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清代古聲紐學

清代古聲紐學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是書系在作者碩士論文《清代學者上古聲紐研究概論》的基礎上修訂、增補而成。作為第一部追溯清代學者上古聲紐學術淵源沿革的專著,作者在書中按照萌發初探期、立論創說期和系統集成期,逐一闡述了顧炎武徐用錫江永戴震錢大昕段玉裁錢坫李元夏燮鄒漢勛章炳麟黃侃諸家之說。

目錄

基本內容

作者:李葆嘉 著

出版時間:2012-9

定價:48.00元

ISBN:9787532565979

語種:簡體中文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頁數:417

裝幀:精裝

書名:清代古聲紐學

推薦

《清代古聲紐學》由李葆嘉著。葆嘉同志在書中系統地探討了清代學者上古聲紐研究的學術史,全面總結和評介了清儒上古聲紐研究的成果與貢獻,填補了百餘年來這方面研究的空缺。《清代古聲紐學》內容相當豐富。將有清二百餘年的上古聲紐研究分為三個時期,即初探期、創說期和集成期。按不同時期論述諸家古聲紐研究的成就、方法論特點及其得失。

目錄

導論

上古聲紐研究溯源沿流

附:上古聲紐研究源流示意圖

上篇萌發初探期

第一章顧炎武與古無輕唇說

第一節顧亭林知古無輕唇音

第二節唇音輕重互通之例說

第三節附論毛奇齡倡言聲韻兼治

第二章徐用錫的舌上古讀舌頭說

第一節徐用錫其人其事

第二節徐用錫的舌音創說

第三節徐用錫創說探源

第四節字母歸併派的濫觴

第三章江永的字母觀與古聲混轉說

第一節膠固不化的字母觀

第二節《音學辨微》古聲例說

第三節《古韻標準》古聲例說

第四節字母辨等與古音十九

第五節江永的古聲混轉說

中篇立論創說期

第四章戴震的二十位與古聲流轉模式

第一節《轉語》與《聲類表》

第二節《轉語》古聲二十位說

第三節戴震的古聲流轉模式

第四節附論洪榜《四聲韻和表》二十位

第五章錢大昕的立論與雅音歸併模式

第一節古無輕唇音及其論證

第二節知徹澄古讀端透定說

第三節古人舌音後代多變齒音說

第四節古音曉匣影喻不甚區別說

第五節錢大聽的雙聲觀與正音觀

第六節雅音歸併模式及其影響

第六章錢坫《詩音表》的古聲和諧說

第一節錢坫與《詩音表》

第二節《詩》雙聲二十一位說

第三節出送收三聲與本類通聲和諧說

第四節喉音通聲和諧說與影喻同聲說—

第五節來首聲說與來歸聲說

第七章段玉裁的雙聲注與諧聲必同部說

第一節《說文》雙聲注的方式

第二節《說文》雙聲注的分類

第三節段玉裁雙聲注的性質

第四節諧聲必同部說與古聲研究

第五節附論王念孫父子古聲二十三位

第六節附論任兆麟古聲二十六位『

第八章李元的古聲互通說

第一節李元與《音切譜》

第二節泥娘日三母互通說

第三節端透定與知徹澄互通說

第四節正齒與舌音、齒頭互通說

第五節幫滂並明與非敷奉微互通說

第六節見溪群與影曉匣喻互通說

第七節喻影、喻匣、喻邪互通說

第八節李元古聲學說的特色

第九章夏燮的古聲合用說

第一節夏燮與《述均》

第二節古聲四大限與牙喉合用證

第三節重唇、輕唇合用證

第四節舌頭、舌上、半舌合用證

第五節正齒二分論

第六節古聲合用說及其方法論

下篇系統集成期

第十章鄒漢勛古聲二十紐系統說

第一節鄒漢勛與《五均論》

第二節《三百篇》古聲二十紐

第三節古聲十四論評說

第四節鄒漢勛古聲研究的特點

第五節附論陳澧的系聯法與正齒二分

附記:新化鄒氏輿地世家

第十一章章炳麟古聲二十一紐與古雙聲說

第一節古聲三類五音二十一紐說

第二節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

第三節古雙聲說即古聲流轉說

第十二章黃侃古音十九紐與古音研究系統論

第一節黃侃古聲紐說的形成

第二節古音十九紐及其來由

第三節喻、為古音說的五變

第四節黃侃的古音觀及其方法論

第五節附論曾運乾喻母古讀考

第六節附論錢玄同古音十四紐

餘論

第十三章清代古聲紐研究的成就及其影響

第一節清代上古聲紐研究的總體評價

第二節諧聲原則與清儒古聲研究結論

第三節上古聲紐研究在現當代的繼續

第四節古音十九紐的再發現

第十四章漢語音韻研究的歷史性沉思

第一節華夏漢語的混成發生與推移演變

第二節雅正音系之形成擴展及嬗變軌跡

第三節漢人語音自然感知與音韻研究突進契機

第四節中國古音學與歷史比較語言學異同

第五節古音研究模糊性與諸家結論或然性

參考文獻

李葆嘉音韻學論着目錄

後記[1]

參考文獻

  1. 《清代上古聲紐研究史論》概要道客巴巴網,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