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橄欖 (橄欖科橄欖屬植物)

橄欖 (橄欖科橄欖屬植物)

橄欖(學名: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橄欖科橄欖屬喬木植物。高可達35米,胸徑可達150厘米。小葉3-6對,紙質至革質,側脈12-16對,果序長1.5-15厘米,具1-6果。卵圓形至紡錘形,成熟時黃綠色,外果皮厚,核硬,兩端尖,核面粗化。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 橄欖原產中國南方,

中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日本(長崎、沖繩)及馬來半島等地區均有栽培,野生於海拔1300米以下的溝谷和山坡雜木林中,或栽培於庭園、村旁。

橄欖是很好的防風樹種及行道樹。木材可造船,作枕木,制家具、農具及建築用材等。果可生食或漬制,藥用治喉頭炎、咳血、煩渴、腸炎腹瀉。核供雕刻,兼藥用,治魚骨鯁喉有效。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橄欖
  • 別 名; 黃欖,青果,山欖,白欖,紅欖,青子,諫果,忠果
  • 拉丁學名; 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
  • 二名法; Canarium album
  • 界; 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薔薇亞綱
  • 目;無患子目
  • 科;橄欖科
  • 屬;橄欖屬
  • 種; 橄欖
  • 分布區域;分布於中國南方、東南亞、及日本
  • 命名者及年代; (Lour.) Raeusch.,1797

植物學史

橄欖是著名的亞熱帶特產果樹。栽培歷史悠久,在古書《齊民要術》中就有關於橄欖的記載。漢代《三輔黃圖》一書中寫道漢武帝元鼎六年……起扶荔宮,從植所得奇草異木,龍眼、荔枝、檳榔、橄欖、千歲、桔皆百餘本。由此說明,中國栽培橄欖在漢朝就很普遍,最少2000多年的歷史。 ]

形態特徵

喬木,高10-25(-35)米,胸徑可達150厘米。

小枝粗5-6毫米,幼部被黃棕色絨毛,很快變無毛;髓部周圍有柱狀維管束,稀在中央亦有若干維管束。有托葉,僅芽時存在,着生於近葉柄基部的枝幹上。小葉3-6對,紙質至革質,披針形或橢圓形(至卵形),長6-14厘米,寬2-5.5厘米,無毛或在背面葉脈上散生了的剛毛,背面有極細小疣狀突起;先端漸尖至驟狹漸尖,尖頭長約2厘米,鈍;基部楔形至圓形,偏斜,全緣;側脈12-16對,中脈發達。

花序腋生,微被絨毛至無毛;雄花序為聚傘圓錐花序,長15-30厘米,多花;雌花序為總狀,長3-6厘米,具花12朵以下。花疏被絨毛至無毛,雄花長5.5-8毫米,雌花長約7毫米;花萼長2.5-3毫米,在雄花上具3淺齒,在雌花上近截平;雄蕊6,無毛,花絲合生1/2以上(在雌花中幾全長合生);花盤在雄花中球形至圓柱形,高1-1.5毫米,微6裂,中央有穴或無,上部有少許剛毛;在雌花中環狀,略具3波狀齒,高1毫米,厚肉質,內面有疏柔毛。雌蕊密被短柔毛;在雄花中細小或缺。

果序長1.5-15厘米,具1-6果。果萼扁平,直徑0.5厘米,萼齒外彎。

果卵圓形至紡錘形,橫切面近圓形,長2.5-3.5厘米,無毛,成熟時黃綠色;外果皮厚,干時有皺紋;果核漸尖,橫切面圓形至六角形,在鈍的肋角和核蓋之間有淺溝槽,核蓋有稍凸起的中肋,外面淺波狀;核蓋厚1.5-2(-3)毫米。種子1-2,不育室稍退化。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

栽培品種

橄欖品種資源極為豐富,品質或栽培較廣的有:檀香、惠圓、公本、獵腰欖、茶窖欖、青心。

產地生境

原產中國南方, 中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區均有栽培,分布於越南北部至中部。日本(長崎、沖繩)及馬來半島有栽培。

中國分布以福建省為最多,四川、浙江、台灣等部分地區也有分布。栽培橄欖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及馬來西亞。 野生於海拔1300米以下的溝谷和山坡雜木林中,或栽培於庭園、村旁。

海南、台灣兩省及四川的西昌地區均發現野生橄欖

生長習性

橄欖喜溫暖,生長期需適當高溫才能生長旺盛,結果良好,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冬季無嚴霜凍害地區最適其生長,冬天可忍受短時間的零下3℃的低溫,但溫度下降到4℃以下時就會發生嚴重凍害。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對土壤適應性較廣,江河沿岸,丘陵山地,紅黃壤、石礫土均可栽培,只要土層深厚,排水良好都可生長良好。 [1]

參考文獻

  1. 吃橄欖有什麼好處,百度, 2017-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