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水調歌頭·簪履竟晴晝(辛棄疾 )

《水調歌頭·簪履競晴晝》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簪履競晴晝》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辛棄疾

《水調歌頭·簪履競晴晝》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詞作之一。辛棄疾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

目錄

原文

水調歌頭·簪履競晴晝 [1]

簪履竟晴晝,畫戟插層霄。紅蓮幕底風定,香霧不成飄。螺髻梅妝環列,鳳管檀糟交泰,回雪無纖腰。觴酒盪寒玉,冰頰醉江潮。頌豐功,祝難老,沸民謠。曉庭梅蕊初綻,定報鼎羹調。龍袞方思勛舊,已覆金甌名姓,行看紫泥褒。重試補天手,高插侍中貂。

注釋

①紅蓮幕:《南史·庾杲之傳》:「(王儉)乃用杲之為衛將軍長史。安陸侯蕭緬與儉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泛綠衣,依芙蓉,何其麗也!』時人以入儉府為蓮花池,故緬書美之。」

②梅妝:《太平御覽·時序部》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今之梅花妝是也。」

③回雪句:張衡《舞賦》:「裾似飛燕,袖如回雪。」溫庭筠《鴻臚寺有開元中錫宴堂樓台池沼雅為勝絕荒涼遺址僅有存者偶成四十韻》詩:「縈盈舞回雪,宛轉歌繞樑。」

④祝難老:《詩·魯頌·泮水》:「既飲旨酒,永錫難老。」

⑤鼎羹調:《尚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後皆用以稱美相業。釋貫休《酬李相公見寄》詩:「鹽梅金鼎美調和。」

⑥已覆句:《新唐書·崔琳傳》:「明皇每命相,先書其名。一日,書琳等名,覆以金甌,會太子入,帝謂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誰乎。』太子曰:『非崔琳盧從願乎。』帝曰:『然。』」

⑦紫泥:《漢舊儀》:「皇帝六璽,……皆以武都紫泥封。」此謂詔書。

⑧補天:《史記補·三皇本紀》:「女媧氏末年,諸侯有共工氏,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絕,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於是地平天成,不改歸物。」《淮南子.覽冥訓》曰:"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島島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

⑨侍中貂:《後漢書·輿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諸武臣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趙惠文冠'。」王安石《賈魏公輓辭》:「儒服早紆丞相紱,戎冠再插侍中貂。」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諡忠敏。

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辛棄疾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