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的疤痕(陳小丹)
作品欣賞
泥塑的疤痕
雕塑,本是藝術,然,它總莫名在一些血腥恐怖的劇情中出現,或是某部小說,或是某部電影。是它雪白的顏色,令人不寒而慄,是它冰冷的僵硬,使人心生恐懼,還是它的靈魂,早就融入於這副冷酷的軀殼,用眼神的鋒利,一刀一刀雕刻這個世界。
《拯救嫌疑人》這部影片,千篇一律的情殺案。不過,懸疑方面倒做得細緻,有案中案的感覺。可能看過太多的影片,以至於現在的電影,多少都能猜出它的每一步,少了驚喜。能夠案中案,才能添神秘。如同盲盒,早早猜到個中,又有何興趣。
電影的劇情,是尋常不過的富家子戀上藝術女。藝術女家境普通,被外界傳言貪錢,才忍受富家子的暴力,典型的「一巴掌,一顆糖」。
開始,我也以為如此。後面,一個鏡頭,是藝術女被兇手刺得滿身刀傷,甚至頸部動脈也血流汩汩的情況下,她邊捂着脖子的傷口,邊匍匐地爬向臥室,呼吸停止的那刻,喚了聲富家子的名字。
愛是美好,是呵護,不該是殘暴蹂躪。富家子的愛,變形了;藝術女的愛,也同樣變了形。他愛到了極致,是虐;她愛到了骨里,是被虐。如人飲水,卻要被外人無端揣測,加以言語中傷,將變形的深愛,演繹成貪慕虛榮。
網絡科技的發達,確實有很多好處。也無形中造就很多網絡暴力。有一較為深刻的事件,去年,某省市的校園,一教師在倒車時,失誤將年幼的學生撞倒,致其身亡。不幸發生後,更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某些人在網絡世界,找到挖掘流量的渠道。他們緊揪着那孩子的母親,事故發生後,在現場衣冠整齊,妝容精緻,沒有放聲痛哭這些細節,來斷定她的不傷心,索要巨額賠償。就這樣,冷漠、貪財,一個個深刻的字眼,輪番在網絡爆出,引來大批不明就裡的網民,紛紛控訴這位年輕的母親。當時我就想,是電視劇看多了嗎,傷心就必須放聲痛哭才是傷心?每個人表達情感方式都不同,大喜痛哭,大悲長笑的多了去。人的心臟,腦部,本身神經血管就多如牛毛,跟機器的電線一樣,線越多,越複雜,反應就越繁瑣多樣,怎麼可能一個模式。終於,那位母親熬到辦完孩子的後事,也一同去了另外的世界。不能說她是遭遇網暴而丟了生命,但人脆弱時,是很需要鼓勵支持,即使,只是一句輕聲的安慰。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老祖宗的話,意義深遠。
未成型的泥塑,帶着餘溫倒在冰冷的地面。沾着罪證的雕刻刀,悄聲無息埋入它的生命。從一個鮮活生命的終結,進入一個凝固的空間。雕刻刀就像那道疤痕,藏在泥塑的心底。
人,都是一件未成型的泥塑,任何經歷,都有可能變成那把深埋入心底的雕刻刀。最終,它會成為一道深刻的痕跡,標識着遺憾。
富家子脖子上,有一道疤痕。他總是戴着絲巾,裹着那道疤。以至於,他也曾誤以為,自己無意識中用刀割向心愛之人的頸脖。疤痕是他的遺憾,更是他無法面對的痛。他覺得自己無能,沒能救下自殺的母親。這樣的遺憾,也成了扭曲他心理的工具。他不懂得如何愛人,將愛變得暴虐,變成折磨。
富家子的父親,同樣是心裡有疤痕。疤痕是無形的遺憾,情人的自殺,以及不敢公開承認的私生子。為彌補這個遺憾,他不斷放任兒子的荒誕行徑,包括後來為他掩飾「殺人」的罪行。疤痕太深,讓他忘記自己本應是執法嚴明、被寄予厚望的檢察長。
影片中的女主,是位金牌大律師,在職場生涯相當成功的女性。陳律師除了傲人的戰績,還有她引以為傲的大長腿。傲人的大長腿為她最疼愛的女兒贏得比賽,卻跑丟了女兒。營救女兒時,大長腿同樣沒有發揮到理想的效果。傲人的,反而成了她的遺憾,她的疤痕。數十場未敗戰的官司,這樣傲人的經驗,成為脅迫她必須為兇手辯護的軟肋。
藝術女的母親林老師,一位美術教師。她培養了同樣有藝術天賦的女兒,美貌與才華兼具。在那罪惡之夜,女兒恐慌中撥通母親的電話。電話響了很久,女兒在絕望中死去,母愛在遺憾里一遍遍重複着悔恨。悔恨交織成一張復仇大網。網着雜亂的愛與恨。人吶,一旦繞不過彎,就直挺挺的入了死胡同,怎麼也拐不出條道來。林老師竟利用起陳律師身為母親的軟肋,把仇恨化成自己的盔甲,鑄起一把復仇之劍。復仇劍本是雙刃,傷人同時亦傷己。
遺憾或者無法彌補,悔恨也不能挽回,但只要心還在,可以點滴撫平,疤痕終有變淺的一天。
作者簡介
陳小丹,筆名圓蛋,中國檔案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湘橋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刊物《嶺南文學》副總編,《神州文學》副主編。希望餘生能夠霽月光風,不縈於懷。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