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江西東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江西東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是集湖泊、河流、草洲、泥灘、島嶼、泛濫地、池塘等濕地為主體景觀,濕地資源豐富、類型眾多而極具代表性的純自然生態的複合型濕地公園。是世界六大濕地之一,亞洲濕地面積最大、濕地物種最豐富的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4A級景區,中國科普教育基地。公園位於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地處鄱陽湖東岸,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區,度假勝利地廬山、中國瓷都景德鎮、道教聖地龍虎山、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的中心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16°23′39″~116°44′38″,北緯28°56′52″~29°13′31″。公園總面積為36285.0公頃,其中濕地總面積為35116.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6.8%。2008年被國家批准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

文名稱 江西東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地理位置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的北部

占地面積 36285公頃

景點級別 國家4A級景區

門票價格 60元/人

目錄

地質地貌

公園位於東南地窪區贛桂地窪系東北端。元古代起進入地槽階段。震旦紀後期地槽封閉為陸台。志留紀至下泥盆紀,形成了北北東——南南西向褶皺狀山脈。石炭紀至二疊紀,地殼下降。二疊紀末、三疊紀初,海西運動發生。三疊紀中,南部、中部下沉,形成砂頁岩含煤建造。侏羅紀末,發生燕山運動,伴隨激烈的火成岩活動。白堊紀開始,地殼活動更加強烈,西南部急速下降,末期燕山運動結束,地殼又急速上升,至第四紀,地殼活動以升降為主,湖濱及各支流堆積不等的沖積、淤積層。各期地層,除古代部分缺失外,均有出露。公園主要由低山、丘陵和平原組成。西南角最低,為鄱陽湖盆地。以高程和成因為主要依據,公園地貌具體分為三類: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區高程在100~200米之間,最高峰為尖頂峰,海拔124.8米;侵蝕剝蝕壟崗區高程在50~100米之間,岩底有變質岩、沉積岩、紅色砂岩三種;堆積平原高程在50米以下,包括河谷沖積平原、三角洲平原、淤積平原三種。

生物資源

濕地植物:公園濕地植被具有植物種類豐富、地理成分複雜多樣、廣布植物繁多的特點。據不完全統計,共有維管束濕地植物141種,隸屬43科,99屬。其中蕨類植物4科5屬5種;裸子植物1科2屬2種,被子植物38科92屬134種,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為優勢科。濕地公園內的濕地植物分別占江西省濕地維管束植物總科數、總屬數、總種數的41.18%、34.74%、23.23%。在141種濕地植物中,有浮水植物16種,沉水植物12種,挺水植物19種,濕生植物94種,浮水、沉水、挺水和濕生植物分別占濕地植物總數的11.35%、8.51%、13.48%和66.66%。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鄱陽湖濕地公園濕地植物種類豐富的特點,也表明該濕地公園所在區也是江西濕地植物區系較豐富的地區之一。 脊椎動物:通過實地調查和原始資料的整理,在公園先後發現野生脊椎動物共計249種,隸屬於33目77科,其種數為江西已知脊椎動物總數的29.0%[1] 。其中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17種,占江西省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總數的24.4%;省級重點保護動物63種,占總數的56.8%。

設施建設

截至2014年,公園是中國國內實際項目投資最多的國家級濕地公園,已經完成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有江西最豪華的遊船碼頭和最為先進的遊客服務中心,開闢了5條精品觀光、休閒線路。招商引資項目資金高達70多億人民幣。鄱陽湖濕地科學園包括天之區、地之區、水之區、服務區,其中天之區為鳥的天堂,位於白沙洲東南面,是冬季候鳥主要棲息地。地之區為植物及非物質文化寶庫,濕地植物園就建立在其中,面積約為60畝。水之區為水之澤國,站在白沙洲,眺望浩淼鄱陽湖,欣賞最廣闊的湖。人魚道工程,可以讓遊客與鄱陽湖魚群近距離接觸,在濕地科學園瀕臨的內珠湖中有魚類68種。濕地科學館建立在濕地科學園中,是整個濕地科學園的核心建築,分兩層,共3300㎡。落成後將提供濕地景觀和設施,成為進行科學研究、教學實習、科普宣傳和青少年自然知識教育的基地。濕地科學館將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展示濕地生態資源與濕地人文資源。濕地科研樓坐落在濕地科學館旁,落成後是濕地科學園對外技術合作的基礎平台,也是對內自身濕地研究開發應用的重要基地。配套設施還有一處圖書館,既可以給研究人員提供大量書籍資料,也可以提升遊客對於濕地生態旅遊的理解。此外還有遊客服務中心大樓是服務、接待廣大遊客的重要場所,特色商品店滿足遊客對於本地特產的需求。還有水上遊樂設施和江南最大跑馬場。

分布範圍

江西東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西南為鄱陽縣縣界,從鄱陽、餘干、三縣交界處往南(沿縣界至)蓮湖鄉小鳴咀(沿圩堤至)四望湖與昌江間道路(沿道路至)四望湖與北口湖圩堤(沿圩堤至)清洲彎(沿雲湖、北口湖間水道南岸至)角山處水到與樂岸河交界處(沿樂安河東岸至)樂安河與昌江交匯處,往北納入東湖、碟子湖、大塘湖及昌江胡家廠至下豐岸段(從胡家廠沿圩堤至)上土湖(納上土湖、青山湖後沿圩堤至)珠湖(納珠湖、白沙洲島後沿珠湖鄉西側永久性陸地邊界至)堯汊村(從鄱陽湖內往北至)漳田河(沿漳田河往西至)縣界(沿縣界至)烏山(沿永久性水體邊緣往南至)長山島、下山島(沿島嶼東岸往南至)縣界(沿縣界至)鄱陽、餘干、三縣交界處,此外還包括青山湖與珠湖間一塊長約1.8公里,寬約1公里的地塊。

濕地結構

江西東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濕地面積計算是按照鄱陽湖在常水位下的現狀進行的。地總面積為35116.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6.8%。其中,天然濕地面積為34126.0公頃,占濕地總面積和土地總面積的97.2%和94.0%,人工濕地面積為990.1公頃,占濕地總面積和土地總面積的2.8%和2.8%。在天然濕地中,湖泊、河流、草洲、泥灘、島嶼和泛濫地面積分別為12920.9公頃、1125.8公頃、4312.2公頃、13624.5公頃、276.0公頃和1866.6公頃,占濕地總面積的比例分別為36.8%、3.2%、12.3%、38.8%、0.8%和5.3%。在人工濕地中,池塘濕地、灌溉地面積分別為275.9公頃、714.2公頃,占濕地總面積的比例分別為0.8%和2.0%。

視頻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