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武則天名字的來歷

武則天名字的來歷,唐朝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武則天

在中國歷史,武則天是惟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和英國的伊麗莎白二世、俄國的葉卡捷琳娜二世一樣,都是在以男權為核心的中世紀裡備受世關注和責難的物。她們一方面得到史學家和後的喝彩,另一方面又被史書描繪成集專橫、淫蕩、無視傳統秩序為一體的專制統治者。武則天這位生前曾在世界東方最大的國家不斷製造懸念的女,死後又給這塊土地留下了許許多多千古之謎。同樣對於現代的人們來說,「武則天」的名字也是一個謎,你相信嗎?或許你會反問:武則天不就叫武則天麼?


事實上,武則天活着的時候,從來就沒叫過這個名字,別人也不曾這樣叫她。甚至在她死後的很長很長的一段歷史中,也沒有人這麼叫她。因為,武則天雖是名人,但在舊社會裡婦女地位很低,而在唐朝的女人地位已經夠高了,或許也沒多少人知道「平陽公主」、「太平公主」、「安樂公主」、「昇平公主」的真實名字呢?


那麼,武則天的真實姓名叫什麼?們為什麼稱她為武則天呢?


武則天姓武,大家不會有異議。武則天的籍貫為并州文水縣(今山西文水縣,劉胡蘭老家),出生地為長安。武家是世代官宦人家,到了她的父親武士彠這一代,曾經挑擔子去各村賣過豆腐,但後來經營木材生意「因致大富」,是個唐朝的成功人士。


有人說,因她是母親楊氏生的第二個孩子,姐姐叫了「大囡」,她就叫個叫「二囡」的乳名;也有民間傳說,武則天的閨名就叫「華姑」。當年正式登基時,武則天的名諱中有個「華」字。還有據史料記載,唐朝時湖南華榮縣曾更名為榮縣,就是為了迴避女皇的名諱。


在此後,隨着她身份的變化,她在不同時期也有了不同的稱謂:


剛剛入宮,武華姑被唐太宗李世民封為才人,又賜名「武媚」。人稱武媚娘或武才人。


太宗死後,武則天入感業寺做尼姑,曾有個法名叫「明空」(後來的「曌」字可能源於此!)。


5年後,她被高宗李治招進宮中,封為昭儀,稱武昭儀。


655年,武昭儀代替王皇后,登上皇后寶座,被尊稱為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


唐高宗死後,武天后先後廢掉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於公元690年在則天門宣布自立為皇帝,國號改唐為周。成為中國歷史第一個、也是惟一的女皇帝。


在登基之前,武天后特意授意她的親信進獻吉祥如意的名字,其中她的外甥鳳閣侍郎宗秦客所獻的12個新字中的第一個字特別受她的青睞,那就是「曌」。這個新造的漢字,結構特殊,能使聯想到日月當空,光照萬物,所以使武天后情有獨鍾。從此武天后更名為「武曌」。


「武曌」這個名是她最應該流傳於後世的名字。但是,因為她鬧過「武周革命」,後世很多人比較厭惡她,所造的新字沒人沿用,她為自己取的名字大家也不認可。在漫長的歷史中,人們就簡單地叫她「武后」,


當上皇帝之後,武又給自己加上了一連串富於神秘色彩的吉祥稱號:聖母神皇、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總年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大聖皇帝等等。


那麼「則天」一名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原來,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重,「大周革命」玩完了,兒子中宗復位,給她上了一個「則天大聖帝」的尊號。武氏死,她「遺制稱則天大聖皇太后,去帝號。諡則天大聖后。」這是最早出現「則天」這個特殊的稱謂,也就是「則天」的由來。「則天」二字的直接來歷,是因武當年是在則天門宣布改唐為周的。那麼,「則天」是個啥意思?《論語》里說:「惟天為大,惟堯則之。」意思是:以天道為法則——這確實夠大氣!


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着作郎吳兢在編撰《則天實錄》一書時,開始用「則天」二字,來稱呼這位既當過皇后、皇太后,又當過皇帝的特殊女。


但是,這種稱謂並未被此後的歷史學家繼承下來,在《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等正史中,仍將武則天稱做皇后、皇太后或天后。至於「武則天」三字成為她老人家的名字,則是在近代對她有了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之後,才流行開來並為大家所接受。

視頻 

武則天名字的來歷

參考資料 

  1. 武則天名字的來歷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