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橄欖壩,偏留下那麼點遺憾(帕男)

橄欖壩,偏留下那麼點遺憾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橄欖壩,偏留下那麼點遺憾中國當代作家帕男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橄欖壩,偏留下那麼點遺憾

<這是我惟一一次沒有目的也沒有目的地的採風,當車到達西雙版納的勐罕才知道這裡就叫橄欖壩。如雷貫耳的西雙版納早在七八十年代就令我心馳神往了,惋惜的是自己成為「雲南人」後整整20個年頭才與西雙版納有過「一夜情」,之所以叫「一夜情」,那是2007年隨雲南作家代表團訪問泰國,就只在西雙版納公路總段招待所住了一個晚上,在夜燈下的孔雀湖邊小酌了幾杯。

對版納沒有太多的了解,但在孔雀湖邊小酌還是有些「風情」的,便也不愧版納,寫下了《夜色版納》一文,而且還得了個徵文獎。車上,我還和陪我的普洱同學老艾說,500塊錢獎金倒是沒有少我的,獎狀就被他們免了。老艾說,獎狀要了幹什麼?哪個看你的獎狀。說實話,我還是更看重獎狀一些,獎狀可以時不時拿出來,滿足一下自己小小的虛榮心。

老艾說,不在景洪城裡吃飯,客隨主便,叫往哪走就往哪走。

車一路沿瀾滄江下,我才問老艾去哪裡。

看上去老艾頗有幾分喜形於色,操着隆重的冷水灘口音慢條斯理地說,要去勐罕,那裡有個美女妹妹。

我倒不懷疑老艾好這一口,但他的性格是有點活絡,也討人喜歡,況且在學校干過團總支書記,還干過團市委秘書長的人。

再好的嚮往和心境都會堵車鬧心,可這一堵就是個把小時,幸有眼皮底下的瀾滄江,想起來當年坐船去泰國的清盛,10個小時的隨波逐流,雖苦猶樂,但這條江也因糯康曾經犯下的13條人命案而變得令人深感悚然,人生無常,假如當年是我們遇到了這些殺人越貨的傢伙......

到勐罕不過30來公里的路程,耗去了兩個來小時,也如願以償的見到了老艾說的那位美女妹妹。

老艾的欣賞水平還不算賴,至少按我的審美標準。

美女姑且叫她「春春」,姑且是因為我沒有聽懂老艾的介紹,我倆雖屬永州人,但口音差別還是有些大。春春有「三好」:皮膚好,細白;腰身好,婀娜;氣質好,落落大方。

我記得春春,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她長得有點像我一個朋友的妻子。

先打發肚子,春春帶我們來到一家傣味餐廳。二樓靠窗,篾籮,篾凳;烤魚、「吹牛皮」和一盤雞,全傣式做法,加紅酒。

可能肚子也餓了,三下五除二,吃了個精光。

飯後去傣族園,春春說,不到橄欖壩就等於沒有到過西雙版納,我猜到了春春所指的無外乎想告訴我橄欖壩在西雙版納的份量。

到大劇場看演出,才拍了兩三張照片相機的電池就沒有電了,鬱悶。

原因是頭晚不知道要來橄欖壩,加上吃過晚飯到酒店就只顧海吹神聊。

演出的水平倒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但陣容龐大,幾十位穿着傣家筒裙的少女確實裊裊婀娜,很想拍下那場景,但不得不空留遺憾。

再去看「天天潑水節」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繞寨子溜達了一圈,趕普洱吃殺豬飯。

在將要返回普洱時,春春才來吊我的胃口,她說起了30多年前那一場轟轟烈烈的「知青返程」運動,正是從這美麗的橄欖壩掀起並影響到全國的。

也許春春並不詳細知道已經久遠了的這段匪夷所思的歷史,但她一定知道橄欖壩當年和自己一樣風華正茂的知青們懷揣着建設邊疆的美好夢想在這裡灑下過的血與淚。

那是1978年11月11日,一位來自上海的女知青瞿林仙在分娩時因醫療事故導致母子雙亡的悲劇。

那是一個叫丁惠民的上海知青,「順理成章」地成了這場返城運動的始作俑者。

無疑,橄欖壩,也就成為了見證中國知青夢破滅的地方。

春春說,橄欖壩有太多太多的故事

......

春春說,匆匆來匆匆去,留點遺憾更好。ref>中國作家網</ref>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