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流淌鄉愁的清溪河(李春生)

流淌鄉愁的清溪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流淌鄉愁的清溪河》中國當代作家李春生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流淌鄉愁的清溪河

家鄉的清溪河,是條景色迷人的河,匯五嶺之水從古樸幽靜的山巒深處流來,百轉千折,迤邐前行。沿岸古柳婆娑,綠草茵茵,清澈的河水流過小橋人家,流過田陌古渡。

正是清溪河的秀美,讓詩仙李白情有獨鍾。曾多次來泛舟遊覽,流連忘返,吟詩甚多,留下了《清溪行》、《入清溪行山中》、《清溪半夜聞笛》等讚美清溪河的詩篇,用「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的詩句來讚美清溪河景色的獨一無二。

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臨河而建的許多古色古香的老屋,鱗次櫛比,一色灰磚青瓦,馬頭牆,雲勾檐,雕樑畫棟。一塊塊青石板從岸上的老街一直鋪到河邊,沿着寬闊的台階拾級而下,河裡的貨運船、漁舟、竹筏,川流不斷,河邊的棒槌聲、濤聲、槳聲,聲聲動聽。真是「商船泊岸如鱗次,晝夜人流似海喧。」

靜靜的清溪河,清澈見底的河水平緩的流過,魚兒游弋在鵝卵石中。一兩隻捕魚的小船停在河中,打魚人正用長竹篙把一群魚老鴰(又叫鸕鶿)趕下河,一隻只魚老鵠爭先恐後地躍入河中,在河水裡上下翻飛,大顯神威。用寬大而尖尖的喙從水裡叼起活蹦亂跳的魚兒,打魚人把每隻魚老鴰離嘴四寸處的脖子都栓上一根繩子,魚老鴰吞進嘴裡的魚都被阻隔在喉囊中,待裝滿了喉囊,魚老鴰返回船艙,打魚人解開系在它們脖子上的繩子,從每隻魚老鴰的嘴裡能吐出好幾斤魚。看着滿滿的收穫,樂不可支的打魚人,總會拿一些小魚小蝦犒勞它們。

梅雨季節,漲潮水的時候,在河邊那棵歪脖子大柳樹下,打魚人用木架支着一個大罾網捕魚,坐在罾邊,徐徐將網收起,又緩緩放入水中,周而復始,在這一收一放中,不時也能捕到一些小魚小蝦。「扳罾如守店」,扳罾人不僅需耐得住寂寞,還要力氣與技術。不會扳罾的人,往往十罾九空。沒有一把好力氣,連水百來斤的大罾,很難扳出水面,弄不好連人帶罾都會被甩進河裡。至今,在夕陽下扳罾捕魚的美景,還像一幅圖畫懸掛在眼前。晚霞染紅了河水,罾網起落,波光鱗鱗。一網又一網,五彩斑斕的霞光被盡收網底,清溪河在朦朧的夜色里漸漸睡去。

枕河而居的人家,每天都有「河水煮河魚」的美味。風雨黃昏後,紅泥小火爐燒着熊熊炭火,鐵鍋里煮沸着白蘿蔔燒胖頭魚,除了放些姜蒜,不加任何佐料,隨着炭火的燉煮,濃稠的魚湯燉得象米湯樣純白。蘿蔔和魚的鮮香在火的作用下漸漸溢出,在沸騰熱氣里撲鼻而來。即便喝口湯,也讓人唇齒留香。這樣平常的魚和蘿蔔,經過岸邊人家隨意的烹飪,竟成了一道質樸本真的美味,其根源,還是家鄉的水好魚肥啊!

清溪河裡還有一種魚中珍品,形如麥粒,人們稱之為麥魚,蠶老麥熟枇杷黃的時節,麥魚成群的從上游順流而下,到清澈見底的清溪河中嬉遊,清溪灣村口那段河面很寬,並有一長溜的淺灘,麥魚群遊戲水,逆流而上,黑壓壓的一片,宛如墨汁潑進了水裡。它們游到淺灘處,墜入村民早已設置的蔑籠中。有的村民用舊蚊帳布、竹竿做成捕撈器具,摸水在河灘邊淺水處捕撈小麥魚,在捕撈期不但白天河邊聚滿了人,夜晚河邊也是魚火點點,往日靜靜的清溪河此時變得喧鬧起來。

麥魚可以鮮食,也可以加工成麥魚乾,做成「麥魚燉雞蛋」、「辣椒炒麥魚」、「雜燴麥魚醬」等美味佳肴。麥魚捕撈後,回到家中用竹團筐攤開晾乾,然後把麥魚攤在篾篩子上,放到火桶上烘烤。有些人家將麥魚放在鍋里用少許香油在文火上焙乾,焙乾的鮮麥魚,顆顆似珍珠,金燦燦、亮晶晶,頭尾齊全,甚至魚眼還完整無缺。前些年在農貿市場還看見有人提着竹籃,裡面用小布袋裝着少量的麥魚乾賣,物以稀為貴,干麥魚已經賣到幾百元一斤,的確是「里人珍之」 的魚中珍品啊!

家鄉有個古老的習俗,每逢端午節都會在清溪河賽龍舟。端午那天,河邊人聲喧鬧,沸沸揚揚。人們把河岸擠得滿滿,扶老攜幼,摩肩接踵。有的孩子坐在大人的肩頭。有幾個小孩還爬到河邊歪脖子柳樹上看。河的上游,十幾條龍舟正蓄勢待發。龍舟和一般的魚船不一樣,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龍尾以木雕成,塗上顏色加以彩繪。龍頭上的鬍鬚是用細麻做成,被河風吹拂着栩栩如生。龍船上鑼鼓喧天,水手們躍躍欲試。

只聽一聲號令,賽龍船舟開始了。傾刻喧天鑼鼓如春雷滾動,漫天水花似春雨飄灑。只見一條條龍舟像離弦之箭向下游飛去,白色的浪花在船後鋪成一條白練。那昂起的龍頭威武無比,那翹起的龍尾直指藍天。每條龍舟上,都整齊地坐着兩排划船手,劃着一式的短槳。船頭還有一個站着的人,身子一顛一顛地使勁擊鼓敲鑼。隨着「咚咚鏘,咚咚鏘」的鑼鼓聲,短槳整齊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團團雪白浪花。龍船就在這浪花中有節奏地起伏着,飛快地前進着,真像是龍騰大海,壯觀極了。

流淌着鄉愁的清溪河,總是讓我魂牽夢縈,即使我遠去他鄉的時候,這條河也依然時時流淌在心頭。

[1]

作者簡介

李春生,安徽人,出生在五十年代,是一個愛好文字的老退休工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