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總有逝者入夢來(李雨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清明,總有逝者入夢來》是中國當代作家寇玉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清明,總有逝者入夢來
從清明的前幾天開始,父親的身影就常出現在我的夢中。父親母親已經離開我數十年,但每逢清明,父親總會給我託夢。而母親幾乎很少出現。晨起,我和夫人說,「老爸又來找我了。」夫人說:「老爸就會欺負你。」我說不是,是因為父親善良且有些懦弱,不像母親那般剛毅。有時,父親託夢精準得很。那年清明前,夢見父親對我說,「房子漏雨,要塌了。」醒來驚出一身汗。那時,我們還沒買墓地,父母都葬在荒郊野外。等到清明上墳時發現,父母的墳塋果然不知被什麼動物盜出了一個大洞。我為常常夢見父母而看過醫生,醫生說我神經衰弱。夫人說我心事太重。我說都不對,就是我在想他們,他們也在想我。
昨日夜裡,我的大姐忽然入夢。
似乎還是我原住的平房,門虛掩,大姐站在門外。我問,「我姐夫呢?」大姐說:「你姐夫叫人送我過來的。」再看門外,一輛灰色的摩托車絕塵而去,卻不見有人駕駛。頓時從夢中驚醒。
我的大姐叫王玉蘭。與我並不是親姐弟。況且,我也沒有兄弟姐妹,實屬「千頃地里一根獨苗」。在我八九歲的時候,母親看我一人孤獨,就給我認了一個乾姐。這個乾姐儘管自己有親兄弟6個,還有3個兒子,但對我卻格外疼愛有加。在我下鄉時,她哭得就像個淚人。儘管我當時只有十五六歲,她卻早早地為我準備了結婚用的提花枕巾、絲綢被面、還有檯燈、帶喜字的痰盂。這些東西在當時的七十年代都非常稀缺的物件。我和大姐也一直情同親姐弟。她去世的那天,由於姐夫家是回民,我們不方便去弔唁,因此沒有去送她最後一程,這件事一直是我的心痛。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在清明的時候,為什麼總能夢見已經逝去的親人?是我在想他們,是他們在想我?還是我們都在彼此思念着。我想,天人相隔,也許只有清明的日子。才是真正屬於逝者的日子。在這個時節,生者才能放下世間的繁雜,傾聽來自另一個世界親人們的聲音。而逝者也只有在這樣的日子裡,才能穿過冥冥,透過茫茫,走進生者的世界。我曾在一首詩里說過:「清明,是生者朝聖逝者的日子,更是與逝者心靈對話的日子」。親人在天堂,我們在人間。天堂和人間只隔着一層薄霧,霧散了,夢醒了,天堂里的親人卻不見了,留給我的只有久久的思念和無盡的淚水。
仔細想來,我們中國的民間節日,有多少是與祭奠先祖,追思親人有關。
除夕,全世界的華人在這一天都要祭祖,追思故去的親人,燒香焚紙,三叩九拜,以示對先人的崇敬。
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距今已有2600年的歷史。當初,是晉文公重耳為了紀念寧可被燒死也不肯出來做官的介子推而定。晉文公感念介子推忠臣之志,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後來,寒食節和清明節漸漸合為一體,成為中華民族祭奠祖先,祭奠先烈的最為重要的節日。
端午節,本是南方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這一天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中元節,俗稱「鬼節」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 又稱「亡人節」。在「中元節」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表示對先人的懷念 。
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這一天,生者都要為故去的先人送寒衣,以保逝者在寒冷的冬季不會受凍受苦。
「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與「中元節」相同,都是為了祭祀祖先而設定的節日。
上述這些節日,它們的設立和存在,都彰顯着一個博大精深的主題,那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孝道。
與西方的狂歡節、萬聖節、聖誕節、復活節不同,西方的文化里滲透的是神,他們的節日都是在給神過節。而我們則不同,我們的節日都離不開先輩、先賢、先烈。神是虛無縹緲的東西,而人則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在清明的日子裡我們總能想起先人,是因為我們不忘祖宗,不忘過去,不忘來路,不忘初心。我們追思,我們祭奠,都是為了感恩他們,感恩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才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是我們民族文化五千年來不被割裂,不被消亡,始終脈脈相連,代代相傳,並得以傳承和發揚的根本所在。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根深葉茂,靠的就是這種民族精神的滋養,這就是我們的樹人之根,立國之本。
2020年的清明節,除了祭奠先烈,祭奠先人以外,還多了一項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全國默哀三分鐘,為了祭奠那些在抗擊「冠狀病毒」而英勇獻身的醫護人員和罹難的同胞們。在沒有硝煙炮火的戰鬥中,他們同樣衝鋒在前,為挽救中國,挽救人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是可貴的,是可敬的,是永遠值得紀念的。天安門廣場的國旗半降,所有的汽笛鳴笛,人們垂下頭默哀,為的就是向烈士們致敬。
天地似乎有情,偏偏融在清明。在清明的這一天裡,似乎所有的懷念都裝進了心裡,讓心變得沉甸甸的。不過,讓心沉甸甸的也好,它可以使我們不再浮躁,不再煩惱,不再為名利而糾結。想想那些逝去的先輩,先賢,先烈們,我們除了努力工作外,還能幹些什麼?
哦,永遠的親人,永遠的逝者,永遠的清明![1]
作者簡介
李雨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天津靜海區作家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