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民生底線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專有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目錄

名詞解釋

底線民生是指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和政策要求,組織實施的城鄉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含農村五保、城鎮「三無」人員,即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城鎮居民)、城鄉醫療救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殘疾人生活津貼和重殘護理補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等6類民生保障項目。

相關術語解釋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對共同生活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低保標準或符合重度殘疾人、支出型困難、低保邊緣家庭等入保條件,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規定的,政府以貨幣補助為主要形式,保障其收入達到當地低保標準的社會救助制度。

特困人員供養是指政府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給予特困人員供養。

城鄉醫療救助是指通過政府撥款和社會捐助等多渠道籌資建立基金,對患大病的特困供養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等特殊困難群眾給予醫療費用補助的救助制度。

孤兒基本生活費是指政府為保障孤兒基本生活不低於當地平均生活水平,用於補助孤兒伙食、服裝被褥、日常用品、基本醫療等費用的專項資金。

特困人員供養是指政府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給予特困人員供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