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涇原兵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涇原兵變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名稱: 涇原兵變

發生時間: 783年10月-784年7月

地點: 長安

參戰方: 涇原士兵 唐朝

結果; 唐軍獲勝

涇原兵變唐德宗時期發生的一起兵變事件:建中四年(783年),涇原鎮士卒兵變,攻陷長安;唐德宗倉皇出逃至奉天(今陝西乾縣),並被叛軍包圍一月餘,史稱奉天之難。

自此事件後朝廷更加威嚴掃地,唐朝皇帝又開始重用宦官。[1]

戰爭歷史背景

河北割據

安史之亂平定後,黃河下游各個節度使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後來更世襲相傳,如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死後,其侄田悅繼承魏博節度使一職,唐中央也無法過問。唐德宗繼位後,決心對付地方的藩鎮。建中二年(781年),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死,其子李惟岳要求德宗任他為新任成德節度使,繼承父親,但被德宗拒絕。李惟岳於是聯同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及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一同舉兵謀反。

德宗命幽州留守朱滔、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等平亂。最初效忠唐中央的軍隊處於上風,李正己謀反後不久病故,其子李納續領淄青軍,但被圍困;梁崇義被李希烈打敗自殺;李惟岳部下王武俊叛變,殺掉李惟岳向中央請降。四鎮中只有魏博的田悅仍在對抗中央,但已孤掌難鳴。

朝廷不公

不久,唐德宗授王武俊為檢校秘書少監、兼御史大夫、恆州刺史、恆冀都團練觀察使,實封食邑五百戶,又任命張孝忠為易定滄三州節度使,康日知為深趙都團練觀察使,命朱滔回鎮幽州。朱滔要求擁有深州被拒,因此怨恨朝廷。王武俊認為自己誅殺李惟岳,功勞在康日知之上,卻沒能得到節度使的職位與趙定二州,心中十分不滿。此時,處於下風的田悅把握機會,成功說服兩人倒戈反唐。於是王武俊、朱滔二人率兵救援魏博田悅、淄青李納。當時,田悅在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等人的征討下,勢力已經衰弱,這時得到王武俊、朱滔的幫助,得以恢復元氣。 之後,四人互相結盟,並分別稱王。

建中三年(782年)秋,朝廷任命李希烈為檢校司空,兼淄青節度使,新羅、渤海兩蕃使,讓他討伐李納。李希烈假言討伐,其實暗中與之私通。朱滔、田悅、王武俊、李納稱王后,派使者到李希烈那裡去,李希烈也自稱建興王、天下都元帥。 黃河下游的藩鎮叛亂越演越烈。

戰爭起因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朝廷任命李勉為淮西招討使,哥舒曜為淮西副招討使負責討伐李希烈。四月,哥舒曜率兵駐守襄城,多次與李希烈作戰,都沒有勝利。

八月,李希烈率二萬兵馬圍攻河南襄城。淮西招討使李勉令唐漢臣與劉德信率兵作為哥舒曜的援兵,但與李希烈一戰即潰。

九月,唐德宗為解襄城之圍,命舒王為荊襄、江西、沔鄂等道節度諸軍行營兵馬都元帥。又令涇原諸道兵馬援救襄城。

十月,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士卒抵長安。當時涇原士卒離開駐地,大多帶着家中子弟,希望到長安後能得到朝廷的優厚賞賜,結果一直到離開長安城都一無所得。當時德宗下詔,命令京兆尹王翃犒賞軍隊,京兆尹王翔只賞賜了粗茶淡飯,士兵們十分憤怒。揚言道:"我們離開父母,妻子,兒女。要與敵人死戰,但是卻吃不飽,怎麼能以草命對抗白刃呢!國家的瓊林、大盈兩座倉庫,寶貨堆積無數,不取此以自活,又去哪呢。"等到了滻水,就擊鼓吶喊地回軍了。姚令言說:"到了東都洛陽就會有厚賞,你們不要魯莽行事,這不是一條活路"。士卒不聽。用長戈把姚令言架出去了。姚令言急忙上奏,德宗聽到後大驚,急忙命令賞賜布帛二十車。並讓普王與學士姜公輔前往安撫,二人剛走出宮門,叛軍已經斬斷城門,陳兵與丹鳳樓下了。當天,德宗就倉皇出逃了。士卒大肆擄掠京師府庫財物。

當時,太尉朱泚罷鎮,閒居在長安晉昌里。當天夜晚,叛軍商量說道:"朱太尉被罷免已經很久了,如果迎立他為主,則大事可成。"於是讓姚令言率人前去迎接。涇源兵於是擁立朱泚為主。

時太尉朱泚罷鎮居晉昌里第,是夜,叛卒謀曰:"朱太尉久囚於宅,若迎為主,大事濟矣。"泚嘗節制涇州,眾知其失權,廢居怏怏,又幸泚寬和,乃請令言率騎迎泚於晉昌里。泚初遲疑,以食飼之,徐觀眾意,既而諸校齊至,乃自第張炬火入居含元殿。既僭號,乃以令言為侍中,與源休同知賊政事。既以身先逆亂,頗盡心於賊,害宗室,圍奉天,皆令言為首帥也。群凶宴樂,既醉,令言與源休論功,令言自比蕭何,源休曰:"帷幄之謀,成秦之業,無出予之右者。吾比蕭何無讓,子當曹參可矣。"時朝士在賊廷者,聞之皆笑,謂源休為火迫酇侯。朱泚敗,令言與張廷芝尚有眾萬人,從泚將入吐蕃。至涇州,欲投田希鑒,希鑒偽致禮誘之,與泚俱斬首來獻。

戰爭經過

奉天之難

唐德宗帶着皇妃、太子、諸王等倉皇出逃,由咸陽到奉天,護駕的只有宦官霍仙鳴及竇文場。涇原兵進入皇宮府庫,大肆掠奪金銀。朱泚進入宣政殿自立為帝,國號大秦,年號"應天"。皇叔彭王李僅、皇弟蜀王李溯遇害,朱泚分別贈其為司空、太子太保並葬之。

朱泚寫信給弟弟朱滔說"三秦之地,指日克平,大河之北,委卿除珍,當與卿會於洛陽"。

朱泚派涇原將領韓旻率三千騎兵,前去奉天,謊稱迎接皇上車駕,實際上是去攻打唐朝皇帝。段秀實想保護唐朝皇帝並誅殺朱泚,於是就偽造文書,招回那三千騎兵。騎兵回來後,段秀實就勸說朱泚停止做亂,朱泚不從,段秀實用手中的象牙笏擊打朱泚,被朱泚部下殺死。

此時渾瑊堅守奉天。德宗向魏縣行營告急,朔方節度使李懷光來救,神策軍行營節度使李晟後來也趕到奉天救援,奉天城於是轉危為安。朱泚圍攻奉天一月有餘,未果,退回長安固守。

逃亡漢中

李懷光自恃功高,德宗聽信宰相盧杞讒言,竟不肯召見,李懷光按兵不前,多次上表揭露宰相盧杞、宦官翟文秀等人之罪。德宗不得已,誅殺翟文秀,貶謫盧杞。

興元元年(784年)正月,德宗下罪己詔。即著名的陸贄《奉天改元大赦制》,詔書中言:"長於深宮之中,暗於經國之務。積習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穡之艱難,不察征戍之勞苦……天譴於上而朕不悟,人怨於下而朕不知……罪實在予,永言愧悼。"赦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朱滔之罪。敕令下達之日,"雖武人悍卒,無不揮涕激發"。

後來,李懷光奪楊惠元、李建徽所將兵,惠元被害。丁卯,車駕幸梁州,留戴休顏守奉天,以御史中丞齊映為沿路置頓使。李晟大集兵賦,以收復為己任。李懷光患之,移軍涇陽,連朱泚,欲同滅晟。晟卑詞厚意,致書諭之,冀其感悟,懷光頗增愧懼。

並加封李懷光為太尉,並賜鐵券,赦免他三次死罪。以示信任有加。李懷光大怒說:"聖人疑懷光邪?凡人臣反逆,乃賜鐵券,今賜懷光,是反必矣!"。於是將鐵券扔在地上。皇帝命翰林學士陸贄去勸諭他。幾天後,德宗駕幸漢中,讓戴休顏留守奉天。李懷光乃跟朱泚建立盟約,追擊德宗。

戰爭結果

李懷光後來跟朱泚決裂,逃往河中,朱泚陷入孤立,唐大軍進逼長安。朱泚和姚令言向西奔逃,抵達彭原的西城屯(今甘肅省鎮原縣東)途中被部下樑庭芬、韓旻等殺死。其餘黨源休、李子平奔鳳翔,被李楚琳斬殺。七月德宗返長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