • 1973年~1976年,調到清華大學燃氣輪機教研室,從事葉輪超速預應力處理技術和裝置研究。
  • 1976年~1988年,在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先後歷任機械設計教研組主任,摩擦學研究室主任。
  • 1979年~1981年,作為訪問學者,前往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從事摩擦學研究。
  • 1981年,回國後擔任清華大學摩擦學研究室主任,主持摩擦學學科建設。同年晉升為教授和博士後導師。
  • 1985年,負責籌建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1988年,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建成後,溫詩鑄被任命為實驗室主任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之後擔任名譽主任。
  • 1998年,主持召開第一屆亞洲摩擦學國際會議。
  • 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03年4月1日,受聘為河南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潤滑理論、摩擦磨損機理與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以完備數值解為基礎的彈流潤滑理論,建立了工程中有關彈流潤滑問題的設計方法,導出了普適性最高的潤滑方程。提出以納米膜厚為特徵的薄膜潤滑狀態,從理論與實驗上論證了納米潤滑狀態的形成機理與形特徵,提出了彈流潤滑、薄膜潤滑、邊界潤滑三者轉化的關係及狀態判別準則,並在納米尺度上揭示出材料的微摩擦磨損特性。在粘塑性和粘彈性流變潤滑理論、潤滑膜失效及屈服機理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在陶瓷塗層磨損機理研究與應用上也取得重要成果。

主要著作

  1. 《摩擦學原理》(共四版)
  2. 《彈性流體動力潤滑》
  3. 《抗磨損設計》
  4. 《納米摩擦學》(共兩版)
  5. 《界面科學與技術》
  6. 《界面力學》和《Principles of Tribology》(共兩版)
等7部共12版,共計400多萬字。與研究團隊發表研究論文750餘篇。

主要獎項[2]

所主持的研究項目共獲獎26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6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3項。

  • 199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0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2009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最高成就獎
  • 2013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
  • 2015年,World Tribology Council頒發的The 2015 Tribology Gold Medal

參考資料

  1. 溫詩鑄 中國科學院學部網
  2. 溫詩鑄 清華大學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