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江城子·鵁鶄飛起郡城東 牛嶠

江城子·鵁鶄飛起郡城東
圖片來自搜狐網

江城子·鵁鶄飛起郡城東此詞寫多彩多姿的江城風物。詞中以大量的篇幅寫越溪風物,昔日越王宮殿只輕輕一點,從越溪風物中表現了世事滄桑、意境優美。

目錄

原文

牛嶠〔唐代〕

鵁鶄飛起郡城東。碧江空,半灘風。越王宮殿,蘋葉藕花中。簾卷水樓魚浪起,千片雪,雨濛濛。

譯文

一群白鷺從郡城東邊飛起,掠過江上碧藍的天空,江邊捲起半灘風。越王舊時的宮殿,如今只是一片荷花蘋草。水邊的樓閣竹簾高卷,魚兒在水面上嬉戲翻騰,攪起了千萬重雪花,融化在嚎檬細雨中。

賞析

  此詞的調名即是題目,寫的是一個多彩多姿的江城的風物。從既是郡城,又曾有越國宮殿等情況來看,自然寫的是古會稽。前三句「鵁鶄飛起郡城東,碧江空,半灘風」,寫的是江城的外景:一江碧水從城東流過,江面空闊,沙灘陣陣風起,好一派秀美、曠遠的江郊景色。「越王宮殿,蘋葉藕花中」是對此城歷史的回顧與沉思。越王勾踐是春秋時期赫赫有名的霸主之一,他就曾在這裡建都,可如今已不見痕跡,往日的宮殿一直上已是一片片紅藕翠蘋了,這就點明了此城的顯赫歷史,增加了一個描寫層次,無異於在它的背景上塗了一層古老蒼涼的底色,豐富了江城的形象。當然作者的懷古之情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說任何雄圖霸業、奕奕生光,都經不起時間的銷蝕而雲飛煙滅。尾三句「簾卷水樓魚浪起,千片雪,雨濛濛」,集中描寫最富江城特色的景觀:登上臨江的水樓,捲起幃簾,憑窗一望時,只見魚躍浪翻,激起千片飛雪,一江雨霧,迷迷濛蒙,蔚為壯觀。尤其是此番景色是透過水;樓窗口而攝入眼帘的,更如一幅逼真的畫卷,美不勝收。

  此詞僅三十五字,卻把一個江城的風物描寫得如此形神兼備,筆力實在不凡。究其奧妙,大約有三端:一是注意多側面、多角度的描寫。它先從遠觀角度寫江郊景色,次一歷史眼光看湖塘風光,再用特寫鏡頭寫水樓觀濤。如此不僅層次清晰,而且頗富立體感。二是注意色彩的調配和多樣。斑斕的鵁鶄、碧綠的江水與白色的沙灘構成一種清新淡遠的色調;翠綠的蘋葉與鮮紅的荷花相配,又以穠麗的色澤耀人眼目;浪花之如雪和水雨之蒙蒙又構成一種朦朧混茫的氣象。三是注意景物的動態描寫,如鵁鶄的起飛,碧水的東流,半灘風吹,浪花飛舞等等,這種動態景象,無疑賦予江城以勃勃的生機和飛動的氣韻。在穠艷的牛嶠詞中,此詞可謂獨具一格。

簡析

  此詞寫多彩多姿的江城風物。詞中以大量的篇幅寫越溪風物,昔日越王宮殿只輕輕一點,從越溪風物中表現了世事滄桑、意境優美。整首詞着重景物的動態描寫、注意色彩的調配和多樣,多側面、多角度地描寫江城,賦予其以勃勃的生機和飛動的氣韻,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牛嶠

牛嶠,字松卿(約公元890年前後在世),一字延峰,隴西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大順初前後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進士及第。歷官拾遺,補尚書郎,後人又稱「牛給事」。以詞著名,詞格類溫庭筠。原有歌詩集三卷,今存詞三十三首,(見《花間集》)詩六首。[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