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洪瀨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洪瀨鎮歷史悠久,公元504年,梁武帝置南安郡於豐州城,毗鄰的洪瀨逐漸形成集鎮。[1]

隋唐五代之後,洪瀨商埠碼頭開始繁榮。因晉江上游東溪流至西林湖尾時,地勢下斜,溪中多卵礫石,瀨頭洪水湍急,故稱「洪瀨溪」。溪畔的集鎮稱「洪瀨鎮」。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8700公頃,常住人口104121人。

中文名: 洪瀨鎮

外文名: honglaizhe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南安市

地理位置: 福建省南安市東北部

面 積: 8700 公頃

下轄地區: 溪霞,譙琉,西林,葵山,前峰等

政府駐地: 江濱東路

電話區號: 0595

郵政區碼: 362331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04121人(2017年)

著名景點: 洪瀨清水岩

機 場: 泉州晉江國際機場

火車站: 泉州站

車牌代碼: 閩C

歷史沿革

洪瀨鎮因溪而得名。晉江的上游東溪流至湖尾時,因地勢下斜,溪中多卵礫石,瀨水湍急洪大,故稱「洪瀨溪」。梁武帝置南安郡,豐州成為南安郡治後,毗鄰的洪瀨逐漸形成集鎮。

宋為懷德鄉豐年裡,從政鄉崇化里、靈感里、遵教里,德教鄉趨庭里、崇和里、嘉禾里。元、明、清分屬四、五、六、十八、十九都。民國17年在洪瀨設第三區,轄今洪瀨、豐州、霞美、梅山、康美、洪梅、羅東、東峰、九都、向陽等一帶。民國31年,第三區改為第二區。民國35年置洪瀨鎮。

解放初,在洪瀨鎮設第八區,轄今洪瀨、康美一帶及梅山部分。1956年設洪瀨區。1958年在洪瀨設紅色公社(年底更名為洪瀨公社)。1959年析出康美。1961年置洪瀨區,轄今洪瀨、洪梅、康美一帶。1965年析出康美,設洪瀨公社。1965年5月劃出洪瀨鎮為縣直屬鎮。1968年洪瀨鎮併入洪瀨公社。1979年析出洪梅。1984年10月公社改鄉,同月改鎮。

社會事業

洪瀨鎮有兩所中學,在校學生數5252人,小學24所,在校學生數8839人,中心幼兒園2所;衛生院1所,敬老院1所;義務教育成效顯著,13所小學54間完成「四室」建設,新僑中學被評為福建省二級達標中學,洪瀨中心小學、譙琉中心小學、第二小學先後被評為福建省農村示範中心小學。鎮財投入超1000萬元,社會捐款超1000萬元,用於教育事業,其中遷建第一中心小學等3所及拆舊建新20所小學,面積共13300平方米。

2004年該鎮順利通過泉州市創建小學「十配套」達標驗收和省「雙高普九」的驗收。籌集400多萬元建設衛生院住院部和門診大樓,進一步改善了廣大群眾的醫療條件。完成總投資100多萬元,占地20畝瑞基廣場的建設,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多方籌資4000多萬元,累計鋪築鄉村水泥路150公里,拆舊建新村3萬多平方米,推進寬裕型小康村建設步伐。足額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進行五期22戶「二女戶」和四期8戶殘疾人「安居工程」建設,進一步社會保障體系。雙擁共建結碩果,2004年,該鎮獲得省級「雙擁模範鎮」(三連冠)的光榮稱號。積極開展「平安洪瀨」創建工作,精心構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堅決落實計劃生育、環境保護、國土資源「三大國策」,實現可持續發展洪瀨鎮位於南安市東北部,屬泉州半小時經濟圈,晉江東溪橫貫全境,省道307線穿越沃野,與南洪、洪四、洪六、洪河公路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轄22個行政村,其中社區4個,海外僑親5萬多人,自古集市貿易繁榮,是聞名遐邇的商貿古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