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淚灑滕王閣(王友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淚灑滕王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淚灑滕王閣》中國當代作家王友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淚灑滕王閣

當站在偌大的太極廣場,面對滕王閣的那一刻,我頓時滋生出一種無限景仰之情。滕王閣是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都督洪州時創建,閣便以其封號為名,為南方現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築。滕王閣背城臨江,園林式的圍牆開有「千里逢迎」、「勝友如雲」兩扇大門。門後反面鑲有「閒雲潭影」、「物換星移」兩塊門牌。走近閣樓下的石欄,我看到兩旁有一對稱的異形人工湖,清波漣漪的湖面輝映着藍天、白雲,頗有「閒雲潭影日悠悠」之風韻。舉目仰望,高閣「上出雲霄」、「層台聳翠」,確有「列岡巒之體勢」。

信步登上89級台階,繞閣一瞧,四面懸掛着「東引甌越」、「西控蠻荊」、「南溟迥深」、「北辰高遠」巨型匾額。它不僅標明了東南西北四向,而且將王勃祖《滕王閣序》文一開頭寫的地理位置,也巧妙地表現出來,真可謂匠心獨運。

入閣逐層細觀,第一層是序廳,宮燈高懸、畫棟雕梁。進門正前方,是一尊漢白玉雕的《時來風送滕王閣》,門前有一塊毛澤東主席題寫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拱聯。整個廳內,到處都是古聯掛壁、今畫滿牆,許多名家手筆的匾額和楹聯,彰顯着滕王閣的不凡地位。置身其中,真疑是「桂殿蘭宮」;第二層是暗層,牆壁上的「人傑長卷」,栩栩如生地描繪着自秦以來江西120位歷代名人畫像,其中有陶淵明、楊萬里、文天祥、王安石、湯顯祖等耳熟能詳的人物;第三層北耳廳有一個茶座,我和老伴在此品茗小憩,悠哉樂哉;第四層的「地靈巨幅」畫卷上,形象逼真地展示了江西美麗的名山大川,令人為之讚嘆喝彩。走到第五層中廳,眼前忽然一亮,牆上銅板雕刻的蘇軾手書《滕王閣序》和王勃祖拿着酒杯的塑像,吸引了我的眼球。

默讀着序文,當年王勃祖探父途中趕赴滕王閣,揮筆書寫《滕王閣序》的往事,不禁浮現眼前:王勃祖由於恃才傲物,深為同僚所妒,仕途屢遭顛折。有一次,不僅丟掉官職,投入監獄,險些送命,還累及了父親。當時父親王福畤擔任雍州司戶參軍,受其牽連被貶為交趾縣令。幸虧趕上唐高宗冊立太子,大赦天下,王勃祖才掙脫了縲紲之苦。從此,他決意告別仕途,遠涉千山萬水,前往交趾看望父親。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六月,王勃祖從老家龍門(原河津、今萬榮)出發,千里迢迢南下交趾(今越南北部)。他沿黃河、運河南下,再朔江而上,經蕪湖、安慶,抵達馬當。九月初八日,王勃祖聽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說,滕王閣重修告竣,洪州都督閻伯嶼要在重陽節大宴賓朋,如能參加,寫作詩文,可以名垂千古。老者問王勃祖:「你是否願去,如若願去,我可以幫你。」於是,王勃祖拱手致謝,隨即前往。馬當山(今江西彭澤縣境內)離滕王閣所在地洪都(今南昌),尚有七百里之遙,王勃祖不辭千辛萬苦,一日趕了七百里路,順利到達南昌,按時赴會,成就了一段「時來風送滕王閣」的佳話。閻都督此次宴客,目的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都推辭不寫,而王勃祖,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非常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頭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閻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便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如此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由此,王勃祖的《滕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望着牆壁上描繪的王勃祖,昂首於船頭,趕赴洪都的神采飛揚的畫像,我激動地流下了兩行熱淚。

正在觀覽畫像的我,突然聽到一陣古樸、幽雅的古樂聲。我攙扶着老伴,踏階循聲上至最高層。原來,這裡有一場古裝演出,我和老伴很感興趣,隨意找了一個位置坐了下來,認真地觀看了一番。欣賞着富有詩意、極具浪漫氣息的《霓裳羽衣舞》,我的思緒一下子就飄到了一千多年前,那「佩玉鳴鸞罷歌舞」的境界了。王勃祖的《滕王閣詩》隨之響在耳邊:「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我不由得為這情景交融、昂揚向上的詩句,輕輕地擊掌!

欣賞完古裝演出,憑欄觀之,我想領略王勃祖筆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情畫意。近視,贛水濤濤,輪艇穿梭;遠看,雲遮霧罩,一片迷茫。我費盡心機,也未曾觀看到那詩情畫意的景象,心中頓生「看景不如聽景」的憾意。有旅伴說:「今非昔比,現在贛江上的公路橋、鐵路橋已隔斷了『秋水』,閣旁的高樓大廈直刺雲天,哪裡再尋找『閭閻撲地』和『漁歌唱晚』的舊景啊!」寥寥數語,把我心中的遺憾掃得蕩然無存。看着廳內人來人往的場景,我的思緒又飛揚起來:王勃祖出生於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神童之稱。6歲時就能舞文弄墨,9歲時讀顏師古的《漢書論》,寫了《指瑕》十卷,以訂正錯誤。其超人的天賦使人嘆賞不已,還未成年就經人舉薦入朝位朝散郎。他父親的朋友杜易簡,常常把他與兄長王勔、王勮比作「王家三顆珠樹」。王勃祖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並稱初唐「四傑」,王勃祖居首。王勃祖一生著述甚豐,有《王子安文集》傳世。想起這些,我真的為自己是「龍門王氏」後裔,感覺到驕傲和自豪!

走出滕王閣,我和老伴信步於人工湖邊。驀然,一尊王勃祖塑像跳入眼帘。只見王勃祖,衣冠楚楚地立於水中的一塊圓石之上,右手拳頭緊握,左手握一書卷,目光烔烔地目視前方。若是在北方,時間處於元月中旬,正是寒風呼嘯,雪花飛舞之時,可在南昌的贛江岸邊,依然是和風送爽,垂柳依依,處處蔥蘢。王勃祖身旁的幾株垂柳,隨風婆娑搖曳,那長長的粗細不一的枝條,互相輕輕地纏繞着、拍打着,宛如春心萌動的少男少女,在痴情地擁抱着、撫摸着。伴着風兒的節拍,枝條在相互摩擦中沙沙作響。聽到這一陣陣的沙沙聲,我感覺像是在為王勃祖深情吟唱一曲悲涼的輓歌。倏忽之間,我想起了唐崔櫓的《柳》一詩:「風慢日遲遲,拖煙拂水時。惹將千萬恨,系在短長枝。骨軟張郎瘦,腰輕楚女飢。故園歸未得,多少斷腸思。」輕吟詩句,我不禁為王勃祖的英年早逝,流下了痛心和惋惜的淚水。

那是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初夏的一個清晨,天氣分外清爽,王勃祖由廣州登上輪船,前往交趾。站立船中,舉目遠眺,渺茫無際的大海,白浪翻滾,王勃祖恍若置身于海波之上,心情格外激動。凝視着大海,他被大海的廣闊無垠所感動,被大海的綽約多姿所陶醉,被大海的氣勢磅礴所折服。海風掀起接二連三的巨浪,捲起千堆雪花,撞擊着嶙峋兀立的礁石,發出驚心動魄的轟鳴聲,激起滔天白霧。力量之巨大,氣勢之雄偉,真可謂排山倒海!此刻,王勃祖的心海,也伴隨着奔騰翻卷的海潮,掀起滔天巨浪。驀地,他覺着船隻在浪濤之中顛簸着、搖晃着,卻以驚人的毅力前行着,構成一幅名副其實的乘風破浪圖。王勃祖興奮地在心裡默念着:「父親,我很快就要見到你了!」數年的思戀,數年的嚮往,終於要變成現實了,王勃祖的心情怎麼能夠不激動?!怎麼能夠不興奮?!

到了交趾,王勃祖陪伴父親度過了一個酷暑盛夏,這是他有生以來感覺到最幸福的一段日子,直到涼秋八月的一天,才踏上歸程。那天,王勃祖由藍江登上了一艘客船,剛剛駛入南海,就颳起了大風。大海是無風三尺浪,有風浪更高,船隻瞬間被滔天巨浪掀翻,王勃祖不幸溺水身亡。越文資料是這樣記載的:王勃溺水身亡的地方緊靠南海,是藍江的入海口,距海南島不遠。但是,那裡的氣候特殊,雖然是灘平坡緩的視野開闊之地,天氣卻喜怒無常,瞬息萬變,狂風大,浪淘洶,往來船隻不知底里,時常遭致滅頂之災。王勃遇險,概此原由……那一天,海水漲潮倒灌,把王勃的屍體頂入藍江,被當地村民發現,認出這位是中原的早慧詩人,即刻通知他的父親,然後就地埋葬在藍江左岸(今越南義安省宜祿縣宜春鄉)。出於對王勃的崇敬,雕像、修祠,永為紀念。可惜的是,王勃祠廟,於1972年被美國飛機炸毀了,墳墓也被炸平了,僅存有一些資料照片,這是抱恨終天的憾事。

才華橫溢的王勃祖,就這樣被大海吞噬了。時年,他才26歲,這真是天妒英才啊!王勃祖的遺蹟,毀於美國的炸彈之下,更是令人異常憤慨。旋即,我心中激起了萬千恨意:我痛恨大海如此無情,我痛恨美國侵略者如此可惡。想到此,我再也控制不住內心的憐惜之情、悲傷之感和痛恨之切,兩行淚水潸然落下。

久久地徘徊於王勃祖的塑像四周,我讓老伴從各個角度為我攝影留念。凝視着高兩米,以銅為材質的王勃祖塑像,一種驕傲和自豪之情又襲上心頭。滕王閣因王勃祖的序傳名,序以閣流芳,譽貫古今,名揚中外,與湖南岳陽樓武昌黃鶴樓齊名,並稱我國江南三大名樓。由此,引起歷代文人墨客的千種文思、萬般風情,形成一個以名勝樓閣和名文為中心的綿綿不絕的文化藝術作品的大薈萃。閣文齊名,爭奇鬥豔;招蜂引蝶,蔚為奇觀。韓愈白居易杜牧唐伯虎歐陽修、]]王安石]]、朱熹辛棄疾文天祥等數百位歷代文人墨客,慕名而至,或塗丹潑墨,或題詩作賦,留下了名篇佳句。我曾多次讀過王勃祖的《滕王閣序》,也看過韓愈、范致虛、虞集、劉儼等名士的重建或新建滕王閣《記》,但就其文采、詳盡、影響等方面來說,無疑是首推王勃祖的《滕王閣序》了。王勃祖雖然只活了26個春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卻留下了燦爛光輝的一頁,這成為我為先祖驕傲和自豪的理由。

時針已指向11時45分,我的肚子也開始咕嚕咕嚕地叫起來。可我依然不願離去,靜靜地佇立在王勃祖的塑像前,腦海里反覆想着王勃祖的生平事跡。老伴催促我說:「咱們走吧,還得趕火車呢。」我朝着王勃祖的塑像,深情地鞠了三個躬!

轉身離開的一瞬間,萬般情愫湧上心頭,眼窩不由自主地溢出了兩行淚水……[1]

作者簡介

王友明,河北臨西人。中國散文家協會常務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