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歸園
圖片來自southgate

歸園位於臺灣臺南市歸仁區看西里一帶,曾是當地著名的庭園,現已不存。該處原稱「吳園」、「下宅公館」、「吳二老爹公館」,是後來日治時期詩人陳江山從中國返臺買下庭園,取陶淵明「歸去來兮」命名「歸園」。

目錄

介紹

歸園相傳在日治時期被日本人當成處決犯人的地方,因而後來有些陰森詭譎的色彩。該處後來曾做為《瘋女十八年》的拍攝場景。在敦源聖廟[1] 裡有昔日歸園月門的複製品。

沿革

由來

歸園舊名吳園,因為起建者是吳姓家族。一說是康熙四十一年(1720年)臺灣府城竹仔街吳麟據說是臺灣鎮臺,但未在臺灣鎮總兵中見到此姓名。所建。因為是在歸仁北里下宅仔所建的宅第,故稱「下宅公館」。據說當時所使用的建材十分講究,使用來自廣東的廣東石、福建的福州杉、四川山岩等等,並僱工造窯燒磚。但因為工程緩慢,吳家逐漸沒落,之後庭園由歸仁後市仔吳鼻接手。

而另一說則是據盧嘉興考據,是府城竹仔街富紳吳世繩在道光年間所建。一說他因為見到枋橋頭吳尚新所建的吳園,不甘落後而在歸仁興建公館。又說他是為了收租方便,才在歸仁看西建租館。但吳世繩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逝世後,「吳園」才完成了一半,後來其子在隔年將「吳園」全部完工,為吳家13館半中的1館,該處因而又有「吳二老爹公館」之稱。

發展

「吳園」在吳鼻買下之後據吳家後代吳崇生所說,當初吳鼻是跟吳乾一起買下「吳園」,吳鼻是半農半商,藉由「糖票」賺取龐大利潤,其資產據說光是土地就有20甲{,因為長子吳品敗家導致產權為吳乾所有。後來吳乾搬到他處,由經營陶瓷業的陳全買下庭園。後來陳全經營失敗後將「吳園」抵押借款,並變賣園中石桌椅與廣東石。日昭和九年(1934年)陳江山返臺,賣下了破敗「吳園」,並將之改名「歸園」(典出陶淵明的「歸去來兮」)。陳江山去世後,骨灰安置在園中塔內,庭園則由其長孫陳蘭曜繼承。但因為財力有限等因素,歸園的管理狀況欠佳。最後在民國69年、70年(1980年、1981年)左右,陳家人將歸園剷平改建樓房。

歸園十景

過去在歸園內有所謂的十景,分別是:露臺春雨、月門秋色、丹桂飄香、老榕貫石該老樹在「邱隅」後方,據說樹齡與歸園相近,但已被佃農砍掉當木材。、石屏晚照、邱隅出自「緡蠻黃鳥,止於邱隅」。古洞、綠堤倒影、圓潭垂釣、方沼採菱、虹橋策杖。

參考文獻

  1. 敦源聖廟,ta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