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黃頭鳳仙花(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頭鳳仙花
圖片來自 千草植物

開花的種類——黃頭鳳仙花(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

中國的特有植物。鳳仙花科,鳳仙花屬一年生柔弱草本植物,高可達16厘米,全株無毛,葉互生,葉片膜質,卵形或卵狀長圓形,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最上部葉近無柄。總花梗生於上部葉腋,花梗細,苞片葉質,披針形,花大,金黃花,側生萼片,近膜質,旗瓣近圓形,唇瓣漏斗形,具紫色斑點。花葯頂端鈍。子房紡錘形,8月開花。

分布在中國四川西南部,多生長於石灰岩或林緣草坡。該種極易成活,民間栽培普遍。該花花形奇特,花如其名。開花時間長,古代即已經關注其觀賞價值。

黃頭鳳仙花(學名:Impatiens xanthocephala W. W. Smith)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黃頭鳳仙花
  • 拉丁學名:Impatiens xanthocephala W. W. Smith [9]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杜鵑花目
  • 科:鳳仙花科
  • 屬:鳳仙花屬
  • 種:黃頭鳳仙花
  • 分布區域:產四川
  • 栽 培:人工引種

形態特徵

一年生柔弱草本,高10-16厘米,全株無毛,具少數支柱根及鬚根。莖直立,下部常具對生的分枝,稀不分枝,基部棵露。

葉互生,具柄,葉片膜質,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2厘米,寬0.8-1厘米,頂端鈍,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具疏圓齒或淺波狀,齒端具小尖,葉側脈2-3 (4) 對,不明顯,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葉柄長5-10 (20) 毫米,最上部葉近無柄。

總花梗生於上部葉腋,常短於葉的一半,具1-2花;花梗細,長5-10毫米,上部具苞片;苞片葉質,披針形,長2毫米,宿存。花大,金黃花,長3.5厘米;側生萼片4,外面2萼片圓形,近膜質,長2-3毫米,中肋細,具小尖,內面2萼片極小,卵形,膜質,中肋不明顯,頂端鈍。旗瓣近圓形,長5-6毫米,頂端微凹,背面中肋增厚,中部具龍骨狀突起;翼瓣無柄,長2.3-2.9厘米,2裂,基部裂片極小,圓形,直徑2-3毫米,上部裂片,長5-7毫米,寬斧形,頂端圓形,背部具極小反折的小耳;唇瓣漏斗形,長2-2.5厘米,具紫色斑點。口部平展寬約8毫米,先端鈍,基部漸狹成長15-20毫米,內彎的細距。花絲線形,長4-5毫米;花葯頂端鈍。子房紡錘形,直立,長5毫米,頂端喙尖,蒴果未見。花期8月。

該種的翼瓣基部裂片極小,圓形,具紫色斑點,上部裂片具柄,寬斧形;唇瓣基部和距均有紫色斑點。花明顯大於葉至為特別。

栽培技術

播種一般在3月至4月進行,如果是在「國慶節」觀花,則在6月至7月播種。

準備好播種用土,將種子撒在土壤表面,覆蓋一層薄土後,再噴水保濕,然後放在無直射陽光處,注意澆水,勿使土壤乾燥,澆水時不要將種子衝出來。約過7天至10天,種子陸續發芽出苗,應避免烈日暴曬,經常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當鳳仙花小過於擁擠時進行間苗,使其茁壯生長。當小苗長出3片至4片真葉時分苗定植,分苗時應帶宿土,栽後放在陰涼處進行緩苗。緩苗後放在良好、光照充足處養護,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每10天施一次腐熟的薄肥。

如此經過50天至60天,鳳仙花就會綻放出嬌美的花朵。 [1]

植物文化

鳳仙花,花如其名。清代康熙皇帝命內閣學士汪灝等撰成的《廣群芳譜》記述鳳仙:「椏間開花,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狀,故又有金鳳之名。」其在百花中的地位雖不比梅、蘭、竹、菊、牡丹和芍藥,甚至曾被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貶為「菊婢」,但鳳仙花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獨特的風姿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自古以來總有愛花之人對鳳仙花情有獨鍾,更有文人不吝筆墨吟詠鳳仙。

唐代詩人李賀在《宮娃歌》中寫道:「蠟光高懸照紗空,花房夜搗紅守宮」,又吳仁壁有詠《鳳仙花》:「此際最宜何處看,朝陽初上碧梧枝」,再如宋代楊萬里的《鳳仙花》:「細看金鳳小花叢,費盡司花染作工」。此外,元代楊維楨、明代瞿佑、清代劉灝等均有以鳳仙花為題的詩句。

清人趙學敏所著《鳳仙譜》是一本園藝特色的著作。在趙學敏的眼中,其它花草如罌粟、虞美人、雞冠花等,「或失之期短,或失之質陋,然鳳仙花無二者之病,故當為著專譜」可見其對鳳仙的喜愛之情。

鳳仙花屬(學名:Impatiens L.)

是雙子葉植物綱、鳳仙花科的一屬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附生或亞灌木,莖下部節上常生根。單葉,螺旋狀排列,對生或輪生,羽狀脈,邊緣具圓齒或鋸齒,花兩性,雄蕊先熟,兩側對稱,花瓣狀,通常呈舟狀,漏斗狀或囊狀,基部漸狹或急收縮成具蜜腺的距;距短或細長,直,內彎或拳卷,頂端腫脹,稀無距;花瓣分離,背面花瓣離生,雄蕊與花瓣互生,花絲短,扁平,子房上位,花柱極短或無花柱,果實為假漿果或多少肉質,種子從開裂的裂爿中彈出,無胚乳,種皮光滑或具小瘤狀突起。

鳳仙花屬約500種,主要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和溫帶地區,尤以山地最多,中國約18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中國西南部。成熟時彈裂將種子彈出,落地生根,極易栽培,供觀賞用,花有單瓣和重瓣之分,顏色亦多,根供藥用,有消毒、通經、散血之效。

植物學史

眾所周知,風仙花屬在植物分類學上是十分困難的一個類群。此屬植物莖通常肉質,多汁,採集的標 本不易壓干和保存,花被片質地很薄且透明,非常嬌嫩,標本壓干後,花的各部分往往摺疊而粘連在一起,難以分離、復原;然而,花被片的形狀、大小,花葯尖或鈍等在分類上,對種的鑑定和描述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據,因此,為了正確鑑定和描述每一個種,首先必須從標本上摘取下花,將其浸泡在水中,並且在容器中藉助解剖鏡或放大進行解剖,使花的各部分彼此分離,恢復原狀,才能觀察清晰。這樣做不但耗費大量時間,而且也不一定能保證成功。J. D. Hooker(1908)在他的論著中,曾經指出:「採用臘葉標本從事分類學研究的人都知道,對植物分類學者來說,再沒有什麼困難能超過對鳳仙花屬植物分析、比較和描述了……」。因此,研究該屬時,在野外觀察並做詳盡記錄,或者在採集標本時,從所采的植物中多採集一些新鮮的花立即將其解剖分離,並且將花的各個部分分別壓放在貼於柔軟的紙片上,加以編號,或者用酒精泡製花標本,加以保存,以備將來研究時之用。同時,對花的顏色和排列式樣做詳盡記錄,及時繪製草圖和拍照提供研究、鑑定和描述之參考。

花的形態特徵乃是區別種間差異和分類的主要依據。然而,不同的學者用以對該屬花的各部分描述的形態術語各有不同。J. D. Hooker (1908-1911) 在其有關論著中對花的描述採用 Sepalum(萼片)、Vexillum(旗瓣)、Alae(翼瓣)、Lobus basalis 和 Lotus distalis(基部裂片和上部裂片)以及 Labellum(唇瓣)等作為花部分描述的術語。與此相反,Hemsley 與 C. Grey-Wilson 等人則把 Sepala lateralia 稱為側生萼片,將 Labellum稱為下萼片(Lower sepal)以示萼片的來源。為了便於掌握和使用,在本志中仍然沿用了 J. D. Hooker 對該屬所採用的形態術語作為描述。

關於該屬的分類系統,Hooker 與 Thomson(1859)首先按照葉的排列,花序上具有花的數目以及花序排列等性狀提出了鳳仙花屬分類總覽,在屬下劃分為7個組,但由於所列的性狀出現交叉,一些種類難以劃分。隨後,J. D. Hooker(1872)依據果實的形態將該屬劃分為2個系(即系1:蒴果紡錘狀,短,中部腫脹,兩端收縮;系2:蒴果伸長,線形或棒狀),同時又按照葉的排列,花序式樣以及花各部形狀和種子等特徵,在系下又劃分為13類,但他對上述的分類並不感到滿意。O. Warburg 和 K. Reithe(1895)在《植物科志》中則依據該屬葉基生與莖生這個性狀,把該屬分為2個亞屬,在亞屬下又按照葉排列,花序上具有花的數目以及花的長度與距長度之比例等性狀劃分 為14個組。此後,C. Grey-Wilson(1980)在其《非洲鳳仙花屬植物》專著中,為了便於應用與檢索,他將非洲產的種類分為6個類群。儘管如此,前人對該屬分類研究還沒有提出一個比較合理的自然分類系統。因此,本志主要是參考 J. D. Hooker(1908)的專著《巴黎國家歷史博物館植物標本室中的鳳仙花屬植物》,對國產的種類進行整理與分類。 [2]

主要價值

觀賞:鳳仙花屬植物花形奇特美麗,在中國古籍《廣群芳譜》(清康熙四十年)中,對鳳仙花早有形象描述:「椏間開花頭翅尾足具翅,形如鳳狀,故又有金鳳之名。」中國該屬植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已知的種類占全世界1/4,為非洲產鳳仙花的2倍以上。其中既有單花的,也有花多數排成總狀、傘房狀或近傘形花序的種類;花的大小、顏色、苞片、萼片、旗瓣、翼瓣以及唇瓣的形狀都各異。這些形態上的不同,充分反映並顯示出它們的多樣性,同時也為中國園藝花卉引種栽培和開發利用提供有觀賞價值的新植物資源。

藥用:此外,該屬不少種類可供藥用,據有關中草藥植物文獻記載,鳳仙花、華鳳仙、棒鳳仙、金鳳花、水金鳳、冷水七、牯嶺鳳仙花、毛鳳仙花、東北鳳仙花及銳齒鳳仙花等植物,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消炎散瘀等功效,對風濕疼痛四肢麻木月經不調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惡瘡毒癰蛇蛟傷等有一定療效。隨着全國及地方資源普查的深入開展,有望在該屬植物中發現與發掘出更多的新藥用植物。



參考文獻