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苔鼠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苔鼠原名泰國食苔魚,多年來始終是食藻魚名單里不可或缺的一員。但近年來卻被發現逐漸該吃其他食物,而且當他長大之後,會變得很懶散,並可能轉而攻擊水族系統中其他生物。但在小的時候還是很勤快的。PH:7.3 H:11 T:25c L:13cm V:150L 雜食性(藻類),卵生,適合有水草和沉木的水族箱,小的時候可以與小型魚混養。[1]

中文學名 清苔鼠 動物界
拉丁學名 Acantopsis choirorhynchos 鲶形目
別 稱 泰國食苔魚、馬頭鰍 鰍科、鲶科
分布區域 中國西雙版納(瀾滄江下游江段)、泰國等地

簡述

學 名:Gyrinocheilus aymonieri

又 名:雙孔鯉、雙孔魚、食藻魚

英文名:Biforated carp,Double gallopening carp

原產地瀾滄江水系和湄公河水系

體 長:10~15cm

適宜水溫:22~28℃

形態特徵

體細長,稍側扁。身體最高處在胸鰭起點垂直上方,向前急劇下斜,向後較平直,頭長,側扁。吻前端略尖。眼上位,腹視不可見,明顯位於頭的後半部。口下位,上唇邊緣有發達而稀疏的突起,側端連於口角須的基部。唇後溝根深。須3對,吻須2對,口角須1對。背鰭外緣微凸;胸鰭左右基部緊在一起;腹鰭短小,左右基部緊靠;臀鰭短;尾鰭深凹。體被細鱗,頭部無鱗。側線走向平直,沿側線有十餘個小黑斑,背部正中隱約可見橫跨的數個棕色大斑。吻端至眼前緣有兩黑色縱條紋,各鰭淺棕色,無斑。體長可達180毫米。

體呈圓筒形,尾部側扁,腹部圓。頭寬大,略平扁。吻鈍圓,背面 具一弧形凹陷。口小,下位,吸盤狀。眼較小,位於頭後部。有鰓孔二對。無咽齒及須。體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背部和體側各有8~9個黑斑,有時成2行。叉形尾鰭具點狀條紋,其餘各鰭灰色。[2]

生活習性

清苔鼠生活於江邊砂底淺灘流水回緩之處,依靠斜向下方的吸盤狀口部,吸貼於水草岩石等物而徐徐移動,同時醞食青苔或剩餘的食物以清除水族箱的廢物。最適水溫23~28度。飼養:雜食,飼養容易,不必為其專門投餵飼料。適合乾淨水質。青苔鼠很怕缺氧,它們缺氧後不是浮上來,而是在水裡悶死。由於成年後性情粗暴,有時會吃小魚或攻擊大魚,需要注意。[3]

飼養方法

飼養

清苔鼠雜食性(藻類),飼養容易,不必為其專門投餵飼料。適合乾淨水質。由於成年後性情粗暴,有時會吃小魚或攻擊大魚,需要注意。

飼養水溫

最適水溫23~28度。應用加熱棒合理控溫。

氧氣

青苔鼠很怕缺氧,它們缺氧後不是浮上來,而是在水裡悶死。在魚池內加入增氧頭增氧。

換水

一般換水

正常的情況下,特別是炎熱的夏天,每天只要堅持將魚池(缸)底部的糞便和髒物連同陳水,用膠管輕輕吸出1/10—1/5,清除水面灰塵及浮出的糞便,然後沿池(缸)壁徐徐注入等溫的新水,保持水質的清潔。這種換水方法不易傷及魚體,方法簡便而安全,最適用於家庭魚缸或小池養魚者應用。

部分換水

這種換水方法主要在兩種情況下進行。一種情況在炎熱的夏季和初秋,魚池(缸)中的飼水換了沒有幾天,而水色轉綠極快(飼料投餵量偏少的緣故),水質尚清潔的情況下,為了防止清苔鼠燙尾,所以,可把池(缸)中的清苔鼠全部撈出來,然後把池(缸)中的水成螺旋形轉動,待靜止片刻後,把池(缸)中央的污物和陳水用橡皮管吸去1/3—1/2,然後注入等溫、等量的新水,再把清苔鼠撈入原池(缸)內飼養。

繁殖方式

繁殖較難。在水族箱中鋪砂,並多栽植些水草。選擇成熟的雌雄魚作親魚,將一尾雌魚先放入好準備的水族箱中,待雌魚習慣新環境後再放人1~3尾雄魚,在早晨或黃昏產卵,雌魚先將雄魚射出的精液用口含着送到水草葉面或岩石上,並讓其粘貼上,然後雌魚再產卵使其受精。產卵後將親魚移走,只留下卵在水族箱中,請微微充氧,經1~3天孵化成仔魚。仔魚在箱底爬行覓食,可供給水蚤或人工仔魚配合餌料。[4]

視頻

青苔鼠整天就趴在這個大田螺上面等着田螺張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