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法門寺地宮和印度阿育王有什麼關係

阿育王

來自網絡的圖片

法門寺地宮和印度阿育王有什麼關係在普通的外表下,法門寺佛塔可謂大有來頭。佛經上記載,阿育王於公元前3世紀統一印度,連年的征戰,建立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帝國之後,為救贖戰爭中的殺戮,阿育王開始力推佛教。[1]

為此,他派出了大量僧眾和信徒去到國外,宣揚仁慈和非暴力,大力宏揚佛法。傳說阿育王在世界各地建造了數座佛塔,供人們禮敬佛祖。其中中國分布有19座,最早的法門寺佛塔,即是其中之一。傳說,法門寺中一個神秘地宮裡供奉了佛祖釋加牟尼的真身舍利。

阿育王(公元前303年至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皇帝,統治幾乎所有的印度次大陸,被許多人視為印度最偉大的皇帝。他擴展了錢德拉古普(Chandragupta)的帝國,統治着西到今阿富汗,東到今孟加拉國的領土,囊括整個印度次大陸,除了今天的泰米爾納德邦,卡納塔克邦和喀拉拉邦的部分地區。帝國的首都是Pataliputra(在今天的Patna位於Magadha),省會在Taxila和Ujjain。

他皈依了佛教。他因阿育王的支柱和法令派遣佛教僧侶到斯里蘭卡和中亞以及建立紀念碑而聞名,這些紀念碑標誌着釋迦牟尼佛生活中的幾個重要地點。

除阿育王發令外,關於他的傳記信息還依賴於幾個世紀後寫的傳說,例如2世紀的Ashokavadana(「Ashoka的敘述」,Divyavadana的一部分)以及斯里蘭卡文字Mahavamsa(《大紀事》)。現代印度共和國的標誌是對阿育王獅子首都的改編。他的梵文名字「阿育王」的意思是「無痛,無憂愁」。Ashokavadana也提到了他對名字與Saraca asoca樹或「Ashoka樹」的聯繫。[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