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淺」里到底有無水?(寶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水清淺」里到底有無水?》是中國當代作家寶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水清淺」里到底有無水?
今天上午備課,碰到一個題目,是關於「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副聯有沒有使用比喻修辭的問題。其答案解析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聯中沒有使用比喻修辭。
那麼如此說來,「疏影橫斜水清淺」之「水」,就是真的水了。
對於這個答案,我不敢苟同。
這首詩出自於宋代隱士林逋之手,他以種梅養鶴成癖而聞名,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
詩題為《山園小梅》,全詩如下:
眾芳搖落獨暄妍,
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共金樽。
我查了一下關於這一聯的賞析,是這麼說的:
「疏影」「暗香」二詞用得極好,它既寫出了梅花不同於牡丹、芍藥的獨特形成,又寫出了它異於桃李濃郁的獨有芬芳。極真實地表現詩人在朦朧月色下對梅花清幽香氣的感受,更何況是在黃昏月下的清澈水邊漫步,那靜謐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縷縷的清香,使之陶醉。「橫斜」傳其嫵媚,迎風而歌,「浮動」言其款款而來,飄然而逝,頗有仙風道骨。「水清淺」顯其澄澈,靈動溫潤。「暗香」寫其無形而香,隨風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樣富有情趣。
這段賞析可謂詳盡,其中的「更何況是在黃昏月下的清澈水邊漫步」,顯然是確認梅邊有水。但又有些模稜,因為其中又說「「水清淺」顯其澄澈,靈動溫潤。」這裡的「顯其澄澈,靈動溫潤」之「其」指的是梅呢?還是水呢?就「疏影橫斜」來看,當是「梅」。但看「澄澈」,又應是水。如果是「梅」,那它該是怎麼「澄澈」?有些含糊,不太合乎邏輯。如果是水,它和梅又是怎樣的關係呢?
從其題目來看,「山園小梅」,重點是寫「梅」。當然「山園」中不排除有水,可能有水,只是這詩里「水清淺」的「水」到底是不是真的「水」呢?
這詩題目下原有兩首詩,其二是:
剪綃零碎點酥乾,
向背稀稠畫亦難。
日薄從甘春至晚,
霜深應怯夜來寒。
澄鮮只共鄰僧惜,
冷落猶嫌俗客看。
憶着江南舊行路,
酒旗斜拂墮吟鞍。
如果梅真的是生長在有水的環境,這第二首里也應該會有,因為詩人一般是捨不得丟下「水」這麼個好意象的。再說了,詩人寫的是什麼時候什麼環境下的梅呢?由題目可推知是「山園」的梅。由內容分析,還是山園夜晚的梅,因為有「月黃昏」作證。那麼「疏影橫斜水清淺」,梅花的影子到底是在水裡,還是在月下呢?真有水嗎?下一句「暗香浮動月黃昏」,是寫它的香,「月黃昏」,又是寫黃昏月下梅花的香氣。那麼這夜晚的月如何呢?有「疏影橫斜」可知,月光不錯。那麼,這「水清淺」里到底是月還是水呢?
古人把皎潔的月光比作水的例子不少,林逋的好朋友蘇軾在《記承天寺夜遊》中寫道:「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他因「月色入戶」而想起張懷民來,「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由此可見蘇軾筆下的「水」不是真的水,而是「月光」。月光如水,言其皎潔也。「疏影橫斜水清淺」之「水」,我以為也當如是。
另外唐代趙嘏的《江樓感舊》詩中也有如此描寫:
獨上江樓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
風景依稀似去年。
明代郭諫臣的《月夜泊千墩》詩中也有類似的描寫:
「楊柳洲邊夜泊船,
月光如水散青天。」
古人這類描寫也可以佐證「水清淺」描寫的是月,是其明如水的月光。
咱們再看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出處,林逋原是抄的南唐江為的句子。
江為的原句是,「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是殘句,沒有上下文。一個是竹子,一個是桂花。寫的是竹子,可能有水。這個水體應是溪流,水潭一類的小型水體,詩人低頭觀水面倒影,見「竹影橫斜」,故知水清淺,因為清淺的水體容易被風吹動,波動大,竹影才會「橫斜」。
林逋稍作改動,借來寫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置梅花於明月、微風之下,於是「疏影」是明月之下梅的疏影,「暗香」是在微風之下的梅香「浮動」。將梅放在了月夜清風的大背景下來寫,意蘊更為豐富,韻味更加美妙。
再說了,這梅開之時,時令為冬,應該是雨雪時節,這時候月光雖好,可能也是結冰之時。冰上梅影,是不是該會另有一番樣子呢?如果是冰,那「水清淺」還能表現得出來嗎?或許詩人會另有膾炙人口之句了。
何況,詩的題目明確說是「小梅」。實情應該不大。不大的一棵梅,在水中倒映出清晰的「橫斜」影子來,似乎也有難度,冰上亦難。
所以,我以為「疏影橫斜水清淺」之「水」,當是如水之月光也。這樣理解,應該是詩句之真妙處。至於修辭手法,顯然乃借喻之法也。
所以我以為「疏影橫斜水清淺」里的「水」不是水,是月光,是皎潔如水的月光。
2022.9.18下午三點曲阜[1]
作者簡介
寶棟,高中語文教師,現有一百多篇文章見諸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