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沁園春 寒食鄆州道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沁園春 寒食鄆州道中》

作品名稱: 《沁園春 寒食鄆州道中》

創作年代: 南宋末年

文學體裁: 詩 詞

作 者:謝枋得

《沁園春 寒食鄆州道中》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謝枋得的詩。[1]

謝枋得的散文格調高奇,很有氣勢。他寫了大量的書、序、記、啟等方面的文章,"文詞清麗,高邁奇絕,汪洋演迤,自成一家"。[2]

謝枋得的詩傷時感舊,沉痛蒼涼,詩風樸素端正,有時也饒有韻致。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這首詞是謝枋得當年過鄆州時所作。宋朝滅亡之後,元朝不斷南征。其間,作者一直隱居在閩中,直到1289 年 ,福建參知政事魏天佑,為了向朝廷取媚,強迫詞作者北上,在寒食節,作者過鄆州,四月到了燕京,但最終絕食而死,年僅六十四歲。

詞的上片,由寒食節起筆,表達對祖塋冢柏的眷念之情。十五年來,逢寒食節,皆在天涯,講的是十五年來,到寒食節「皆在天涯」,而不能祭掃祖塋盡孝。這是作者的回憶。枋得於宋德祐元年(1275)出任江西招諭使,知信州。不久,元軍攻陷信州,枋得改名換姓入建寧唐石山中,後又隱居閩中,一直未回故鄉江西弋陽 。到現在已十五年。字面是說寒食節,實際上也暗含了對國破家亡的回憶 。用「皆在天涯」寫淪落飄泊,無家可衣,四字包含了血淚經歷。「嘆雨濡露潤,還思宰柏;風柔日媚,羞見飛花。」承起句寫十五年飄泊之中每逢寒食的思想感情,分兩層意思 :前二句是說在 「雨濡露潤」的天氣里,思念着「宰柏」。「宰柏」,墳墓上的柏樹,也稱「宰樹」、「宰木」。寒食節是祭掃祖塋的日子,經常是細雨濛濛,故云「雨濡露潤」,這種情況最容易引起在異鄉飄泊的人的 「宰柏」之思。後兩句說在「風柔日媚」的天氣里,卻又「羞見飛花」。「飛花」指的是熱鬧的景象 ,而無家可歸之人,則不忍着,也「羞見」,——國破家亡 ,自己無力挽救,因而只能埋名深山,豈不羞對「飛花」!這兩層意思總起來是說作者無時無刻都在思國念家,痛苦不堪。一個「嘆」字領起四句,「麥飯紙錢,只雞斗酒,幾誤林間噪喜鴉。」三句,仍從寒食祭掃着筆。「麥飯」、「紙錢」、「只雞」、「斗酒」,皆是祭品,祭掃完畢,便被那些烏鴉喜鵲所取走,這裡,作者則說自己不能用「麥飯」等物祭掃祖塋 ,林間的喜鵲烏鴉也空等了!「幾」,屢次,與「十五年」互相照應。這三句寫得仍然很悲痛。對祖塋的懷念,同時也是對故國的懷念,更是對自我不幸遭遇的感嘆。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為上述情況尋找原因。

「我」是指「天」;「他」則是指蒙元貴族。從字面上看,好象是放達,實際上是悲憤而且故意用作反語「不由乎我(天)」,正是「由我(天)」,「不由他」正是「由他」,作者既怨天又尤人。這裡用反語的原因,倒不一定在於當時作者身在蒙元貴族統治之下,枋得是個性格剛烈無所畏懼的人。反語是一種重要的修辭格,用於嘲弄諷刺。上片雖沉痛悲憤,但其基調卻顯得低沉。下片則變為至大至剛,充滿了視死如歸的精神。「鼎中煉熟丹砂 。把紫府清都作一家」,「鼎」,這裡指丹爐,道家在丹爐內煉丹,丹成可以飛升;「紫府」,道家稱仙人所居之地,「清都」指天帝所居的宮闕。這兩句是說自己對於自己的去處早在深思熟慮,胸有成竹,如同鼎中丹砂煉熟,隨時可以升天,以紫府清都為家了。枋得這次北上,早已有了死亡的準備,所以才有如此言語。「想前人鶴馭,常游絳,浮生蟬蛻,豈戀黃沙?」就此意作進一步發揮。

四句用一「想」字領起,滔滔而下,表明是作者的心理活動,意思是說神仙或得道之士每騎鶴上天,游於絳闕,其樂無窮;而世俗之身,當如「蟬蛻蛇解,游於太清」豈能留戀於塵埃濁世(「黃沙」)。他不想苟且偷生,屈節苟活,已經說得明明白白。以下就「寒食」本題,再表白自己的志向與氣節。「帝命守墳,王令修墓,男子正當如是耶。詞句「男子正當如是」,是肯定語氣,故以「那」「即」「也」足成七字句,並以叶韻,讚羨庸珏他們的愛國正義行動,表示自己作為好男兒正當仿效他們的精神,效忠宋室。另一方面,「又何必,待過家上冢,晝錦榮華」,則就此次被迫北上強令降元做官而言。「晝錦」,用指富貴還鄉。「過家上冢」,即還舊居,祭祖墳,指的是誇耀鄰里的事。作者概以「又何必」一語抹煞之。「待」表示將來可以實現之意,即今已斷言並無可能,因此不僅多此一舉,言辭殺辣 ,不留餘地。「上冢」一語 ,也是就寒食祭掃事生出,與「守墳」、「修墓」,同回應上片所說情事,緊扣題意。 這首詞作者先抒發思鄉之情,繼而抒發自己報國之情,全詞慷慨悲歌催人淚下。這首詞精彩之處,在於注重心理刻畫,含有感染力,因此是具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

謝枋(bìng)得,(1226年3月23日-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信州弋陽(今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詩文豪邁奇絕,自成一家。擔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通"六經",淹貫百家,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他蔑視權貴,嫉惡如仇,愛國愛民,用生命和行動譜寫了一曲愛國的壯麗詩篇。[3]

謝枋得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本人又是南宋大臣。自幼熟讀儒家經典,一生恪守封建道德,謝枋得誓不化元,從思想根源來說,一是為了捍衛中華傳統文化,元朝初期斯文遭踐踏,文壇蕭條,儒生被欺凌,儒道被遺棄。同時元朝把人分為四等,漢人和南宋遺民地位最低,謝枋得反抗的是元朝的民族壓迫,反對的是元朝對中華文化的破壞。二是程朱理學對其產生的深刻影響。中國長期的封建專制皇權的建立,文化道德上的專制主義必然是皇權所要求的。

1289年八月,其子謝定之奉靈柩還鄉。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庚寅九月,謝枋得被重新葬於弋陽玉亭鄉龔原雷打石。謝疊山祠位於北京法源寺后街3號、5號。明景泰七年九月,與文天祥同賜諡,天祥賜忠烈,枋得賜文節。朝廷在法源寺后街的江西會館謝枋得殉難處建祠,現院內還有二層小樓一座,原供謝疊山和文天祥像,為宣武區重點保護文物。

視頻

南宋謝枋得《慶全庵桃花》

.

蠶婦吟 宋 謝枋得

.

參考資料

  1. 《沁園春 寒食鄆州道中》 詩詞名句網
  2. 謝枋得:桃紅又是一年春 快資訊;發布時間; 2020-11-09
  3. 身負才能卻經歷坎坷,小談謝枋得 憤怒的大雁;發布時間; 201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