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款琺瑯彩八寶紋轉頸花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清乾隆款琺瑯彩八寶紋轉頸花觚此展品為清代的陶瓷器,口和底部呈喇叭狀,小腹,長身,細腰,通體繪九層花紋。現收藏於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1]
基本內容
文物介紹
口和底部呈喇叭狀,小腹,長身,細腰。通體繪雲紋、八寶紋、折枝牡丹、蕉葉紋、回紋等九層花紋。器身自右向左紅彩署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橫排款。觚原為商周時期流行的銅酒器。瓷觚見於元、明、清三代,但瓷觚並非酒器,而是作為插花之用。琺瑯彩是一種極名貴的宮廷御用瓷器。創燒於清代康熙晚期,盛行於雍正、乾隆時期。
八寶紋是傳統吉祥紋飾。寓意八寶的紋樣常見的有:一為和合,二為鼓板,三龍門,四玉魚,五仙鶴,六靈芝,七罄,八松。但也有用其他物件作為紋飾者,如珠、球、磬、祥雲、方勝、犀角、杯、書、畫、紅葉、艾葉、蕉葉、鼎、靈芝、元寶、錠等,可隨意選擇八種,稱為「八寶紋」。道教把八仙手持的八種器物,作為記教八寶的符號,參見「暗八仙」。佛教中則用「八吉祥」作為八寶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