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清明的心靈,淡雅的文字(楊光英)

清明的心靈,淡雅的文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清明的心靈,淡雅的文字》中國當代作家楊光英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清明的心靈,淡雅的文字

——讀林清玄散文

「下雨天的時候,我常這樣祈願:但願世間的淚,不會下得像天上的雨那樣滂沱。但願天上的雨,不會落得如人間的淚如此污濁。但願人人都能有陽光的傘來抵擋生命的風雨。 但願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為明淨的人。」很喜歡林清玄這段文字。

讀林清玄的書,若是選在悠閒的雨天,捧一杯清香的菊花茶,伴着幽遠清新的輕音樂,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大概是最適宜的。走進書的感覺是那樣的美妙,與心靈對話,與大師對話,文字飄逸出縷縷悠遠而芬芳的情思!

林清玄的文字,仿佛是清冽的泉,是婷婷裊裊的霧,一切都那麼純淨,不疾不徐,不溫不火,娓娓道來。看似無心之說,卻又蘊意無窮,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溫暖,帶給你無窮無盡的力量。 讀林清玄,好似在仲春的清晨醒來,看到金色陽光灑照的翠竹上,露珠「啪嗒啪嗒」滴到窗台,聲音如銀鈴清脆入耳;又似夏日清晨在有着一泓碧水的池塘邊上,看着新荷一點點開放,清馨灑滿天地間;亦有秋夜破曉出門迎涼,縹緲的霧氣吹到臉上的那種略帶濕潤的清新寧靜之感。

林清玄總是懷着一顆菩提之心,通過他清明悲憫的雙眼,時時關注現世人生中種種凡塵瑣事,用他獨特的視角在生活的每一個小細節中體察人生的苦難與美好。不論是一個夜歸的喇叭喪樂手,還是市集賣菜的小販;不論是父親種的番薯,還是山間野生的百合;不論是雨中歌唱的鳥,還是月光下開放的花;不論是舌尖品嘗的五味,還是陽光賦予皮膚的不同感覺,他都用一顆敏感真純的心去感受去體會。在紅塵滾動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雲,追隨着風的足跡,遨遊九天之上。在絕境中御風飛行,於逆境中奮烈穿雲。正因這樣的「入世」之姿,這樣人文關懷和思考,才使他的散文質樸淡雅,又極顯智慧幽遠,空靈流動的詩性之美,一篇文章就是一瓣心香,總讓我產生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

他是一個溫情的人,以清明的心寫着溫情的文字。「清晨時分,我們在路上遇到全然陌生的人,互相點頭微笑,那時我們的心會變得多麼清明溫情啊!」這就是他,以細膩的生活態度,以溫情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甚至擦肩而過的路人,他的生命在這種溫情中日漸高貴豐盈。

他是一個深信無事不是奇蹟的人,以一顆孩童的心打量着這個世界,並為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而歡欣激動。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因為慈悲,所以倍加珍惜。春天到來的時候,他跪下來嗅聞泥土的芬芳,為芳香落淚;看到夏日清晨的白花,他心情歡快得像個孩子,一步一步跳下台階;黃昏時分,陽光的金粉一束束從葉間穿過,青青的草地上白花點點,粉嫩的蝴蝶漫天飛舞,他靜靜地看着這美景;雪一樣白的芒花在月光下波浪般搖曳,無數的螢火蟲譁然起飛,無以言喻的美使他震驚。大自然在他的描述中展開恬靜美好、溫暖絢爛的畫卷,並因着豐富赤誠的心靈而愈發散發令人着迷的香氣。用最美好最敏感的心感受着這個世界的美,體會自然的親近可愛,對自然懷揣一顆敬畏的心。

林清玄看待社會、人生的態度,都透出恬淡的況味和清明心靈,他不會把世俗的功名利祿看得太重,不會追求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與失敗,而那種空明淡雅的心境,總是給在物質社會中奔波忙碌的現代人以心靈的淨化與滋潤。他如智者,如江渚上的白髮漁樵,洞察世事卻又緘默不語,卻在文字的漩渦中,化出綿密的力量,給人以啟迪。

林清玄先生告訴我們:心的光明,惟有在內在里燃起,一個人只要點亮了自己內在的光明,萬法自然就光明;萬法光明,內在的自然就光明。不管房子經過了幾千年的黑暗,只要一點起燈,馬上就得到了光明。他說:「一個人的命運是好或不好,唯一、簡單的方法,就是內心裡點燈,把好的品質點燃,把光明點起來,業就得到改變,命運也隨之得到改變。」

讀林清玄很輕鬆,他不會義正詞嚴、咄咄逼人,他只會用小小的比喻,或是微乎其微的事物去道出生命的意義,或是生活的真諦,讓人心平氣和地接受,開啟心智。

讀林清玄,陶醉於他所營造的至純至美的意境中,更為他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禪機所折服——只有美的靈魂,智的靈魂才能參透出來。徜徉在他的文字里,無論是置身鄉里行間,還是身處喧囂繁華的鬧市,都可以使人心靈復歸寧靜,飛到若禪若道的清淨世界,飛到無根無欲的純真時代。

「每天我走完了黃昏的散步,將歸家的時候,我就懷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陽的頭髮,說一些讚美與感激的話。」這是一個心懷感恩的人,感恩他人,感恩缺憾,感恩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切美好。 正因為如此,林清玄說:希望有情的心,追求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這有情的心,是清明的心,有如水晶般自然清澈,沒有造作。以這樣的一顆心去找尋世間的美,世間的美也會時時澎湃着我們的心。記得時常感恩,保持感動的本能,唯其如此,有情的心與世界清澈的相映,生命才能像蓮花一樣散發出清香。

捧一卷林清玄的散文,聞着這菊花茶的幽香,慢慢品味。在純淨溫暖文字里,心也如同乾枯的花瓣泡在水裡般,重新變得豐盈、飽滿起來。[1]

作者簡介

楊光英,四川瀘縣人,中學高級教師,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