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洛萬鄉位於興義市西南部,萬峰湖畔,距興義市區77公里,地處東經104°35′-104°46′,北緯24°37′-25°45′之間,東與倉更鎮、滄江鄉毗鄰,北與捧乍鎮接壤,西與三江口鎮緊連,南與廣西西林縣八大河鄉隔湖相望。轄6個行政村73個村民組,共2913戶13118人。鄉境內居住有漢、布依、苗、彝、壯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數的44%,民族風情濃郁。

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主要經濟作物有板栗、油桐、生薑、甘蔗等;主要礦產有金、銻等。森林植被主要是以雲南松為主的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1]

目錄

基本信息

洛萬鄉位於興義市西南部,距城區78公里,東與倉更鎮、滄江鄉相連,西與三江口鎮毗鄰,南以萬峰湖為界與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馬蚌鄉和古障鎮相望,北與興義市最發達鄉鎮捧乍鎮接壤,全鄉國土面積168.38平方公里,是興義市行政區域第二大鄉鎮。

地名由來

當地布依語稱粘身草(學名鬼針草Bidens pilosa Linn)為"gogtwaanc"(洛萬),稱大葉榕為"faixwaanc"(果萬),兩種植物的布依語語調值,差異明顯。但長期以來,由於布依族有語言無文字,許多地名學家不精通布依語,難以用漢字準確記載少數民族屯寨的地名。經過長期探索,他們採用音韻和訓詁的方式記載地名,即便如此,也不可避免錯漏和偏差。

記者推測,對於這個偏僻落後的蠻荒地段--洛萬,方志學家們最好的辦法也許就是先學布依語,再取中用宏,採取折中的方式,將之記作"洛萬"或"果萬"載入方志。 約定俗成,傳承至今,便有了現在的"洛萬"(鬼針草)或"果萬"(大葉榕)名稱。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洛萬鄉就是"百草豐茂,古樹叢生"的地方。

城鎮建設

洛萬鄉屬"建並撤"後逐步發展起來的一個鄉,城鎮建設起步晚。為切實加快小城鎮建設,洛萬鄉於2001年首次進行了《總體規劃》,規劃集鎮區面積30.5公頃, 建設用地16.5公頃,發展人口1600人。經鄉黨委政府爭取項目資金,現已完成了集鎮區道路硬化,引來了自來水,新建了鄉民族中學等,現集鎮區已安置人口600餘人,擁有攤位180多個,大小門面商貶80餘家,每周星期二均有2000多人前來趕集購物,新區建設正在進一步建設中。

經濟發展

洛萬鄉屬典型的"少、邊、窮"農業鄉鎮,沒有工業企業,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生薑,以發展板栗、油桐桉樹、馬尾松等生態林業為支撐,共實施退耕還林1.6萬餘畝,社會造林1萬餘畝, 森林覆蓋率達64%,發展湖灣網箱養魚6000多箱,湖灣圍欄養魚1000餘畝。2006年底,洛萬鄉財政收入20 萬元,農業總產值4931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595萬元,占32.3%,林業產值1138萬元,占23.1%,畜牧業產值1367萬元,占27.7%,漁業產值831萬元,占16.9%,人均純收入為2313元。

產業結構

洛萬鄉搶抓移民後期生產扶持機遇和新階段扶貧開發機遇,新修公路100多公里, 通鄉油路於2006年底建成投用,現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組組通公路。鄉境內氣候溫暖濕潤,熱量豐富,降雨充沛,屬沿江低熱河谷氣候,年平均氣溫24℃,年無霜期330天,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

在今後的發展中,洛萬鄉將利用沿萬峰湖及通鄉油路的有利條件,搶抓機遇,按照"建設生態林業之鄉"的發展目標,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全鄉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資源狀況

洛萬鄉國土面積160.78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7145畝,有林地10萬餘畝,牧草地6.3萬畝,水域面積1.6萬畝。

洛萬鄉盛產板栗、油桐,與倉更鎮、滄江鄉並稱為"板栗、油桐"之鄉。洛萬鄉圍繞山水做文章,搶抓退耕還林機遇和新階段扶貧開發機遇,實施退耕還林1.6萬餘畝,社會造林1萬餘畝,發展湖灣網箱養魚6000多箱,湖灣圍欄養魚1000餘畝。

礦產資源主要有隴納金礦及打舍銻礦,共有礦區面積6500多畝,現沒有正式開採。[2]

社會事業

計生事業成效明顯。洛萬鄉成立有計生服務站,能獨立進行計生工作,1997年至今,洛萬鄉連年被市政府評為計劃生育合格鄉鎮,人口出生率一直控制在9.8‰以下,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洛萬鄉現有民族中心小學1所,村級小學8所(含教學點),在職教師66人,初中在校生365人、小學在校生1419人。

衛生事業日臻完善。洛萬鄉衛生院現有職工20人,其中醫師5人,醫士5人,藥師1人,醫技2人。能夠獨立開展醫療衛生工作,並下設有5個村衛生室。

社會治安良好。洛萬鄉積極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對各類刑事、民事糾紛進行排查,調解各種糾紛,將信訪處理在萌芽狀態,至今未發生過群體性上訪事件,社會治安良好。

優勢

項目位於萬峰湖中上游,其周邊的滄江鄉、三江口鎮等均沒有同類加工廠,水產資源豐富;油路已通洛萬鄉,正準備修通項目區,且沿湖岸線西上約1小時航行可直通雲南乃格,橫跨湖面能直達廣西西林,交通便利;項目區位於萬峰湖畔,水產品收購加工方便,無需轉運,生產成本低,效益高。

環境建設

在硬環境方面:乘陸路可直通城區及周邊鄉鎮,順水路可直通雲南、廣西等地,交通方便;項目區現已拉通自來水、照明用電及電信和移動通信光覽,基礎設施優越,信息暢通;項目業主可無償提供廠區建設用地,無用地之憂。

在軟環境方面:項目業主可為投資商爭取項目資金,爭取扶貧資金投入,擴大生產規模,開發新產品,推介(推銷)產品,並提供堅強有力的法制保障,維護投資商合法權益,在投資初期實行免稅優惠,為其開發銷售市場等。[3]

榮譽稱號

2020年7月,被全國愛衛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